曾晓云
摘 要: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情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学生就会捕捉到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产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关键词:创设情境;联系生活;进入文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注重情感体验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一、创设情境——激情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能否很好地开启学生内心情感的大门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由于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最具情境性的心理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引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必须要有“煽情”的氛围和环境,包括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日渐广泛,创设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必将越来越丰富。但不论是用什么手段和方法,在情境创设上,必须注重教师的情感投入,用教师之情去触发和带动学生之情。在语文教学中,应多注重创设一种恰当的情境,通过对情境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深度。如,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时,通过让学生观看有关王二小的动画,欣赏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让学生主动感知体验,使音像资料和课文内容形成相似和谐的振动,营造歌唱英雄、怀念英雄的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学生走进文本提供思维、想象的依据,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了基础。
二、联系生活——入情
经验是体验的基础。要想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课文情境,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让学生凭借类似情境,进入文中,感受其境;凭借相似情感,以己度人,感受其情;凭借相通语言,心有灵犀,会心会意。如教学《江凡》先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谈谈着火的情景,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对“火灾”产生一种强烈的恐惧感,再进一步交流自己面对着火会怎么处理,从而能与文中江凡的胆量、勇气、机智相比,使我们更了解到江凡是个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小英雄。这样,学生内心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就与课文蕴含的情感类似,学生就能凭借被激起的情感经验,与文中蕴含的情感产生共鸣,做到“披文而入情”。
三、进入文本——动情
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作为个性的存在,在轻松、和谐的情景中,亲历语言的实践活动,借助已有的知识、能力、情感、经验等储备,通过师生间互相探讨、共同开发,感悟语言、欣赏语言,使其在不断地体验中,内化、丰富体验,从而引起心灵的震撼,达到思想的共鸣。我们常说“一千个学生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让学生多角度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学生这时候的感悟,无论深浅,都是最真实、最具个性的,他们的情感也会在这时候渐渐涌动起来。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时,我抓住题眼“空”,采用对比教学,设计了几个问题:(1)为什么男孩的花盆是空的?(2)看见男孩的空花盆,国王是怎么说的?(3)为什么国王喜欢空花盆?(4)男孩的心情前后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进入文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自读自悟,多品读、多揣摩,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激活了情感体验,个性理解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涌现。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实践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情感,加深学生的体验,学生就会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产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披文以入情,情动而辞发,就能弹奏出优美的情感乐章。
参考文献:
[1]第斯多惠.德育教育培训指南[M].袁一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赞可夫.教学与发展[M].文化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