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性建构视域下的学校文化认知

2016-05-14 14:52林森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操作性理论与实践学校文化

林森

摘要:籍以学校文化的基点问题讨论:“学校文化的建构意义定位”——学校文化与学校的品位联系在一起;与办学的质量水平联系在一起;与学校的发展提升联系在一起。“学校文化的内涵功能定义”——学校文化的多元内涵;学校文化的多维功能。“学校文化的操作性建构定向”——学校思想理念文化的操作性建构;学校规章制度文化的操作性建构;学校行为习惯文化的操作性建构;学校物质表现文化的操作性建构。

关键词:学校文化;操作性;建构;理论与实践

走进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就会留给你一些印象。不同的学校,印象各有不同,甚至差别很大。这些印象带给你的是一所所学校的不同分量的感觉。印象多、印象深的学校,感到分量厚重;印象少、印象浅的学校,感到分量不足。这些印象、分量源何而来呢?别无它源,就来自于其学校文化。看一所学校,评价一所学校,根本的内涵与标准,就是它的学校文化。即它的办学思想理念,规章制度,行为习惯,以及校容校貌等等。今天的学校文化状况如何呢?当你稍一触及一所学校文化的较为具体的层面,就会发现,相当的学校文化或“有形而无神”、或“形似而神不是”、或“既无形又无神”,肤浅错乱、问题较多甚至颇为严重。无论是在理论建设上还是在实践操作上,都有着较大的误识、混淆和游离。故此,这里籍以学校文化的基点问题,即“学校文化的建构意义定位”、“学校文化的内涵功能定义”、“学校文化的操作性建构定向”三个视域作一初步讨论。

一、对学校文化的建构意义定位

当下,“文化”已成为社会的流行语、时尚词。“学校文化”也是如此,成为教育领域的核心性概念、关键词。作为一个校长、老师等教育工作者,如果谈教育没“文化”,就意味着“没文化”。当然,这里讨论学校文化并不是要赶时髦、证明“有文化”,而是为了求真务实、追求提升办学的质量与层次。诚然,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学校文化,自是其重要的建构意义使然。

学校文化与学校的品位联系在一起;与办学的质量水平联系在一起;与学校的发展提升联系在一起。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体现。学校文化建设正日渐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三流的企业靠生产,二流的企业靠营销,一流的企业靠文化。”同理,今天,一所好学校、优质学校,即一流的学校也是靠的文化。

今天,人们关注建构学校文化,这是我国教育发展与进步的必然。中国教育正进入第三次重大转型期——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转型时期的中国新教育,需要新文化、呼唤新文化。建构学校文化是中国教育发展与进步的历史必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推进力。像新课改一样,学校文化的建构工作是一种重要的“推进力”,是实施与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应试教育对学校文化建设仍有相当的负面影响。应试教育下的学校没有文化,或准确地说有负面文化,即低级文化、落后文化、消极文化、残害文化。受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文化的影响,人的根深蒂固的教育信条就是塑造“知识人”,知识被看成是人的唯一规定性,甚至被强加为人性的全部。“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数第一”、“排名第一”的思想位居强势的教育理念地位。我们必须深刻反省以往“以分数为目标”的办学、办教育的定位失误,确立正确的办学目标、教育目标定位,即创建正确的、先进的学校文化,积极营造科学、和谐、奋进的学校文化育人氛围。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郑燕祥的说法颇为有力:“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因此,重要的不是有没有校园文化,而是有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正确的、开放的、前进的、迈向未来的校园文化,对学校的发展自然有积极的影响,没落的、悲观的、封闭的校园文化产生的影响必然是消极的。”也就是说,一所学校,只有有先进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向上发展的教育;只有有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才能支撑起高质量的教育。

二、对学校文化的内涵功能定义

(一)学校文化的多元内涵梳理

关于“文化”,泛说有200多个定义。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ultus。翻译为耕作、培养、教育、发展等,最初是指人对自然界有目的的影响以及人自身的培养和训练。对于文化,较为普识的意蕴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主要包括:语言符号体系、知识技术体系、行为习惯体系、规范制度体系、价值观念体系、信仰宗教体系等内容。由此,学校文化的基本定义可作如下概括:学校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且以精神财富为主。

关于学校文化,最一般的感知是,学校的风格、风气;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表现,校长、领导的作风表现;学校开设的富有特色的系列课程,气象万千、生机勃勃的教学课堂,各具风采的教育活动,等等。

关于“学校文化”的说法很多,目前流行的主要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及其它分法。所谓的“二分法”是,学校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所谓的“三分法”是,学校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所谓的“四分法”是,学校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从操作性视域,笔者也将学校文化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思想理念文化,也可说是学校精神文化;二是规章制度文化;三是行为习惯文化;四是物质表现文化。四方面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冰山”理论,它们的外表的与内隐的占位分布情况是:思想理念文化是“核心”,主要是内隐的,居于水平面的下方(少部分在水平面上方);规章制度文化、行为习惯文化、物质表现文化是思想理念文化的主要体现,是外表的,居于水平面的上方。从复杂性角度而言,从简单到复杂依次是物质表现文化、行为习惯文化、规章制度文化和思想理念文化。从重轻、难易程度而言,依次是:最重点、难点的是思想理念文化,其次是规章制度文化,再次是行为习惯文化,最后是物质表现文化。学校思想理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表现形式,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和核心,而学校规章制度文化、学校行为习惯文化和学校物质表现文化则是学校思想理念文化的反映载体,并对学校思想理念文化起影响作用。总的来说,这四个方面呈逐步深入的发展趋向,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推动,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学校文化整体。学校文化的内容四位一体,缺一不可。

今天,人们关注“教育家办学”,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建构学校文化的发展使然。教育家办学作为办学的高水平表现,主要就是文化办学的体现。高水平的文化办学是教育家办学的一个主流的教育现象,是教育家区别于一般教育工作者办学的根本的作为表现。

(二)学校文化的多维功能梳理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明确教育目的的文化,具有多维的功能。一是导向作用。学校文化在具体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把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追求、信条和行为准则等内化成为师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今天的教育方向非常明确,办素质教育。二是约束作用。学校文化,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会产生一种制约机制,在师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影响力、制约力。入眼、入耳、人口,入脑、人心、人体。三是凝聚作用。学校文化作为一种“小环境”,使师生员工对学校产生一种心理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力。在这一向心力的作用下,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前途命运与学校事业发展紧密连接在一起。和谐、和合、合作。四是激励作用。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往往能产生一种向上的激励机制,使每个成员的进步都得到认可,贡献都得到奖励。由此在师生中形成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创造,你追我赶、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双赢、多赢、共赢。五是育人作用。学校文化最根本的功能还是其育人的作用。学校文化是一种“教育场”,“润物细无声”,通过发挥导向、约束、凝聚、激励等作用,引导人、规范人、团结人、给力人,使人成人、成大写的人。

人们都有感受不同学校的经历,当你置身于一所好学校、成功学校、优质学校时,在它的校园、课堂、实验室、活动中,那是一种享受、收获,即优质、先进文化的滋养与陶醉;而当你置身于一所不好的学校、失败的学校、劣质的学校时,在它的校园、课堂、实验室、活动中,那是一种难受、失落,即劣质、落后文化的侵扰与污染。好学校与不好的学校,其文化给予人们的感受就是这么的不同!这就是学校文化的功能作用所在。教育家办学之所以成功、可贵,令人敬仰、向往,就在于其建构了优质的、先进的学校文化,让学生幸福、让教师与校长美好、让学校精彩。

三、对学校文化的操作性建构定向

学校文化的建构是学校发展的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主流的任务。学校文化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操作性的建构问题。从理论上讲,学校文化的建构就是校长、师生以及社会其他相关人员对学校问题的根本性思考——哲学提升,实在性尝试——实践丰富。对学校文化的操作性建构是多维多元的、系统整合的。

(一)学校思想理念文化的操作性建构

这里从问题分析出发,采用追问、讨论等形式,对校长、教师、学生的思想理念作现实的操作性建构。

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文化就是校长文化。在学校人财物事等各“要素”中,校长最有影响力。校长的办学思想理念会影响学校的发展方向,校长的教育思想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教学观及行为。校长必须要建构好自己的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办学思想理念。通常,校长办学表现为:有的校长有明确的办学思想,有的校长没有明确的办学思想。毋庸讳言的是,今天的校长办学多存在思想不明确的问题,即校长没有明确的办学主见,见诸较多的:或是只知道听命于上级文件,简单执行上级文件命令,唯上是从;或是只知道跟风,一味地模仿别人,赶时髦等等。其实,是否有明确的办学思想,这是一个校长办学的水平问题。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办学有主见的校长无疑是高水平办学的校长,他们的办学不会受制于诸如“唯上、时髦”等外部的不良影响,而是受自己的自成一理的内部思想、主见所支配。即校长是“自主”办学,而不是“他主”办学。显然,今天的校长办学理应达到一定的自主办学的高水平,有“高度”。通常,还有校长办学表现为:有的校长有正确的办学思想,有的校长没有正确的办学思想。不容否认的是,今天仍有相当多的校长办学的功利思想相当严重,如升学第一、利益第一等等,远离教育的根本特质——超功利、个性和谐发展、大爱奉献等本质。今天,不少校长不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有所作为,而是仍囿于应试教育的纠结中无力自拔。其实,是否有正确的办学思想,这是一个校长办学的性质问题。今天,考量一个校长是否有正确的办学思想,就操作层面而言,主要是要考察其“适合性”,看其是否合“情”合“理”。合“情”,即适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基于学校的校情办学;合“理”,即适合教育发展的规律,符合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实施素质教育。显然,今天的校长办学理应拥有一定的归正办学的适合性,能“适度”。通常,也有校长办学表现为:有的校长有有用的办学思想,有的校长没有有用的办学思想。今天的现实是,我们不乏见到一些校长其办学思想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虚假问题,或是不够务实,务虚过多,难以深入施行;或是有名无实,徒有虚名,只是说起来好听等等,由此导致办学教育工作无力,难有起色,业绩平平。其实,是否有有用的办学思想,这是一个校长办学的根本问题。校长只有有有用的办学思想,思想有作用、有力量,才能办出、创造出一定的办学业绩和成就。今天,考量一个校长是否有有用的办学思想,主要归结为其‘‘真”的属性。一是真有思想、不是假有思想,二是有真思想、不是有假思想。一个校长只有真有思想、有真思想,办学教育才会真有效力、有真效力,才能有所作为、大有作为、有大作为。否则,必将是无所作为、无所发展、无所成就,贻误学校、贻误师生、贻误自己。所以,今天,确实需要校长们去郑重考量考量自己:是真有思想?还是假有思想?是有真思想、还是有假思想。显然,今天的校长办学理应全力“来真的”以求实效高效,有“效度”。在此需要我们追问的问题是,作为校长,你有没有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你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正确不正确?

教师的教学与教育思想理念的建构同样重要而紧迫。思想决定行动。今天,相当数量的教师理念问题依旧偏失严重。如关于学生的发展观依旧是学习取得好成绩、打高分;关于家长的要求观依旧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好学校;关于学校的发展观依旧是升学率高、招生数多、特级和高级教师多、获奖者多、教学条件现代化水平高、工资福利高;关于教师自身的角色观依旧是知识的传递者,问题答案的给定者,学生的管束者等。由此引发出教师的不良态度与行为:诸如,对新课改,或是没有什么反应,不愿了解、漠视;或是敷衍了事,被动做点表面文章;或是做了一些努力,但不能持久,遇到困难就退缩、放弃等等。再如,只关注实际适用的教学经验和技术而忽视教育理论修养,搞教育教学科研只是为完成任务和评职晋级打分等等。最为严重的是,相当的教师处于“职业倦怠”状态,他们多表现出疲劳感,烦躁易怒,容忍度低,对学生冷漠,不愿意与他人接触,甚至还易于攻击他人,讽刺同事、挖苦学生,更严重者对学生滥施惩罚、导致学生厌学或逃学等等。当然,教师职业倦怠有诸多原因,如一些客观原因:来自社会诸多方面的压力,像升学的压力、校园安全的压力、社会口碑评论的压力等;来自学生的负面问题压力,像学生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压力、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压力等;来自学校工作中的压力,像每天繁重的教学、教研任务、班主任管理任务、各种会议和迎检任务等;来自教师家庭负担方面的压力,像经济负担较重、上有老下有小、以及住房、交通困难等等;但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教师的职业认识、专业化修养的问题,即职业倦怠的教师主要是没能正确认识所从事的职业和其社会角色的特殊性——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具有高尚的社会意义,教师不是一般人、是富有大爱与奉献的专业化人才。在此我们不禁要追问:教师没有正确的角色认同,却有如此的错误理念能育好人吗?教师没有正确的职业认同,却有如此的错误思想能教好学吗?今天,我们怎样转变传统“教”的应试理念,树立新的“学”的文化理念?

相对而言,学生学习、成长的思想理念的建构任务最为艰巨。今天,相当多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升学、上大学,况且不论“是家长让学的(给家长学的)、老师让学的(给老师学的)”这样的孩子的普遍误识问题。这是最大、最严重、最根本的问题。在学生的思想中有一个“理想”的学习过程“路线”——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学(专科、本科学士、研究生硕士、博士)。因此,相当多的学生只知道上学,不知道为什么上学、上学后(毕业)干什么。为考分(高分)而上学,为上学而上学。可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上学)观、人生价值观是十分紧迫的。这应该是最大的德育。一个学生只有正确认识学习目的,诸如成人(养成良好的品质)、做人(劳动、工作、创造财富)、助人(能帮助身边的人,对社会、他人有所贡献)等,他才会真正热爱生命、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热爱创造、热爱助人、热爱贡献,努力去实现自我,具有人生价值。当然,学生不但对学习目的认识不够,而且对自我的其它方面的认识也比较欠缺,如在生理、心理(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各方面的自我认知都需要提高。在此我们不能不追问:今天的学校的教育作为,能让学生有明确学习目的吗?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上学观吗?能让学生认识自己、自我实现吗?

(二)学校规章制度文化的操作性建构

学校规章制度文化主要指学校中自有的领导制度、校规、公约、守则、纪律、管理条例、检查评比标准(评价体系),以及各种社团、组织的规约等。它是一所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运行的条件和保证。关于学校规章制度文化的建构,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对学校规章制度文化功能的认识。主要的还是“求实”,关注好两种基本功能:一是保障功能,即保障学校协调、有序、健康地发展,保障师生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二是激励功能,即激发和调动师生去实现办学目标,激活校长、教师、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其中,重在制定保障和激励学校每一个成员学习的规章制度(这里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不只限于学科学习,还包括学生的课题研究、主题活动以及教师科研等)。

对学校规章制度文化建构原则的认识。主要的还是“务实”,切实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符合实际,二是科学有效。任何有效力的学校规章制度都必是符合学校具体实际情况的,都必是科学的,即符合本校人事物发展规律的。由于学校的校情和所在的地域以及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差异影响,很难找到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学校制度案例,故此,这里不作具体讨论。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学校规章制度建设方面,目前不少学校存在着“大而繁”的不良倾向,有的甚至直接模仿企业制度,动则十几万言,多则几十万、上百万言,令人难以是从。

(三)学校行为习惯文化的操作性建构

学校行为习惯文化的建构主要指学校各重要角色的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的建构。这里侧重讨论校长、教师、学生的行为习惯文化建构及其相互关系建构。

校长的行为习惯。校长的行为习惯(日常表现)会对师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校长的“兴趣是什么、做了什么、关注什么、倡导什么”等等,会直接反映在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身上。校长的处事方式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方式,校长的学习态度会影响教师的学习积极性、质量和水平,校长的工作精神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状态,校长的修养、人格会影响教师的态度。诸如,校长守时,教师就不(少)迟到;校长好搞科研,教师就都爱探究;校长语言幽默,教师也就不乏风趣;相反,校长好喝酒,教师就跟着比酒量;校长爱说空话,教师就心口不一;甚或,校长的衣着打扮也会影响学校的服饰流行。校长的文化统领作用是颇为强大的。从校长自身的角度说,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校长在长期工作中积淀、形成的价值观念、作风、行为方式的反映。所以,校长必须要修炼好自己的角色,即做好教育者、领导者、管理者、研究者、协调者“五种角色”。校长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校长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教师的行为习惯。教师的行为习惯(日常表现)会对学生直接产生影响。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榜样,不但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影响学生,教师的每一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在学生身上总会看到老师的影子,尤其是具有启蒙意义的教师。今天,教师需要做好教育者、教学者、管理者、研究者、协调者“五种角色”。也毋庸讳言,教师对于学生的负面影响力更为巨大,学生对于老师的优点不一定学,而对于老师的缺点会学做的一点不差。

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中小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一位名人说得好:“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然而,考察今天学生的习惯状况,无论是学习、生活、活动等哪方面都是不尽人意、令人难以忍受,根本不敢奢求满意。尤其是一些“现代性”不良习惯,像“手机控”、“网络控”、以及“黑白颠倒”等,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学校人际关系的建构。学校人际关系主要是指学校中人与人之间直接的心理关系。它的形成包含认知、情感、行为三因素的作用,其中情感因素起主导作用。人际关系是学校文化中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在一个和谐、宽松、互助互让、互敬互爱的“和合”人际环境里,人们的工作热情、创造力、凝聚力等会空前勃发。和谐的、合作的人际关系是学校文化正常运转的润滑剂,没有这个润滑剂,学校文化的发展将寸步难行。学校中和合的人际关系的创设,即搞好学校方方面面的关系,是营建良好的育人环境的主要内容、任务,它的建立需要学校领导、教职工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共同营建、共同维持。学校人际关系主要包括领导人际关系、领导与教师人际关系、教师人际关系、学生人际关系和师生人际关系。

要建立良好的领导人际关系。领导的人际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极为重要的方面,它直接影响着领导与教师的人际关系、教师人际关系、学生人际关系和师生人际关系。学校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学校领导集体内部的关系如何,对形成学校的良好人际关系意义重大。一个正常的学校领导集体,其人际关系应该是协调的、稳定的和相互支持的,甚至彼此间发展为深厚的友谊。其中,校长,学校一把手的作用最为重要。

要建立良好的领导与教师的人际关系。干群关系是任何一个集体都必须要建设好的关系。学校领导和教师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通常表现为朋友式的同事、战友关系,相互尊重、爱护、支持的团结友爱关系。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大家庭”的良好文化氛围,领导和老师之间如同兄弟姐妹。

要建立良好的教师人际关系。教师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最受关注的人际关系,也是最具广泛影响力的人际关系。它不仅影响作用于教师,对学生人际关系和师生人际关系都产生直接的、重大的作用影响。教师人际关系既有年级、学科组等正式群体关系,也有非正式的群体关系,而且非正式的“小团体”关系影响作用更大。因此,学校要注意发挥好各种关系的正能量,消除“哥们义气”等负面作用。

要建立良好的学生人际关系。学生人际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的基本体现。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具有青少年的特征,以自发的人际关系为主,以情感为重。教师对学生要给予细微、深入的关照,尤其要帮助他们处理、调节发生的各种矛盾与冲突。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在学校里的各种人际关系中,以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最为重要。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会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氛围。学校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理智、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

(四)学校物质表现文化的操作性建构

学校物质表现文化方方面面,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建构:

学校地理环境的选择。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学校环境的选择。我国历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以自然山水陶冶弟子的情操,与此相应,就形成了重视学校环境美的传统。今天的学校选址多不尽人意,这是不争的现实,但学校的美化工作都尽其所能,难能可贵,亦不失为亡羊补牢。

学校内部规划、布局。学校内部规划、布局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既要反映学校的风格、风貌,又要考虑到教学生活的便利;既要有利于学校的统一管理,又要使各个部分相互协调,发挥其最大效用等等。学校内部的规划与布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规律,要遵循“环境育人”的基本原则,遵循基本的设计规律:使用方便、流向合理、减少拥挤、避免干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等,努力创设一种治学严谨的、学术性的学习环境、生动活泼的情感性的学习环境、清洁卫生的生活性的学习环境、幽静宜人的自然性的学习环境。

学校建筑的设计与建设。在进行学校建筑的设计与建设时,应注意考虑以下原则:尊重历史,重视文脉;整体和谐,各有特色;材料朴实,功能合理等。教育寓于景物之中,物质环境要赋予人文因素,要注意创设和利用一些校园人文景观,巧借自然之物,赋予其一定的教育意义,以强化学校文化的教育作用。

校园绿化与净化。优美的校园环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人有容貌,校有校容。校园树木葱茏,红花绿叶,草坪如茵,整洁卫生,空气清新,舒适优雅,对于师生来说,可以起到安定情绪、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校园绿化包括园林景物布置等是学校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总体规划布局时,应该一起考虑,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一座美丽的校园,不仅体现在建筑物上,也体现在景点、园林及绿化等方面。各类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绿化、景观等应结合当地实际,反映本地区、本校的特点。基本原则是讲究协调平衡与变化多样的统一,讲究点、线、面的结合。即,点要幽雅,线要整齐,面要宽敞明朗。校园净化主要是做好环境卫生工作,清除垃圾杂物,减轻噪声等,使校园整齐、清洁和安静。

学校文化传播设施的建设。文化传播设施建设是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是学校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它对学校师生员工思想观念的确立、行为习惯的养成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从书本中接受着对他们产生影响的教育信息,而且在课堂以外的其它多种活动中、从各种传播媒介中广泛接受诸多对他们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学校文化传播设施主要包括电视、广播、报刊等传播工具,也包括图书馆、演讲厅等活动场所以及校园网等。

今天,中国正走向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征程,先进的文化建设既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其重要内容。学校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方面,需要首先做好建设工作。

猜你喜欢
操作性理论与实践学校文化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践性教学探究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青少年拓展基地操作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