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模式初探

2016-05-14 13:08李彦磊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互联网时代

摘 要

研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检测的现状,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工作的新模式,对其运行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研究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新模式的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心理健康监测;心理危机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甄别出心理危机信息,帮助其化解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碍,对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避免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测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判断和心理危机信息甄别,是做好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工作、保证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实效性、减少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重要前提。目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工作的实践中,人们最为常见的是使用国际通行的心理健康量表进行筛查和判断,尽管这些量表测量的准确性较高,但是它往往只是反映被试在时下的心理状况,对于学生日后动态的、即刻的、当下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及时反映,甚至有些心理健康问题学生不能在这一两次的心理健康测评中被筛查出来。

除了使用心理健康量表来监测外,还有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归纳的一系列经验性指标工具来监测,这类指标多以事件和情境为线索,有的过于笼统和宽泛,将涉及学生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学习等面临的困境作为监测指标。为了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心理健康动态,各个高校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有的是采取四级或五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分级监控、联动的工作模式,共同监测、层层汇报的形式来监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总体来看,目前所使用的心理健康监测多是经验性的判断,缺乏科学有效的排查手段,难以保证其工作的常态化、持续性和有效性。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工作的趋势应该是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实时、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心理危机信息,为有效心理危机干预做努力。

2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模式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是网人,大学生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使用最大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到处充斥着互联网的影子。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模式可以运用大数据和云技术等功能,借助个体、朋辈、教师、家长等人力资源系统,建立平台思维、节点思维、体验思维、时空思维的理论体系,以此完善心理平台和产品建设,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手段,改变被动地心理健康监测工作现状。

2.1 互联网信息的本质是个体意识形态的缩影、心理状态的映射,这给心理健康监测提供了原材料

学生们喜欢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心情、动态,甚至有些连自己都不留意的心理变化在这里都会表现出来,如果提高对这些信息的甄别和判断,就能从中监测到有用的信息,作为对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判断的参考材料。

2.2 互联网的隐私性、互动性功能,促进了心理健康监测信息获取的价值性互联网时代所属的网上私人场所,个体的自我表达、思想发挥更加真实、自由,个人成长历程的梳理更加明晰

在心理健康监测工作中,可以通过个人网络空间提取有效信息,还可以与个体进行在线互动与留言。在平等的、虚拟的空间下的交流,个体能在放松、无防备的环境下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表露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有价值信息的获取。

2.3 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使得个人信息的整合、传输、量化分析成为了可能,将数据价值重塑,使心理健康监测更为便易和有效

互联网时代始终处于信息数据膨胀的状态,从传统的授课地点,到翻转课堂的体验,碎片化的阅读与移动终端的联袂,让信息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和传输,在大数据、云计算的催化作用下,这些信息实时产生,全方位被记录、整合和分析。

3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模式的研究意义

研究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新模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既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崭新课题,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选择,具有实用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 有利于“以人为本”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落实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获取、连接、加工和利用是其核心。这恰好符合心理健康监测工作在线的、及时的、互动的与学生之间的永久连接,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反馈,并尝试运用相关数据预测、引导用户行为,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

3.2 有利于形成“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监测工作格局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参与和享受最新、最流行的成果,也使得在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中,人人都可能成为心理健康信息的发现者、预报员,“互联网+媒体”形成的微信、微博、BBS、QQ、公众号等网络媒体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的人力资源利用起来共同开展心理健康监测工作。

3.3 有利于增强心理健康监测的实效性

互联网时代下的人际沟通既是虚拟的,又是真实的,更是广泛的,因为虚拟环境下的沟通与交流,会缩小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减少心理防范,有助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且互联网作为学生都在用、喜欢用的平台,更有助于追踪和监测到有价值的信息,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3.4 有利于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心理健康监测工作队伍

心理健康监测工作队伍只有加强学习,紧跟时代进步步伐,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弥补职业短板,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者职责。只有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理解最新的网络词语、掌握各种媒体技术、参与到互联网媒体下的最新成果,才能与学生沟通和共鸣、引领学生主流思想、树立工作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梁宝勇.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基本概念、理论与编制构思[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04).

[2]祁洋波.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内涵及实践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03).

[3]李彦磊.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体系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7).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互联网时代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浅议互联网时代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