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娟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2006年5月-2012年6月收治的56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无1例出现感染等不良反应,手术时间(52.34±5.17)min,下床活动时间(15.68±3.40)h,住院时间(5.49±1.02)d。术后随访2年未见疝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操作简单,安全无不良反应,复发率低,效果显著。
【关键词】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复发疝;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5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7-0134-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7.073
腹股沟复发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根据复发疝的发生过程,临床上将复发疝分为真性复发疝和假性复发疝两种,前者是在手术部位上再次发生的疝,而后者包括疝修补手术遗留的疝和术后再次发生的疝[1]。此外,根据复发疝的疝出部位又可以将腹股沟复发疝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腹股沟直疝不穿过腹股沟内环,临床上较腹股沟斜疝少[2]。由于复发疝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疝块大等特点,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降低疝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其他疝修补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正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为进一步探讨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2006年5月-2012年6月收治的56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006年5月-2012年6月56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入选病例均完全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已报批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本组病例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43~79岁,平均(65.25±4.37)岁,复发时间4个月~9年,平均(37.52±9.14)个月,复发次数:首次43例,第2次10例,≥3次3例。复发疝类型:腹股沟直疝10例,腹股沟斜疝37例,复合疝9例;合并基础疾病:便秘6例,慢性咳嗽5例,前列腺增生6例。
1.2 方法
1.2.1 基础疾病治疗 结合患者基础疾病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便秘:口服4000散聚乙二醇,待症状明显好转后予以手术治疗,术后需继续服用2~3个月;慢性咳嗽:消炎、化痰治疗,待咳嗽症状明显好转后予以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口服非那雄胺或转入泌尿科治疗,待痊愈后转入笔者所在科予以手术治疗。
1.2.2 修补材料 PHS修补材料由上层网片、中层网状圆柱体、下层网片组成,是一种完全不可吸收的聚丙烯单丝编织网孔材料,空隙直径>10 μm,可自由通过多形核粒细胞,不利于细菌隐匿,耐感染能力强,因此对于手术间隔时间较短且组织肿胀明显者选用PHS材料,其他患者选用UHS材料及网塞。
1.2.3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首次手术修补方式:切开皮肤、皮下、腹外斜肌腱膜,分离显示腹股沟韧带,切开睾提肌,分离疝囊并高位结扎,切开腹横筋膜,重叠缝合横筋膜,间断缝合腹股沟韧带,重叠缝合腹外斜肌腱膜。腹股沟疝复发后,本组患者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及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填充38例、PHS修补4例,UHS修补14例,按照上次手术瘢痕做切口,切开腹外斜肌腱膜,确定疝囊位置,判断是否可以切除,大疝囊予以横断或部分切除,小疝囊不必切除。补片置于精索深面展平,固定于联合腱、腹股沟韧带上,止血后引流,缝合切口后常规压迫6~24 h,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
1.3 观察指标
记录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体温、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术后随访2年,观察是否有疝复发情况发生。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无1例出现感染,手术时间在42~98min,平均(52.34±5.17)min,术后3 d体温恢复正常,下床活动时间6~22 h,平均15.68±3.40)h,住院时间3~9 d,平均(5.49±1.02)d。经过为期2年的随访,未见疝复发情况。
3 讨论
腹股沟复发疝的原因有漏诊、手术操作、修补材料、患者自身因素等,目前普遍采用无张力疝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技术已日趋成熟,疗效也比较显著,而且术后复发率远远低于传统手术。腹股沟复发疝虽然是一种常见外科疾病,但是其手术治疗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前次手术已破坏解剖结构,导致腹横筋膜受损严重,无法正常承受再次手术。(2)前次手术并发的感染和血肿会损坏腹股沟区增加手术操作难度。(3)前次修补没有重视原发疝以外的区域,导致疝囊周围出现突出。传统修补方法解剖范围大,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较多,恢复慢,针对这种情况急需探索出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简便的修补方法。
无张力疝修补概念最早由Lichtenstein等在1989年提出,这一概念的提出奠定了腹股沟疝的修补治疗基础,与传统手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可早日下床活动[4]。Rutkow等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基础上提出了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这种修补术操作方法更加简单,更易在临床上推广使用,而且复发率更低,是一种临床价值极高的疝修补方法[5]。无张力疝修补术已成为腹股沟疝及复发疝的首选治疗方法,所使用的修补材料包括聚丙烯网、聚酯网等,由聚丙烯单丝编织而成的PHS修补材料是当前应用最广的一种,该补片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不利于细菌的隐藏,可阻止多形核粒细胞进入,抗感染能力强,而且组织相容性较好,无明显排异反应,为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6]。对于手术间隔时间较短或组织水肿较为明显患者需优先选用PHS修补材料。除手术方式和修补材料会直接影响腹股沟复发疝治疗效果外,手术时机的选择也会对手术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认为在原手术6~9个月之后再行修补效果更加明显,这是因为原手术6个月之后,组织水肿已基本消退,粘连部分吸收良好,再次手术时解剖结构和层次更加清晰,便于术中操作。需要注意的是,无张力疝修补术并不适合所有腹股沟复发疝患者,在术前应当积极治疗腹内压增高引起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便秘、前列腺增生等,只有上述症状明显好转或完全消除后才能进行手术治疗,以免造成绞窄或嵌顿[7]。
本次研究共选取56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其首次腹股沟疝治疗方法均为传统修补术,术后均出现复发疝。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后,本组患者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手术时间为(52.34±5.17)min,与传统修补手术基本一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5.68±3.40)h,住院时间为(5.49±1.02)d,均明显短于传统修补手术,术后未出现牵扯感、低热、尿潴留、阴囊水肿等不良反应,经过2年的随访未见疝复发情况,与国外文献报道相似,由此可见,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复发率小,临床价值远远高于传统修补手术,而且患者均能较好的耐受手术,术后恢复快,合并症无明显加重。通过本次临床实践有如下体会:(1)对于再次手术患者原修补材料是否应该取出的问题,笔者认为除腹壁浅层网塞之外,其他修补材料原则上无需取出,即使妨碍再次修补,只要用电刀修剪达到满意即可。(2)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操作要点在于精细解剖、合理固定修补片,由于患者均接受过疝修补术,大部分解剖结构已变得层次不分,术中需仔细分辨腹股沟管,明确疝囊位置,必要时还要指导患者咳嗽以找出疝囊的精确位置。(3)对于麻醉方式的选择,大部分患者需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前无需禁食,术后短时间内即可下床活动进食水。
在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同时需要注意到患者的基础疾病,由于大多数腹股沟复发疝患者都合并有内科疾病,因此应当在术前加以综合评估,对原发疾病进行积极治疗后再予以手术治疗,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尽早下床活动,对糖尿病、呼吸道感染患者需加强围术期的感染预防[8]。
综上所述,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安全可靠的,在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治疗中应当首选无张力疝修补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范发明,陈余.探讨50例腹股沟复发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5):64-65.
[2]钱闯,齐浓.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25例腹股沟复发疝的体会[J].安徽医学,2010,31(1):63-64.
[3]高顺利.腹股沟复发疝应用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02-103.
[4]杨贤杰.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40例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44-45.
[5]白璃.腹股沟复发疝患者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9):1367-1369.
[6]李道快.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7):1922-1923.
[7]邱红根,杨振华,杨家英,等.传统疝修补术与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12):58-60.
[8]郭子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老年腹股沟复发疝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8):1358.
(收稿日期:20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