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迎来了“微时代”,其迷你、及时性与互动性的特征深受大学生喜爱。“微时代”的到来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目前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国防教育理论课内容脱离实际,教师上课的方式始终是以学生无条件服从讲授为主,而且其教学手段不够新颖,形式过于单一,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另一方面,“微时代”下的信息传播呈现出碎片化、多样化的形式,学生接触到的国防信息相对以往而言更多更杂,面对片面或者虚假的信息,学生也容易产生偏激、迷惑的心理。作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理应抓牢机遇,应对挑战,利用“微时代”下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及高频的信息更新速度,为高校国防教育提供及时、便捷的知识传播以及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对学生进行国防知识与观念的正确疏导,丰富国防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拓宽国防教育的渠道。
微博、微信、微网站、微APP等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系列以“微”字开头事物的出现开启了“微时代”。当前,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微时代的生力军,其行为习惯、生活方式、思想发展等时刻受到这些新媒体的影响,甚至于一些知识的传播也要寄托于这一新生事物。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不仅仅是建设强大国防的重要内容,更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目前,高校设置的国防教育内容脱离实际,教师上课的方式始终是以学生无条件服从讲授为主,而且其教学手段不够新颖,形式过于单一,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新课改提倡构建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统一整体,使教育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微时代”恰恰为人们提供了这一便捷、广阔的交流平台,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应把握时代特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QQ群等新媒体开展知识传播,热点问题讨论等活动,使国防理论课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和充满活力。
一、“微时代”的概念与特点
现代战争是信息化的战争。信息的不对称是造成战场上一方强于另一方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信息的重要性。而“微时代”便是信息传播媒介发展的新时代。随着3G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如今的大学生大多使用手机这一便携性的媒介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互动,他们日渐成为微博、微信等社交APP(以下简称“微”媒体)的主要践行者与体验者。而以上“微”媒体所提供信息的海量性与共享性及其交流的及时性也是“微时代”所具有的特征,正是由于这些特征造就了学生团体在网络终端的个性化与群体化,这也为高校国防教育在“微”时代下的践行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困境
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淡薄,究其原因是其国防知识的匮乏。面对这样的现状,国防教育课程作为高校必修课程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教育理念落后
目前高校国防教育仍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无条件服从的传统教育形式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学生的自我发展,最终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新课程认为教育必须是师生互动的活动,它倡导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引导者。因此,作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在做好课堂教学同时,更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为学生营造自我锻炼与创新的平台。
(二)教育内容浅显
众所周知,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是非常宽泛的,其涉及政治、历史、法制、军事、体育等多方面的知识。而目前高校国防教育内容大都为一般性了解,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军事课程的了解比较浅显。因此对于国防教育知识的讲授,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更要运用各种传播平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并掌握碎片化的知识。
(三)教育手段单一
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将教育内容作用于学生所借助的各种方式与条件的总和。目前高校国防教育仍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学过程中借助PPT、音频、视频等手段,以讲授基本国防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然而,由于课时有限,国防教育没有做好课堂内外的衔接,也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宣传等手段,更是忽视了现有书本教学内容与时事热点问题的结合。
(四)教育方式封闭
让学生在封闭环境下学习不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表现,学习的过程理应是开放式的,理论知识应该与实践相联系,并在实践中检验。国防教育也是如此,仅仅依赖课堂教育势必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新事物的喜爱由来已久,而开放式的教育方式能够加强学生与外界新事物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然,对开放式教育一味的接纳也不是教育的科学态度,封闭式教育也有其可取之处。目前的重点是如何在封闭式教育中融入开放式教育,如何将国防教育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堪忧,教育目标实现的途径单一。如何在现有客观条件下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与精神,是我们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微时代”带来的新媒体以其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及高频信息的更新速度,能够拓宽国防教育的渠道,为高校国防教育提供及时、便捷的知识传播以及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
三、“微时代”下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微”媒体在高校学生中的广泛使用是其成为高校国防教育载体的前提条件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社科院)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微博用户从年龄统计来看,20-29岁用户最多,为9050.8万人,占总比例达到29.24%;10-19岁用户为8216.3万,占比26.54%;30-39岁用户为7780.2万,占比为25.14%。[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新媒体已经成为了高校学生网络集散地。
2.移动通讯技术的成熟为高校国防教育“微”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必备条件
移动通讯技术的特性使其具备了成为国防教育载体的条件。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海量存储性能使得“微”媒体具备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其本身就能够承载国防教育的目标与任务,能够展示国防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另一方面,“微”媒体作为一种媒介工具,能够有效实现使用双方的互动交流,在国防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搭建沟通与交流的桥梁。
(二)挑战
移动通讯技术的进步与大屏手机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信息的阅读也变得更舒适与便捷。互联网海量信息存储特性的背后是其杂乱无章、鱼龙混杂,学生容易被虚假的信息蒙蔽、误导。对于国防教育来说,更是如此,学生在网络上接触到的国防信息相对以往而言更多更杂,面对片面或者虚假的信息,学生极易产生偏激、迷惑的心理。在此背景下,国防教育工作者理应运用“微”媒体等手段及时梳理、区分虚假网络信息,主动疏导学生的国防知识与国防观念。
四、“微时代”下国防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加强课堂内外联系
传统的教学把学生束缚于学校、教室、课堂,认为教师是知识的绝对传播者,而书本知识是唯一真理。其实不然,任何真理都应该在实践中检验。我国明朝著名哲学家王守仁坚持“知行合一”,他认为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绝不能将知与行分为两截。高校国防教育更应如此,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践必须相统一,坚持做到“知行并进”(张謇职教思想),学做合一。高校国防教育,不论是军事训练还是军事理论课,都应构建多元化的方式。我们可以邀请军事专家做讲座,开展各类军事训练及小竞赛;也可以借助相关纪念日,组织学生参观军事教育基地,参观军营,体验军队生活。这些活动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国防知识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增强国防意识,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
(二)构建以手机为载体的国防知识传播媒介
“微时代”下的手机媒体具有信息多样性与丰富性的特点,移动互联网的海量存储性能使其具备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并且随着3G技术的成熟,信息资源的获取变得简单、快捷。因此,手机作为载体足以承担国防教育的目的与任务,展示国防的内容与要求。手机媒体的及时通讯功能让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电话、短信、QQ、微信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教育目标有目的进行相关信息的传播,还可开展有关国防教育时事热点问题的讨论。以手机为载体的国防知识传播媒介为国防教育课堂内外的联系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构建国防教育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深受当今大学生的喜爱,任何个人或企业都可以通过这一新媒体平台建立一个公众号,称作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同时具有信息发布的信息形式多样、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完全可以为国防教育所用。国防教育工作者可以依据教育目标将相关国防教育内容编辑成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与图文信息等形式群发至学生手机,让学生在简短文字与视频中潜移默化的学习相关知识。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更要随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时事相结合,及时更新微信内容并组织引导相关讨论,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问题探讨,让知识的获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秦冰馥.“微时代”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研究[J].现代交际,2013,01:256+255.
[2]蔡海燕,席云鹏.论新时期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5:52-53.
作者简介:石磊(1985—),男,江苏常州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与军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