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凯鹏
摘 要:高中物理具有陌生、深奥和复杂等特点,表面上看,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现象联系并不紧密,对其问题的解决往往从多角度、多层次出发,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在以素质教育为主的今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主要任务,提高高中学生在物理解题方面的思维创新能力有利于完善学生自身认知结构。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创造性思维
在高中物理学科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的感受是“开书了然,闭书茫然”。所谓“闭书茫然”就是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能够明白“是什么”,但课后练习却遇到思维障碍,不知道如何下笔。这不仅反映了物理学科具有较强逻辑推理性之外,也反映了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当。究其原因,这主要在于学生没有从根本上掌握物理解题思维,因此,培养他们解题思维的创新能力十分重要。
一、高中物理学科特点
首先,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多、容量大,各章之间的跨度比较大,加上本身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其次,教材文字比较严谨,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搞清物理过程,研究对象所遵守的物理规律。另外,还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和数学能力,才能建立方程和求解,一般直接代入方程求解的很少,所以,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并不顺利。而高一学生首先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数学知识不到位。高中的学习方法、习惯以及物理学科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的解题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有一定自学、理解能力。
二、如何提高物理解题思维创新能力
1.设置情境教学
高中物理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许多学生一开始就跟不上思维方式,在学习之后产生强烈的排斥感和枯燥感,久而久之,对物理的学习心生厌倦。所以,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实验的科学。学生不会仅仅对物理现象作出的解释感兴趣,而是迫切需要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器材去探寻现象的本质。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实验器材做到实验教学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去探索,获取真知。另外,平常教学中,应更多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将抽象的书本知识与真实的生活现象结合,做到实践性教学,让学生能够获取直接经验。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重要,采用探索-发现式教学,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创设探索性物理问题,由教师提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脑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然后获取物理规律。通过探索-发现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产生积极的创新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解析,其潜在的解题创新意识逐渐得到萌发。
3.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思维
在物理解题思维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结合物理学科规律,“发现”物理学科解题思路。物理教学解题过程可以分为理解—探索—表达三个阶段。
理解指的是对物理题意的解读,提取物理题干相关信息,并默默思考相关解答方法。对题干的信息提取处于解题过程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心理特征包括初始信息的组合,建立与题意对应的物理数据库。信息提取的过程也是将文字信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过程,是将物理的抽象化具体映射到现实生活的过程,从而有利于识别物理规律的使用条件,发现存在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反应物理量间的逻辑联系,这样就形成了对题目进行抽象表征的物理模型。综合习题往往又是高中物理中的较难问题,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有极大的益处,但解决这一类问题通常费时费力,常有不如学其他学科见效快的感觉。
探索是对解题方法进行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根据自身以往的经验加以调取,筛选出适合理解过程中的信息;后一阶段是对调取出来的相关物理量进行关系的建立。其中包括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关系,这是引导学生解题的走向,是一种经验的判断,对成功解题至关重要。
表达是对自己解题方法进行描述,是针对答案的一种检测方法,是在通过经验和模型得出结果后进行的倒推过程,验算按照之前方法得出的结果是否符合已知和未知的关系。
三、总结
由此可见,培养高中物理解题思维创新的能力得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做起,结合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掌握高中物理学科特点,进而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化,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解题思维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宇璋.“自主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构建[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15).
[2]龚逸尘.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甘肃省环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