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
【摘要】语文教学要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语文课只能姓语名文,切不可把语文课上成音乐课、绘画课、政治课、活动课。语文课堂既要“热闹”,更要“热烈”。课堂讲究“乐学”,但不排除“苦学”。“自主”也不是“自流”。语文课改的课堂形似不是目的,神似才是根本,要努力变“课堂”为“学堂”。
【关键词】语文教学:实践反思: 总结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关于语文教学,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教什么”远比“怎么教”要重要得多,贫乏是语文教学致命的硬伤。传统的语文教学积累了许多丰厚的经验,我们的语文教学理应在继承这些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创新。但在具体实践中,却有一部分人误把传统的语文教学与死记硬背画等号,他们打着改革的旗号在语文教学上变着花样玩把戏,花样尽出但效果甚微。殊不知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许多“死”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制胜魔杖,语文课改要坚持“形散而神不散”。
国人喜欢跟风,某所谓专家的不经意的一句话,爱逐流者都会奉为圣旨,一呼而上,根本无暇顾及其是在某时某地某情境下所说的,甚至忘记了词典里还有一个叫“断章取义”的成语。如有人提出“精讲多练,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学得越少”,于是语文老师立即“三缄其口”,认为课堂上老师讲解猛于虎也,老师怕讲也不敢讲了。新课改提出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于是语文老师立即遇课文即探究,逢问题必讨论,语文老师个个都像毕福剑崔永元,语文课也都上成了幸运五十二等综艺节目。
每每看到语文老师老实笨拙的模拟、憨态可掬的表演总忍俊不禁,语文老师本应个性最张扬最富有创造魅力的学科老师,怎能自甘沉沦被流行风灌得无所适从,其实方法本无所谓高下,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语文课堂上讲风太重固然不好,但初一学生初学文言文,遇艰深而又意蕴丰富的文章老师大讲特讲又何妨,换一个角度说只要老师的讲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有利于学生的学,这样的讲又何必计较多与少呢。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具备的,这种能力我们可以慢慢培养,但切不可想当然的认为每个学生都具备科学家的素质,能独立、自主地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语文教学可以模仿、可以借鉴,但要着眼于神似,不论怎么教、不论怎么讲,只要有利于“教”,有利于“学”就是最好的。所谓合脚的鞋子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语文教学的追求也应如此,大道无形,不讲方法不注重课堂样式也许就是最好的方法。正所谓教学方法千万树,最佳润物细无声。
酒杯在于晃动,朋友在于走动,课堂在于活动,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学生母语固有的亲近和熟练让语文教学比其他学科教学更容易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但语文课堂效率与课堂活动的多少并无必然的联系,课堂热闹的表象与学生真正意义上热烈的参与学习不成比例。语文教学不应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而应追求学生思维的踊跃参与。
课堂热热闹闹,把课堂有限的时间用在花里胡哨的活动上,学生没有时间亲近文本,师生的活动大多与文本打擦边球,有的甚至游离文本,置文本于不顾,把语文课上成班会课,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老师与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老师学生之间互动得很热烈,其实这只是一种热闹的假象。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深谙语文之道的人都知道,语文教学应该紧贴着文本进行,语文课堂应当千方百计、百计千方的引导学生反复读、用心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兴味,读书是一种思维活动艰巨的过程,远不是听一段音乐、看几幅图画所能代替的。“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诸如此类的活头话到底有多少实际的意义,我们语文老师心知肚明。其实沉闷的课堂也许孕育着滚滚春雷,学生在思维涌动、读书高度用心时,其外在表现难免是沉闷抑郁的,眉头紧锁也许应该是正常的状态。课堂上学生个个眉开眼笑、嬉皮笑脸的,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效果让人置疑。
放眼如今的语文教学,朗读的缺失是一种普遍现象。课堂上琅琅书声少之又少,学生鸦雀无声静静的读书更是被视为不入流的“另类”,取而代之的是喧宾夺主的配乐朗读、是浅层互动的合作讨论,其实语文课堂上学生静静的读书就是最好的学习,这样的沉默乃至沉闷,方法虽然笨拙,但效果应该是最好的。语文教学不要“谈苦色变”,而要“知苦而上”,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能力的培养、基本方法的掌握、基础文明的形成只能靠“习得”而来,苦听、苦说、苦读、苦写,不吃苦中苦想形成良好的语文能力那是天方夜谭。
语文教学,课堂是主阵地,但语文教学不是抢山头,主阵地不一定是主战场,语文教学是游击战,课堂以外也许更精彩。语文教学关注了课堂,但课堂以外的事情也许更值得关注。语文学堂不应仅局限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教室,套用一句名人名言,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学堂就有多广阔,即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一致。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语文学堂里,学生既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
语文教学讲究的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一定意义上说语文教学,课外远重于课内,说语文学习三分在课堂、七分在课外该不会有人反对。但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把九分甚至十分的精力都用在课堂上了,课外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了,这种捡了芝麻丢了绿豆的现象不能再继续上演了。有权之士该反思一下自己抓工作抓没抓在点子上,有知之士该反思一下自己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究竟有多少,一切有志之士都该反思一下国人的国学根基越来越浅薄了我们该怎么做。语文教学关注课堂没有错,但语文课堂只是语文学堂的一小部分,我们应把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心思花在课外的语文阅读上。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级课题《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