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观教学

2016-05-14 19:37郝巧芝
亚太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

郝巧芝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中国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加入价值观内容的教学,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因其教学主体是母语非汉语的汉语学习者,因此教师在进行价值观教学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教学的因素,探索出有利于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对外汉语;对外汉语教学;价值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080-02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①而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中国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应加入文化教学的内容。对于处于中学阶段初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在教学中适当地加入价值观内容的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对周围客观事物形成符合道德规范的、正确的看法,使学生能够区分出行为的对与错、好与坏,这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不同价值观形成的因素

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因为其教学主体是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母语非汉语的汉语学习者,而他们在社会生活、宗教信仰、文化风俗以及个人成长经历等各方面均存在着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促使他们形成了具有各自群体标志性的价值观。

(一) 社会生活因素

影响个人价值观形成的社会生活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来自不同社会性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国家或地区的汉语学习者,他们的既成价值观就有可能会不同。本人目前所在的孔子学院位于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因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物价又与薪资水平并不成比例,所以一般民众多倡导基本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或成年男士同时兼职几份工作,故而他们对自我金钱的在乎程度远超一般的中国人。

(二)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这种直接精神影响,对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十分巨大。伊斯兰教是本地民众信仰最为广泛的宗教,该宗教教义中明确涉及了家庭中男女的地位问题,加之该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所以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学校,男孩们都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女孩们自然地位较低,整个社会似乎也默认了这一社会现象。

(三)文化风俗

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具有本国或本民族鲜明特征的文化风俗,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国国民性格或该民族民族性格的形成。而既成的国民性格或民族性格,也通常会促进与之相符合的、稳定的价值观的形成。该国的主体民族原属于游牧民族,故该国国民多能歌善舞、热情奔放。豪爽不羁的民族性格,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明显影响了如今的吉国人。据孔院教师们反映,当地学生普遍对学习用品不够关心,上课常不带文具或课后随意丢弃。他们的豪爽不羁还表现在其他很多方面。

(四)个人成长经历

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除了与社会大环境有关系外,还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有重大关系。个人成长经历主要包括家庭成长环境、已接受的教育以及年龄等个人因素。家庭成长环境不同的汉语学习者,他们的眼界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不一样,形成的价值观也就有可能不一样。处于中学阶段的汉语学习者,他们已经接受了本国的部分教育内容,基本教育思想、观念已深入其意识之中,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观念想要进入其思想乃至被接受,是一个十分困难且漫长的过程。而年龄也是影响对外汉语价值观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会形成与此阶段大致相符合的有关人、事、物的看法,比如小孩考虑问题比较浅层次、简单,甚至幼稚,而大人则会比较深层次、全面。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价值观教学内容切忌简单、肤浅,教学方式切忌简单粗暴或幼稚化。

二、对外汉语价值观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一个人的价值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知识的积累、年龄的增长等而发生变化以致逐渐趋于完善。虽然从宏观上来说价值观并无优劣之分,但从微观上来看却也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别。中学生正处于人格最具有可塑性的青春期阶段,如果对外汉语教师能在汉语教学中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加入该国缺乏的国际主流价值观文化教学,对学生的成长一定会具有良好且深远的影响作用。

(一)基本价值观教学

1、生活观

因为该国国民多能歌善舞,所以他们对聚会这种社交活动一般都很看重,对穿衣打扮的热衷程度自然远超中国人。比如一个连橡皮都“买不起”的学生,戴的帽子却有可能价值几百人民币。在该国大多数人眼中学习并不是一件必需的事情,生活得快乐才最重要。

本人认为他们这种“快乐至上”的生活观跟我国古代老子所提倡的“小国寡民”思想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归根究底就是眼界过于狭窄,对国际社会的发展并不了解而安于一隅。针对这种情况,中国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就学生的一些问题而引入一些课堂之外的话题。比如学生刚开始对我的新裙子很感兴趣,话题就会由裙子转入价格再转入薪资问题,最后引入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一般中国人的薪资水平以及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及薪资情况。当然,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中国教师一般不会告知学生自己的薪资水平。当听到同样职业而薪资却相差五六倍甚至十倍的时候,有些学生的表情就会颇为凝重。实践证明,眼界越开阔的学生,在学习上就更认真、更努力,在生活上也更有理想。

2、时间观

熟悉当地人生活习性的中国人都知道不要轻易相信他们所说的时间,因为他们口中的五分钟有可能是十几分钟、半小时,更有甚者就是一小时。不守时几乎是该国国民的通病,不幸的是很多中国人到当地不久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守时。如果说上述的生活观是民族特性无伤大雅的话,这里的时间观就跟他人息息相关是原则性问题了。中国教师经常会遇到小班教学没有学生的情况,打电话问不是病了就是家里来客人了等等。而课堂上学生迟到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如果中国教师要追究,通常都有一堆理由等着,比如吃东西、体育课、去卫生间、打扫卫生等等。

针对学生不打算上课却不请假的情况,中国教师就需要在下次上课的时候明确告知学生,如果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一定要提前请假,到点才请假或根本不请假非常不好。一般经提醒后情况就会好很多。针对上课迟到现象,老师们可以利用考勤表来制止。上课即打考勤,迟到学生标明迟到分钟数,一段时间后给每个学生的考勤打分并计入学期总成绩,如此利用硬性要求来让他们养成按时上课的习惯。除此之外中国教师也应严守上课时间,不迟到、不早退,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精神价值观教学

1、男女平等

由于宗教和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等问题的影响,在吉国男女地位相差较大,家庭中这一现象表现尤为明显。因为家庭中普遍孩子较多,所以家务劳动繁重,但帮助母亲做家务的往往只有女儿,丈夫和儿子通常不做。曾经有一个九年级的男生告诉我,在他家打扫卫生的工作是由他五岁的妹妹来完成的。也许是因为从小就在家里做各种家务,这里的女孩们都很能干;而男孩们则普遍养成了一种颇为骄奢淫逸的做派。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教学时就可以有意地去培养男生们“女士优先”的绅士风度意识,乃至使其(主动)帮女生分担重担。比如课堂提问,因为这里的学生回答问题都很积极,此时可以告诉男生要“女士优先”即女生先回答。而大扫除的时候就可以“软硬兼施”使男生们帮助女生去干活。当然,事后一定要给男生们以口头表扬,多鼓励才能做得更好。

2、诚实守信

豪爽不羁的民族性格使得他们对很多东西不在乎,对时间不在乎,对学习不在乎,对给他人所作出的承诺也不在乎。其中最让中国教师深受其害的就是学生的舞台表演了,常常是临上台学生不见了,打电话问要么说在医院,要么说病了在家,要么说不想表演了,要么直接不接电话。“不靠谱”,是中国教师对当地学生乃至当地人最深刻的感受。为避免出现上述或类似的麻烦,中国老师们经常会再三强调事件的内容、时间或地点,并一再询问对方意愿,表示如果不愿意没关系但一定要提前说。不过不露面和迟到现象还是偶有发生。

(三)中国特色价值观教学

张全生、郭卫东主张“在确保制度、政策、经费到位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提炼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观,积极发展面向中亚市场的文化产业,努力向中亚文化市场推出更多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和品牌”。

1、集体主义价值观

中国人从小就接受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教育,时刻谨记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因此在中国老师们带病教学或孕期坚持教学是很正常的事情,学生们一旦接受任务一般再苦再累也都会完成,绝不轻言放弃。而走出国门的多数中国人也始终谨记“我是中国人,不能给祖国丢脸”的训导,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有碍祖国的颜面。当地人的集体意识并不如中国人那么强烈,对于建设祖国的使命感也较差。孔子学院经常会组织各类汉语比赛,孔院内部的孔子课堂、教学点之间或与其他孔院之间进行竞争,以此加深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加深对集体意识的培养。如此也可以减少缺勤或迟到现象的发生。

2、学习观

中国学生从入校开始就学习《上学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学习观深入每一个中国学生的脑海,且牢记“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的学习志向。这里的人们对学习并不重视,表现主要有:教学设施落后、师资水平不高、教室等基本教学设施短缺、师生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家长对孩子学习不重视、学生旷课迟到现象数见不鲜、学生对学习态度散漫随意等。

针对上述情况,除了认真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外,教学中也可引入一些有关中国学习的例子。比如上课伊始的师生问好、点名等小环节,能给学生以仪式感,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传统课堂应有的尊师重道气氛。再如考试的时候严格按照中国的考试标准,培养学生们严肃端正的考风考纪。考试结束对于名列前茅的学生的奖励,也会使学生们了解中国赏罚分明的处世态度。《孟母三迁》是中国历史上有关学习故事的一个典范,通过将其改编成话剧在学校进行演出,供师生家长欣赏,不仅传播了中国古典文化,更使当地人看到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

三、结语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该国存在的一些在我们看来有问题的价值观,其形成也必有原因。比如不守时的时间观,就是由当地节奏较慢的生活方式以及豪爽不羁的民族性格所造成的。若要不同文化间的交流顺畅,就要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尊重并吸收对方的长处,比如该国的公交车让座情况就远远好于中国国内,不仅年轻人会给中老年人让座,同龄的男士也会给女士让座。

而对方需要改进的部分,如果涉及了原则性问题,比如时间观、诚信做人等,中国教师就不应该姑息屈从,要明确提出自己的意见及建议;而对于那些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就不要课堂灌输、硬性说教了,中国老师们最好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影响作用。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注释:

①该定义来自百度百科.

参考文献:

[1]蔡绿,赵闻蕾.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价值观冲突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7.

[2]高泽洵.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价值观浅析[J].现代语文,2013,08.

[3]卢健.从内容与方法的视角探究课堂价值观教学[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4]姚林群,陈丽华.基于课堂情境的价值观教学[J].中国德育,2009,08.

[5]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

[6]张全生,郭卫东.中国与中亚的人文交流合作——以孔子学院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8.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文字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浅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