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磊 高天明
摘要:目前,黑龙江省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地方高校能否培养出符合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国际贸易专业新型应用人才对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鉴于传统应用能力培养模式存在职业指导课程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人才培养趋同等诸多问题,从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等几个层面提出了以个性化人才培养与多元就业观为基础培养经贸人才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个性化人才培养; 多元就业观; 应用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7-0149-03
黑龙江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省份,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相对优越。要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区域效应,黑龙江省需要增强区域竞争力,提升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黑龙江省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加上《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放开发规划》纳入国家战略,在这一背景下,黑龙江省急需大量国际贸易人才。地方高校能否培养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国际贸易人才对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构建一套以个性化人才培养与多元就业观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专业应用能力培养新模式迫在眉睫。
一、个性化人才培养与多元就业观的涵义
个性化,和大众化相对,常用来指具有个体特性的需求和服务。个性化人才培养是指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等方面差异性的基础上,根据社会要求和专业标准对其进行适应其能力水平的教育。以个性充分发展,人格健全为目标,而不是无视学生个性存在,采用“千人一面”的大规模制造的教育。
多元是指多方面、多角度的意思。多元化就业观就是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把握个人追求,结合社会需求,正确调整自己的就业理想和价值取向,多方面多角度拓宽就业范围,先就业再择业。
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很不乐观,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自2009年以来均为年度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红牌或黄牌的本科专业之一。毕业生质量和企业需求不能有效对接,导致毕业生就业呈现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短缺、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并存的状况。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专业人才供过于求。近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2012年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更是达到了24.59万亿元人民币,在这一背景下,地方高校普遍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毕业生人数也迅速增加,导致该专业人才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其次,经济形势直接影响就业岗位数量。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中小型外贸企业普遍面临生存困难或者停产、破产的局面,用工减少,企业裁员,而这些企业恰恰是地方高校国贸专业本科生就业的主要方向。第三,学生对就业的心里预期过高。除了对薪水的期望值过高外,对于工作单位类型的选择也很挑剔,多数毕业生期望能在国有单位或外资企业工作,而对民营企业考虑较少。第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传统落后的应用能力培养模式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低下,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三、国际贸易专业传统应用能力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职业指导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目前高校虽然都普遍开设了职业指导方面的课程,但大多是选修课,学生并不重视。课程内容多偏重理论性而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加之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所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大多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生没有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在择业过程中,要么追求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把目光集中在一些如事业单位、公务员、教师等相对稳定的职业上;要么只关注工作环境、工资和福利待遇,对自我的职业兴趣和发展前景考虑甚少;还有的一味坚持专业对口,而不愿意选择相关联的其他工作,无形之中限制了自己的就业范围,一旦没有找到合适理想的工作,便会意志消沉,情绪低落。
2.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化,以人为本观念不强
地方高校对国贸专业规模的迅速扩大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没有根据地方经济形势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的趋同化状况比较普遍,忽略学生个性发展,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同时,传统培养模式强调精英化教育,要求学生样样都要学,结果往往是样样都不精。对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缺乏针对性,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专业人才能力与社会实际需要不吻合的状况。
3.基本知识技能与专业知识技能缺乏有机衔接
基本知识技能是指除专业知识技能以外的一般技能,如表达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写作能力等,这些基本技能是国贸专业技术技能得以发挥的前提与基础,而这些技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并没有被充分重视。有的学生做自我介绍都不够流利清楚、写请假条都不能规范标准,发送邮件的时候不知道怎么使用附件,更不用说步入工作岗位以后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了。
专业知识技能主要是指对专业和行业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目前,许多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从总体上来说仍然延续传统的课程体系,以单纯学科体系设置专业,以知识培养系统化为核心,强调学科之间纵向的系统性、关联性和整体性。课程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组织教学内容,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目标,忽视了对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和个性发展。
基本知识技能没有夯实,专业知识技能又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展,势必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社会不需要;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不培养”的结果。
4.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虽然近年来高校普遍认识到实践能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但大多数的国际贸易专业仍然停留在 “灌输式”知识传授+简单的案例讨论阶段,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实践应用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导致学生择业时眼高手低,需要较长的适应期才能适应岗位需求,不能和企业需求及时有效对接。
四、国际贸易专业创新型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1.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自己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及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要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
因此,高校应重视就业指导课的意义,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列入必修课程之一,用系统的观点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将多元就业观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相结合。例如,将总课时合理分布,贯穿于四个年级。即一年级重认知和规划,二年级重培养和形成,三年级重定向指导,四年级重就业服务。四个阶段要有机连接,相互贯通,形成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这样,可以使大学生在步入校园之初就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所考虑,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并且在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有所侧重。
2.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外向型生产企业进出口自营化,外贸岗位群出现了综合化与细分化双重趋势。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业务量不大,设岗较少,因而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大型企业由于业务量大,部门分解较细,设岗较多,因而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过硬的专门操作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地方高校国贸专业的本科生绝大部分在中小企业就业,因此,应立足地方经济,以符合中小企业需求为目标调整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法上要注重“应用”二字,要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优化课程结构,增设实操课程,改革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一是增加专业实践课程,特别是专业技能课程,如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操作等;二是加强专业外语的学习,以提高学生运用外语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3.深化课程改革
在国际贸易专业中,必须优化基础知识技能,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基础知识技能的课程应适当加强,例如加强外语能力的培养;计算机课程的重点突出在办公自动化应用方面。专业知识技能课程应针对外贸业务岗位群而不应针对某种外贸岗位设置,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等专业基础必须夯实,并增设一些选修课,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前沿讲座,以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成果;增加商务礼仪与演讲和公共关系学等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同时素质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必须紧密结合起来,突出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把职业道德、态度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理论知识、应用知识、实践技能的课程设置之中,把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合在理论知识、应用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之中,使学生的德、智、能、体、美全面协调发展,成为合格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
4.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近几年的大学扩招,加之外贸行业和岗位的特殊性,国贸专业学生的实习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而专业特点又要求学生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要改变这种状况,高校只有以市场为导向,面向社会,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变化中企业的需求,积极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多角度、全方位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是采取实验室学习为主和实习基地学习为辅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运用“模拟教学法”,注重参与性,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习基地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现场教学法”,实时讲解。二是鼓励学生通过开展市场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市场分析与预测能力;三是利用课余时间开设职业培训,虽然一些资格证已经取消,但职业能力的培养仍不能忽视。四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在企业实际环境中进行理论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学习,实现学生实习、实训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更有针对性。这样,通过实验、实习、实训、调研报告、职业能力培训和校企合作,国贸专业就可以构成比较完整的以培养专业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崔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N].黑龙江日报理论版, 2012-06-18.
[2]王伶.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专业“三课合一”教学模式改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2).
(责任编辑:郭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