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明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7—0120—01
一、抓住教材鲜活内容开展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课新教材紧扣时代脉搏,增加了许多鲜活的内容,并选择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实例。这就需要教师切实选出最适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对于“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一课,课本中列举了“乘车闹事被罚款和拘留”、“帮助同学打架被拘留”、“明知自行车是赃物而购买被收缴并罚款”等这些充满时代、地域气息的鲜活事例,深入浅出地将呆板的理论具体化为活生生的现实,或将活生生的现实升华为科学的理论,以事出理、以理析事、事理交融,使学生懂得了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自觉守法的道理。抓住教材中的这些鲜活内容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一扫思想品德课枯燥沉闷的气氛,产生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应,最能有效激活学生的神经兴奋点,使学生迸发出学习新知识和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形成学习的强劲内驱力。
二、运用学生身边的实例开展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身边实例是本乡本土及周围所发生的事实,具有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教材的基本理论,在教学中运用身边的实例来说明课本观点和理论的正确性,说服力强,可以强化教学效果。如,我在讲九年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课时,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四个小组对本镇环境问题进行调查。鼓励学生自己制订调查计划,确定调查方式,分析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危害及解决办法;还让每个小组写出调查报告,并用适当的形式加以展示。这种生活化教学活动,不仅充实了教材内容,为教材注入了“新鲜血液”,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扎根学生的现实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生在进入课堂时并不是“白纸”一张,他们是带着自己特殊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带着自己特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意志等进入课堂的。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背景,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实践,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情感、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思维、增长知识。这样开展生活化教学才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认同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例如,对于“哥儿们义气不是真挚的友情”一课,我找了三个学生进行小品表演:学生甲被打了,他跛着脚、捂着脸,哭着找到他的两位要好的朋友求助。学生乙认为:我们是好朋友,应该两肋插刀,去把事情摆平。学生丙认为:是好朋友应该冷静下来,搞清楚谁是谁非,找班主任解决。三个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引起同学们的阵阵大笑。教师提出问题:“你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假若你在场,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同学们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接着,我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了“哥儿们义气”的根源、危害。通过这样的思考、分析,从现实生活出发,既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提高了学生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也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拓展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四、设置问题探究开展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疑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起点,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对象设置问题探究,开展生活化教学。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图书室、走进实验室、走进网络世界,亲历感受和体验探究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如,我在讲“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中国日益增强的力量和不断提高的国际地位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即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收集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的生活变化材料和图片。我给学生一周时间去访查、参观、收集、对比、讨论,让学生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加深了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