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语言与中华文化

2016-05-14 18:12蔡聃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汉语言中华文化关系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并且汉语言发展历史十分久远。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语言也是有力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语言形式发生了多样性变化,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文化则是人类行为表现形式,主要涵盖了精神文化内容和物质文内容,汉语言文字以中华文化载体形式产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发展现状,而后续地域文化也会对前者作出有力反映。

关键词:汉语言 中华文化 关系 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77-01

语言为何物,通俗来讲就是一种说话方式,但若想透彻分析语言性质,我们就应该深度理解语言内在细节,但这并非易事。语言工作人员,会将语言作为专业学科来进行研究,经过长期探索来研究与语言相关的问题。语言与人类共存,与人类社会关系尤为密切,而汉语言与中华文化间的关系更是愈加紧密,前者可体现后者,而后者却涵盖了前者。

1 汉语言发展与中华文化发展间的关联性分析

中华文化发展载体即为汉语言文字,汉语言文字发展过程中会深度反映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语言角度加以分析,语言从上古阶段便经历了重大变革,其演变为现代汉语经历了种种磨难;汉字是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汉字首先就要对古代文化精髓作出准确认知,主要分为汉字剖析内容与汉字研究内容两种。我国是世界范围内仅有的几个几千年传统古老文字的国家,汉字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上千年的洗礼,但始终保持着汉字本体文字表达结构体系,此种表意具备方言超越特质,自古存在方言分歧的社会背景下,会对社会关系增进起到积极推动效用,之后在此基础上会突破语言交流屏障。所以多数专家与学者会急进行汉字结构剖析,以此种操作模式来深度分析汉字字形中内在哲理与生活经验以及文化心态等,不仅如此,其间也内含道德取向要素。

汉字形体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透彻观察出古代物质生产发展方式进步特征与相关情境,祖先狩猎活动到畜牧业生产流程中也体现出了汉字形体的转变过程。早期文字形式即为商代甲骨文,最为常见的就是“逐”字,本字形中可以看到一个猎人在疯狂追赶猎物;“狩”字从犬,这就说明这在家畜领域内,“犬”早就用于狩猎了,“罗”字甲骨文字形看似就像一张鸟网。还有就是商代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使得大多祭祀活动中的祭祀用品基本上均为家畜,由于家畜中以牛羊最为常见,所以“牢”便是牛羊之圈,所以汉字字形就像牛羊等在圈中畜养。通过数次分析和调查可以看出,汉字产生对古代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效用。当针对汉字内涵内容和汉字发展历史内容进行分析时,多数学者与专家皆是通过汉字研究来深度挖掘文字内所蕴含着的中华文化精神与古代文化面貌。

2 汉语方言中的地域文化特质彰显

从实际角度而言,通常情况下汉语方言总共为七种,但也存在十大方言区划分理论,汉语不同方言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总的来讲便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汉语方言是古老汉语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语言文化,汉民族沟通语言形成基础即为我国北方方言,这并不是凭空而论,汉民族语言形成标志着整个民族社会语言生活阶段均以汉语语言为主,但是其他方言却属于民族自身。汉民族共同语言存在与汉语方言之中,但又凌驾于汉语方言要素之上,方言差别主要分为语音差别和词汇差别以及语法差别,词汇差别相对较大,因为词汇是语言形成中最活跃要素与最易变要素,社会上新事物出现和新现象出现便会成为社会主体交际工具应用语言与应用方案,最大限度上在词汇本体中得以完美彰显,无一例外。

因为地域文化主要依靠当地方言加以传承与表现,地域文化特色要素会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从形文化到无形文化间进行地域方言凸显,但直接反应形式和明显反应特点即为方言词汇,所以在进行不同类型汉语方言词汇比较时,词汇差别一眼看出,实际上却是文化与文化间的差别。外貌“美”从不同方言中可以归纳为好看、标志、耐看、俊俏、水灵等,还有就是父亲这一称呼中,不同地域方言中对其表达方式各不相同,即为爸爸、爸、爹、爹爹、阿爷、阿大、大大、老豆等,地域方言词汇差别中会深度体现出较大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中多数属于不同地区大众群体长期社会实践积累的生活经验与不同认知,从而形成不同地区风土习俗和文化知识以及心理状态,这些要素均会在地域方言中体现出来。大众群体避讳避讳,方言忌讳语言较多,但有的方言却较少,并且用词也各不相同,此类现象均为不同心理文化的体现,最为常见就是粤语中忌讳“血”这个字,会用“红”字来代替,将家畜家禽血均被改成为“红”,这在其他地区并不多见。因为我国大多数人民生活尚未富足,所以强烈渴望生活美好、优越,各地方言中均会存在祝福词语和吉祥词语,有力体现大众群体祈求吉祥如意心态和期盼发财接福心态,但也会被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公用。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地域文化在地域方言中的体现。

3 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会渗透各个细节,语言使用者自身均存在不同社会特征,主要分为性格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历不同和修养不同以及性格不同等,这些均能够进行不同文化素养体现和不同社会心态体现,并且会对语言应用进行制约与影响。同一概念表达环节,大众群体可从中得出说话人文化程度高低和所处区域范围。语言形式选择会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说话人社会地位与职业特征,有时也能感受到说话者脾气与说话者性格,此类文化均会对语言应用造成一定影响,汉语言与中华文化之间则是相互映衬、相互影响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王晖.试析交通标语的语言艺术标准——以修辞控效理论为视角[J].长江学术,2015(04).

[2] 莫照发,王小华.论禅宗语录中“不可说”的语言艺术[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3] 周明强.评析老舍语言艺术的精到之作——评王建华《老舍的语言艺术》[J].修辞学习,1998(04).

作者简介:蔡聃(1980-),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汉语言中华文化关系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