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读

2016-05-14 17:07江鹏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课文文本语言

江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194-01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可默读能力却不尽人意。默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人的一生中用得最多的一种阅读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阅读速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的阅读习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读思,这将是课堂最真最美的时刻。可见课堂上让学生默读非常必要。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细细品味的“场”,一个静静思索的“场”。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多留给学生一份潜心思考的平静,还学生一个品味的空间,给学生一个涵咏的时间,让语文课堂如同花蕾般悄然绽放,花瓣一片片展开,展开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闪耀着孩子们思想的独特光辉。

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的默读训练,教会学生默读的方法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 初读课文时默读

语文学习中,如果一接触文本就大声朗读,显然是不切实际的。那种对任何课文都用“抑扬顿挫”的腔调去朗读,其实是没有真情实感的。朗读如果缺少了对文本起码的理解与感悟,一味地读和背,除了那慷慨激昂的固定腔调外,能读出什么真情来?又能悟出什么意义来呢?没有潜心的默读,朗读也就不会有悟有得。因此,朗读前的默读是必要的,这其实是课堂上动静搭配的有效组合。先静——静静读思;再动——书声朗朗,以至议论纷纷,这才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这样做,有感情地朗读才能成为可能。如在执教《大瀑布的葬礼》时可以这样导入默读的:先是在黑板上画了个花圈,让学生猜猜这个花圈是送给谁的;然后揭开谜底,板书课题。学生一见课题,顿时迷惑不解窃窃私语。教师见状,故弄玄虚地说道:“奇怪,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呢?我想,同学们默读课文之后,一定能找出答案。”接着让学生采用浏览法、勾画法等,对学生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默读训练:一是了解课文大意,对全文有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这种开放式的问题情境,既使学生明确了默读的目的,又促使学生在默读中自悟自得。

2 深入分析思考课文内容时默读

课堂教学中,重点词、句、段的理解与品悟往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达成目标和突破难点,仅仅是靠朗读、问答是难以解决的,学生必须在精读细思、咬文嚼字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这一阶段的默读训练,要根据课文内容、写作特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如:品读法,重读法,跳读法等)。例如,在教《她是我的朋友》时,可以让学生默读品味,自主探究。读读想想:分别画出描写阮恒献血前和献血时表情、动作的句子,用心读一读并想一想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揣摩、品味,体会语言的精妙表达。默读,可再次体现其独特作用。不过在学生的默读训练中,教师的指导不应该机械盲目,而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逐步渗透,切勿拔苗助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和谐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合乎目的性与规律性的默读方法。

3 选择文中留有“空白点”的片段,让学生在默读中想象

为学生创造与文本多次“亲近”的机会,在领会文章内容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求得文章的言外之意。因为只有在静默中细读与想象,课文才得以切入学生的内心并与之共鸣,学生才能获得教师与资料的解读话语所无法替代的真切的、独特的、个性化的感受。再如,《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教学中,文中医生的话拨开了阮恒心头的疑云,请想象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静思中走进文本之中,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喜怒哀乐,让学生在静默中细读与想象,课文才得以切入学生的内心并与之共鸣,学生才能获得教师与资料的解读话语所无法替代的真切的、独特的、个性化的感受。这样既尊重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又能因识而“导”。在静思默读中,学生才会从更多更深的角度去对文本进行解读与表达,才能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才能真正用心地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默读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4 课后延伸,继续默读训练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默读的方法与技巧后,我们可试着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断进行默读实践,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为了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教师尽量少布置语文书面作业,以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每月可向学生推荐大量的适合学生阅读的童话故事、历险游记、科普短篇等读物,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并完成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分为两种:一种要求学生细细鉴赏,摘抄妙词佳句,写写读书感受;一种只要求了解大意,写出主要内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精读篇目。学生掌握了默读的技能,形成了良好的默读习惯。才有可能广博涉猎、增强底蕴、张扬个性。可谓“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默读,其实也造就了有“精神底气”的“读书人群”。从这样的角度来看,默读的意义已经超越语文学习的范畴了。

思考才有智慧,宁静方能致远。新课标是灵动的,也是沉稳的。在新课标精美的华盖下,让我们始终保持一份清醒,返璞归真,为默读留一方晴空。让我们抛却形式,摒弃浮躁,让静思默读点亮我们的课堂。因为,默读同样是阅读世界中不可或缺的风景。

猜你喜欢
课文文本语言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