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占良
【摘 要】运用导课技巧,开启学生学习兴趣,演奏好思想品德课的前奏曲,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无缝连接。
【关键词】思想品德;导课;名言警句;承上启下;歌曲;故事;情境;多媒体等
一首优美的诗篇、一篇精彩的文章、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往往都会有一个精彩的前奏:打动你的视觉神经、浸染你的心灵世界。让你在情绪的澎湃中,悄然进入角色的演绎中,进而达到:震撼人,感动人,教育人的绝好佳境。思想品德的授课更是如此,新课如能导入巧妙,就会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和思想情趣,紧扣学生的心弦,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无限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强化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产生共鸣,保证授课效益的最大化。具体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以下导课技巧,在开启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达到整堂思想品德课的无缝连接。
一、在名言、警句的激励中导入
名言、警句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是对“生活、理想、工作、人生”的高度概括,能起到“激励人,鼓舞人,教育人”的巨大作用。因此,用名言、警句导课,更能起到一语中的作用。例如:我在讲解初一思想品德上册《迈好青春第一步》中“青春——花样年华”这一知识点时,引用了毛泽东主席的名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值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然后,我引导学生思考:毛泽东主席在这几句名言中是如何肯定青年人的作用的?进而引导学生自然的进入到为什么青春是花样的年华?的学习探讨中!
二、在承上启下的衔接中自然导入
教师要善于发现思想品德教材中蕴含的“串联性的理性”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间的逻辑层次和结构顺序,把学生的定式思维引入理性的逻辑框架之中,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中做到“前勾后连”。例如:初一《思想品德》上册第三单元以“相逢是首歌”为中心,设置了第五课《友情伴我行》、第六课《师爱助我成长》。在进行第六课教学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在学校里,同学间需要交往并建立真挚的友情,我们与老师是否也应该交流交往并使师生友情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呢?那么,我们应怎样跟老师交往才能建立真挚的友情呢?这样,前后“友情知识”的引入,使学生能通过对前面与同学建立友情的回忆中,自然的过渡到渴望与老师建立纯洁友谊的新知识学习中。
三、在歌曲的洗礼中情感导入
感人的励志歌曲留给人们的记忆是深远的,也更能从灵魂深处打动学生。思想品德课中如能时常有美妙歌声的飘扬,那一定会感染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古板、枯燥的课堂添加一片美丽的彩霞。例如我在教学初一思想品德下册第九课《风雨中我在成长》中的人生“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一框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聆听歌曲《水手》,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揣摩歌词的意境,其后让学生研讨:这首歌的歌词中“苦涩的沙,吹痛脸庞的感觉;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指的是生活中的“顺境还是逆境”?“水手”在这种逆境下是怎样做的?这样就容易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学生研讨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这首歌中的“苦涩的沙、风雨中的痛”就是指的生活中的挫折和逆境,歌曲告诉我们:任何人生活中都不可能事事顺利。那么,我们应如何去正确认识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呢?这样运用歌曲创设了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水到渠成的过渡到了新内容的传授上。
四、在故事、传说的感染下导入
学生对“故事、传说”的兴趣远远大于对枯燥乏味知识的说教。因此,如果我们能选取生活中与传授知识相关的动人故事入手导入课堂,那一定会加强知识的互动性和感召力,从而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角色。例如,在讲初一思想品德上册第四课《知识让人生更美丽》一课中的“学习可以增长才干”这一知识点时,我选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农场主人,他的收割机坏了。由于缺乏知识,他和朋友维修了好长时间也没有修好。后来请来一位专家,那位专家仔细查看了一下收割机,打开盖子,拿起一把锤子,照着马达的某一部位敲了一下。机器修好了,马达重新转了起来。维修费是200美元,因为专家知道“锤子应该往哪里敲!”这样就迅速激发了学生对知识重要性的兴趣,进而也顺利的进入了“学习是成才的阶梯”的知识传授中,创造了“知识就是力量、学习就是效益的”良好氛围。
五、在创设生活情境中导入
以中学生的生活原型和生活场景为例,创设一幕学习生活的小情境,可以使学生有“位在其中,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便于他们从实际出发,明辨是非,探求真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进入学习的殿堂。例如:在讲授初一思想品德下册十二课《花季中的男孩女孩》中的“荡起友谊的双桨”一节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女生小华在和男生的交往中,总是喜欢单独和异性交往:有时躲在操场的一角,有时放学后两人一块回家,有时躲开大家一块研究学习。虽然他们之间没有什么,但是却引起了同学们的指指点点”据此,我让大家讨论:他们的这种交往方法正确吗?如果不正确,那我们应该怎样和异性同学正确交往呢?从而顺利的引导同学们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中,实现了知识的“情境介入”!
六、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中导入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东西趣味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便于学生在形象的感知和理解中把握教材内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讲授初中思想品德上册第四课《学习——成才的阶梯》这一节内容时,把“神舟火箭飞船上天、超级计算机的应用、航空母舰的建成、隐形战斗机歼20战斗力”等制成教学课件和动画进行演示,并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如此高科技产品的建成及应用,如果没有熟练的科技知识做支撑,是否能够实现?从而让学生在形象的教育中,激发起对学习重要性的探讨学习中!
综上所述,良好优秀的导课方法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水到渠成”的掌握,进而避免知识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当然,教无定法,导入新课的方法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我们能遵循“健康性、实用性、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和多变性的原则,合理布局课堂结构,精准把握教材内容,我们的巧妙导课,就会真正的“演奏好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