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性别差异理论分析性别歧视现象及女性形象

2016-05-14 18:38王乐洋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女性形象

王乐洋

【摘 要】本文对英语流行歌曲文本中存在的女性歧视现象进行研究。首先简要介绍了语言性别差异理论。然后结合流行歌曲的歌词文本, 从共时和历时角度分析歌词文本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探求社会语言性别歧视以及女性形象在流行音乐歌词创作的发展及变化趋势。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在具体操作中,首先明确了研究的时间范围;其次收集了大量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并按照其不同类型进行分类;最后运用了语言学的理论来审视西方流行歌曲的歌词体现的女性形象的变化以及现代女性形象的特点。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语言性别差异;歌词文本;女性形象

一、导言

语言性别差异与性别歧视是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焦点,国内外无数专家和学者都对其进行过研究。继Robin Lakoff (1975)的研究以来,众多专家和学者,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语言性别差异与歧视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时至今日,此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社会语言学性别研究包括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研究(linguistic sexism)和语言性别差异现象研究(gender difference)两个方面。语言性别差异是指英语在使用过程中,因性别的不同所使用的语言形式、表达方式、和词汇不尽相同,它是在语言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语言性别模式,揭示了语言与性别之间的关系。有关性别差异的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它是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女权主义等领域的研究对象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于语言性别差异(gender differences)与语言性别歧视(linguistic sexism)的研究方兴未艾。

本文从性别歧视理论的角度,结合西方流行歌曲歌词文本,从共时和历时角度分析歌词文本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探求社会语言性别歧视以及女性形象在流行音乐歌词创作的发展及变化趋势。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在具体操作中,首先明确了研究的时间范围,确定了案例分析的语料;其次收集了大量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并按照其不同类型进行分类,为研究奠定了事实基础;最后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并结合了确定的案例来审视西方流行歌曲的歌词体现的女性形象的变化以及现代女性形象的特点。

流行歌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歌词作为音乐的载体无疑是当代文化生活中最具有普遍性和影响力的一种,其流行性和大众化,在承载着多种社会情绪的同时折射着多样的社会和文化心态。从一定角度来说,音乐作品中的歌词文本就是性别主义的化身,歌词文本中蕴涵着斑驳复杂的性别意识和性别态度。基于社会语言学中的性别差异理论,分析西方流行歌词文本变化,探求社会语言性别歧视以及女性形象在流行音乐歌词创作中的发展及变化趋势,无疑是切实可行并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爱情主题歌词文本中不同时代的性别歧视

爱情是历代创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男性与女性彼此之间的沟通,是两性的精神交流。然而谈到性别一般都与社会性别联系在一起。社会性别是指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即社会文化形式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社会性别概念强调性别的文化特性,表达了由语言、交流、符号和教育等文化因素构成的判断一个人性别的社会标准。

西方文化是基督教的文化,《圣经》中亚当与夏娃分别是男人和女人的祖先,夏娃原是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这就意味着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品,而夏娃诱惑亚当偷吃禁果注定她是恶与淫的化身,必须无限地忍受痛苦,从基督教的“原罪说”来看,它首先将女人定义为“有罪的人”。

从西方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观察,时至今日,在音乐领域内,女性常常被描述成非理性的、依赖性的,柔软的、主观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而男性则相反,是精干的、理性的,勇猛的、独立的、客观的,擅长抽象思维的。

为了探求社会语言性别歧视以及女性形象在流行音乐歌词文本中体现的发展变化趋势,本文做了详细的数据统计。数据来源依据的是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百度音乐中的 Top500 歌曲排行榜。本文首先将歌词主题分为爱情、友情/亲情、励志、其他共四个类别,然后对各个类别中的歌曲数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500 首歌曲当中:爱情类歌曲 384 首(占总数的 76.8%),友情和亲情类歌曲 31 首(占总数的 6.2%),励志类歌曲 43 首(占总数的 8.6%),其他类别的歌曲 42 首(占总数的 8.4%)。可见,流行歌曲中的情爱主题占压倒性的优势。因此,本文在探讨流行歌词中的女性形象时,首先分析爱情歌曲中的女性形象。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爱情歌曲中,女性形象并不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体意识。《你的男人身边》(Stand By Your Man) , 是一首乡村歌曲, 1969 年初发行时就占据了流行音乐排行榜第一名的位置。当时正值美国国内女权主义盛行, 此歌一出,不仅获得了普通歌迷的认可, 也得到了 很 多 其 他 公 众 的 认 可。它由 Tammy Wynette 创作并演唱。 其中的歌词如: Give him two arms to cling to/ And something warm to come to体现了传统的温柔、体贴、母性的女性角色。而Sometimes its hard to be a woman/ Giving all your love to just one man则更多的是倾向于把女性看作是对男性顺从的对象,是男性的附属品。女性具有顺从和依附的特质,在男性主宰的社会里,男人永远是主体,而女人只是陪衬,最多是帮助男人实现自我完善的道具。

在这个歌词文本中,男性无疑是“强势”的、“自主”的;而与之相反的是女性的弱势和伤情。而其中女性高呼“hard to be a woman”,似乎带有内心不满的情绪。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条件下,读到这样的歌词却会令人感到不愉快,因为其中的女性对男性的“无奈”,并不是建立在清醒的、健全的性别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应该说,这个女性不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体意识。而事实上,它反应的是女性对平等的向往,是对两性和谐互助的追求。

现代社会的流行歌曲多展示了剥去特定意识形态标准化外衣的女性形象。对于爱情这个话题,一方面是女性对浪漫爱情如饥似渴的追求;另一方面则是对爱情的怀疑、嘲讽与批判。而后者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类似“贤妻良母”这些从封建时代延续下来的有关女性的正面宣扬,已不那么容易得到现代女性的完全认同。在现代的流行歌词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对爱情采取突围的姿态。她们从以往对男性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赖中突围出来,直接抒发对男性在爱情中不负责任的批判,抒发对性别自我的价值肯定,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自我把握,从而在突围的行动中,呈现女性独立的主体姿态。

现代流行乐坛上的著名歌手碧昂丝·吉赛尔·诺斯(Beyonce Giselle Knowles)有一首单曲“If I Were A Boy”,讲述了女主角与男主角互换角色并生活了一天的故事。男主角热情地对待女主角,但是却遭到冷眼对待。他内心很孤独,但此时女主角却挂断电话,陪朋友玩得很开心,很暧昧。为此,两个人都很难过。在家里,两个人在对话之后,角色互换过来,歌曲的那句:“But youre just the boy”使感情得到了升华,彻底地释放了女主角的感情。角色转换回来,之前的一天都是男主角的生活,原来看起来可悲的男主角,其实是女主角的生活。也就是说,事实上一直是女主角受到了种种的冷漠和委屈。

在听到“If I Were A Boy,I think I could understand,How it feels to love a girl,I swear Id be a better man,Id listen to her”的时候,听众会有一种心酸的感觉。其实这就是女主角在呐喊,想要男朋友这样去做,成为一个能够倾听她的内心,好好爱她的男人。歌曲文本创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现女主角受伤的心灵。这样一个独特简单的方式揭示了男性与女性在感情上的一种不平等。

三、现代女性的自主形象

与以往任何时候的爱情观相比,现代女性在爱情中的主人翁姿态和自主意识都得到了空前的突显。在流行歌曲中很容易找到女性在爱情中“自我意识”极大突显的例证,这种意识甚至以宣言的形式表达出来。

随着中外妇女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传统女性的刻板性别角色特征正在逐渐淡化。近年来出现的很多新词语,如“干物女”、“食草男”、“她经济”、“阿尔法女孩”、“伪娘”、“经济适用男”等等,表现出世界上由社会变化引起的性别角色偏转。

She is a story, the story is she.

She wins in everything that she might do.

——Groove Coverage 2005年歌曲

Miss never let a man help her off the throne .

——Kelly Clarkson 2003年歌曲

Miss Independent

“在我的编年史中写下一个传说。要把Hisroty改成Herstory”

“看不到,找不带,等不到我的Hero,为何不做自己一手撑天的Shero?你可以,我可以,为自己赴汤蹈火的Shero,像女王挥舞着骄傲披风”。

——S.H.E.2010 年歌曲SHERO

这几首中外流行歌曲虽然曲名不同,但均表达一个主题。歌词当中有“herstory”、“shero”、“throne”、“女王”等均体现了强烈的女权主义,这是社会进步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女性若要争取到平等的权利就应具有独立精神,摆脱束缚,摆脱依赖性。从性别角色定型中解放出来。女性柔弱、纤细、被动的性别刻板形象也不利于其生存与发展,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She work like the boss,play like the boss.

Car and a crib,she about to pay em both of and her bills are paid on time

The kinda women that dont even need my help.

——Ne-Yo 2009 年歌曲

Miss Independent

Miss independent, miss self — sufficient, miss keep your distance.

——Kelly Clarkson 2003 年歌曲

Miss Independent

Try to control m e boy you 11 get dismissed. Pay my own fun ,oh and I pay my own bills.Always 50/50 in relationships.

——Destinys Child 2006 年歌 曲 Independent Women Part I

这些歌词不但体现 了“她经济”的现实社会基础,即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自主,还歌颂了女性摆脱依附男性的独立自由思想。独立自主是自由的先决条件,有利于个性与思想的全面发展,是创新不可或缺的基础。柔弱与倔强的浑然结合,现代女性的坚强与自尊跃然而出,背后仍旧是现代女性的自主、自立的品格。

Girls, we run this motha (yeah!) Girls, we run this motha, GIRLS!

Who run the world? Girls! Who run this motha? Girls”

——Beyonce, Run the World

在这首歌中,简单的歌词文本中以“who run the world, girls”为开端,并且在文本中多以问答的形式出现,显示了歌词中的女主人公强烈的主体意识。而且在这位女性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中,我们能看到一个鲜明的性别主体,对“自我”与“他性”的区分。从中能读出一层反讽的意思,一层独立自主的女性思维的语言方式。我们知道,以男性为中心的意识形态以及封建男性的集体记忆中,男人可以“骄傲”,可以“掌控(run)”,可以“自私”,可以不改任何“恶习”,并且没有丝毫愧疚。然而,男性的种种“骄傲”却必须在此停止,从文本“nation”一次可以看出女性们要建立一个不再屈膝于男性的新世界,一个属于所有女性的自由王国(nation)在歌词文本中出现。“Hope you still like me, If you hate me. My persuasion can build a nation. In this our, our love we can devour. Youll do anything for me”可以说,在这个歌词文本中,让人读到很多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女性的性别体验。这里面糅合了一个女性的自我意识,是对历史上性别相处模式的颠覆,或者简单点说是一个女性的独立自主以及对自由的渴望,是对男性曾经“嚣张”的讨伐。

四、流行歌曲反映了词义的时代变化

在社会语言学方面,有不少中外研究者考证过关于词义的演变趋势,例如,tart 一词,最初指仅有“水果馅饼”的意思。其后逐渐演变为一种昵称形式,专指女性,接着又可用来泛指“君子好逑”的对象。到了最后,竟然沦为“妓女”的代名词。在当代最潮的流行歌曲中可以找到词义演变出现的新特点。如 Avril Lavigne 2008年的歌曲 Girlfriend中唱到:“Youre so fine,1 want you mine, You re so delicious,I think about you all the time;Youre so addictive,dont you know.”

首先,男性的特点被描述为:“fine”,“delicious”,“addictive”.与以往描述女性外貌特征的用法类似,可以说它们正处于词义演变的最初阶段。第二,这首歌出现审视角度调转的苗头,男性成为“被审视者”、“被观赏者 ”,间接地证明了男性与女在社会中权力上平等。第三,歌词中出现了诅咒语的用法,如“Im damn precious,and hell yeah,Im the mother fucking princess。”颠覆了诅咒语是男性用语的专利,歌曲表达了女性勇敢、直接、大胆表达感情的气势,颠覆了传统女性委婉、唯美、细腻的语言风格,并从语言用法的转变间接地反映出了以往社会语言学中性别理论与时代的不适应性。

五、结语

在大众文化席卷全球的今天,流行歌曲作为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流行歌词文本中,承载着多种社会情绪,折射着多样的社会和文化心态——这其中就蕴涵着斑驳复杂的性别意识和性别态度。这些流行歌曲中体现的女性形象、女性意识,与现代都市消费社会息息相关,因此复杂纠缠、良莠不齐。

尽管事实并不那么乐观,但也应看到我们的时代已有相当一部分人意识到女性所处的不公平的话语环境,并力图改变这种状况。他们通过解构、颠覆等方式与强大的男权力量对抗的同时,更注重从男权话语中突围出来,用女性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女性自己的话语方式去讲述自身和男性。

这也正是本文所采取的角度——从“立”的角度去寻找现代女性话语,发掘现代女性视角,探讨女性这一性别类群独特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眼光。除了以歌词文本为依托,从中发现性别观念变迁的“蛛丝马迹”以外,还参考了整个社会出现的新思潮和新性别诠释。

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一方面是商业的入侵使性别表达呈现出一定的虚假性和物质化;另一方面,消费社会的宽容又使得隐晦的女性经验有“浮出历史地表”的可能性。在这两个相反相成的论据背后,流行歌词文本的性别话语与社会的性别真实之间,到底有多远?流行歌词的性别话语与社会的性别真实之间,隔着历史积淀下来的种种传统意识,隔着当代社会的商业利益考虑,绝对不可能得出“一是一,二是二”的清晰判断。在今后的研究当中,可以在话语和真实之间做更多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美]约翰·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M].杨全强,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吕芳.A.A制西式的独立人格[J].新海归,2010(8).

[3]汤亚汀.社会性别与音乐[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2).

猜你喜欢
社会语言学女性形象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多元文化语境中语言变体的社会语言学意义
英语语音国别变体的社会语言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