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骅
【摘 要】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中国女性社会学的定义进行解读,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我国女性社会学研究历程分析及阶段特点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女性社会学总体研究特点。
【关键词】女性社会学;中国;性别;本土
我国女性社会学的研究近些年来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都非常丰富,但是中国女性社会学的研究仍无法单独成为一门学科,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不够成熟。
一、中国女性社会学定义
当前我国对于女性社会学的概念和定义还处于初探阶段,我国女性学的定义解读主要是利用社会学方法和理论进行的,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是对和女性相关的社会问题和现象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对社会关系当中女性问题机制的学科。笔者根据国内当前的研究成果将女性社会学研究的核心要素概括如下:
(1)对于性别制度在研究成果当中是普遍存在的;
(2)在众多的研究成果当中女性主义及性别理论是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3)众多的研究成果努力去进行性别和行动等的关系,并试图去构建一种整合的模式;
(4)我国关于女性社会学的研究较为注重对本土女性经验的解读,另外还将性别平等的实现最为根本目的。
二、我国女性社会学研究历程分析及阶段特点
从我国女性社会学研究历程来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呈现阶段、理论化研究阶段、学科初建阶段、深化阶段。
1.呈现阶段
这一时期是上世纪80年代到1995年,主要是对女性家庭、婚姻、就业以及形象问题的研究,该时期我国就业制度、婚姻法等的变化使得女性的婚姻及就业问题等更为突出,学术界针对该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另外该时期买卖婚姻等问题也是较为严重的,女性在买卖婚姻当中的主体也受到了更多的研究关注。
在呈现阶段女性社会学的研究主要表现出的特点如下:
(1)对于女性社会学的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实际上并不能称之为研究;
(2)研究更多的侧重于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这些研究基本上没有理论来支撑,对于各种因素和产生社会现象的原因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另外提出的建议可行性并不高。
(3)很多男性的研究成果当中存在很多明显的性别歧视的现象,而女性研究者则在研究成果当中对性别歧视的研究进行批判。
2.理论化研究阶段
对于女性社会学的理论研究时间为1995-2000年,该时期我国引入了大量的国外研究成果,国内关于社会性别的研究成果在不断的增多,并且开始从理论的角度去开展研究,研究成果当中既有根据对现实情况的调查,也有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机制的分析,出现了大量关于“社会性别”等理论的研究。
该阶段女性社会学的研究主要表现出的特点如下:
(1)理论研究成果逐渐深入,并能够和本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2)形成了多学科的共同参与研究局面。
3.学科初建阶段
该阶段注重和西方知识体系、社会条件、历史传统为背景来进行女性社会学的研究和评判。我国女性社会学的初建最早始于“发展中国妇女”项目,其中王金岭的研究成果并认为是我国女性社会学进入到学科构建的标志。和西方的研究不同的是我国对女性社会学的研究多侧重于东西方的差异方面,总体上来说,我国对于女性社会学的研究不管是理论层次还是经验层次上都略显稚嫩。
该阶段女性社会学的研究主要表现出的特点如下:
(1)该阶段性别视角正式的被引入到了我国社会学的研究当中,并且将该理论应用到了其他的领域当中;
(2)我国女性社会学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3)对于本土的女性社会学研究呈现出了积累式。
4.深化阶段
该阶段,在研究质量和研究深度上都有所加深,研究者认识到了生物性别领域,集中在了对学科名称的陈述和表达上,虽然研究的并不恰当,但是却体现出了我国学者对该研究的反思,在该阶段中国女性社会学成为了主流的名称。
该阶段女性社会学的研究主要表现出的特点如下:
(1)研究成果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出现了主流化、学科化及本土化的表现;
(2)对于这种处于构建阶段的学科,是需主流社会学进行支持的。
三、我国女性社会学总体研究特点
(1)我国女性社会学处于全国妇联和国际交流双重的影响。从国际交流角度来看在1995年我国研究成果对国际研究成果的借鉴,另外对于女性社会学的建立最初源于国外机构的赞助。从国内来看,全国妇联一方面各种研讨及会议推动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另外一方面阻碍了我国女生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2)研究逐渐的从隐性走向显性。2007年我国社会学学会女性理事会的成立标志着研究正式被确认,使得隐性走向显性,在该过程当中女性社会学的主流化和学科化更为明显和突出。
(3)研究侧重于对本土经验的研究。一方面有对本土出现的妇女问题的研究,另外一方面强调对于本土学科的建立。这些都使得研究更为深入,但是过分的强调本土化还容易造成理论发展的制约。
参考文献:
[1]祝平燕,夏玉珍主编.性别社会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金玲.2000—2007:妇女/性别社会学的西学东渐之路[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