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维清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重视朗读教学,使阅读教学更富有效性;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使阅读教学更加丰富;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机制,使课堂学习更富激励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
传统的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语文教学,束缚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新课标的出台,更是将变革传统的阅读教法提上日程。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动机与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兴趣为先导,要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强烈的阅读动机,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调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才能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入故事、游戏、多媒体等,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更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我采用了电教手段——用课件展示出桂林山水的美景,以实物直接感知观察的基础,以课件情景为补充将孩子们喜爱的情感,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感情打下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辩。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回答、互相讨论、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见解,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了,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二、重视课堂朗读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像《丰碑》、《桂林山水》、《四个太阳》这样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无一不是通过学生的朗读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体验的最好范例。《新课标》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给孩子们阅读的情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园地——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是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图文并茂,吸引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意境上,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象才能理解和感受。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创设情景,尊重并鼓励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挖掘情感因素,升华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朗读是一种极具个性,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使一样,表达出来也肯定有所差异。因此在朗读指导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法去体会、去解读课文。惟妙惟肖地再现其情其境,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感活脱脱地表达出来。这时,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他们在阅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精神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他们才可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多角度、有创意地进行体验性朗读,不仅有利于语感形成。
三、自主合作学习方式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要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化特征、心里倾向、认知结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全班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合,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全班的缩影,即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后进生的“达标”学习,有利于在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其次是分工合理、内容恰当。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每个成员在小组里都要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使每个成员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因此,选取合作的内容有一定的趣味性,具有合作的价值,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可评估性。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关键,为下一次开展合作学习打下了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给达标者予以鼓励性的评价,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其体会到自己的进步,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使其增强自信心。实施评价时,不仅要评价学生的成果,更要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要评价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要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还要关注他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
四、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资料,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所以,现在的语文教学比较重视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多维性评价,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评价,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注重学生学习与方法的评价。适合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目的是保障每个学习者享有学习的基本权利,重视每个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继续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例如,我在一次练习课上,在讲解一道题目“撩乱”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这个“撩”字写错了,应该是“缭”。当时我也没有在意,但是有一个学生当即举手指出:“老师,这个撩是对的,这个‘撩乱就是拨乱的意思,用手去拨。”当时我一愣,想想确实如此。但是班里的学生却认为这是胡说。反对的声音非常一致,所以刚才质疑的声音渐渐小了下去。这该怎么办呢?我当时就让学生拿出词典,一起来查查词典,看看真相到底是什么。很快就有结果了,“真的有‘撩乱这个词!”一位学生惊讶地说到。我当场就大力表扬了刚才那名质疑的同学,同学们都以很佩服的目光看着他,他很得意地笑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既肯定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习惯。看来,老师真的不能包办一切,要正确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和学生一起探讨,听取学生的教学意见,重视过程性评价。同时,在评价中,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判断。那种只重结果、不看过程,只注重横向定位、不纵向研究评价对像发展变化情况的评价方式都是不符合当代评价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