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富华
摘 要:对于目前的中学生来说,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太过于古板,在循规蹈矩的教学过程中难免会使学生感到认知疲劳。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是自由发挥的舞台,从个人的角度分析课文,结合对于课文的理解加入自己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渴望。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渴望
教育中学生的关键是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而是要和他们打成一片,不再是单纯地以老师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而是要和他们做朋友,融入他们,只有真正地把学生当做朋友,让他们感觉到在课堂上能轻松、愉快地学习,才能形成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激发他们大胆发言,自由辩论。而当学生一旦认识到自己探索的结果已经得到别人的认可,那么他们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激发出来的智慧潜力也是出人意料的。
学生都是渴望得到认同、得到理解的,所以身为教师,我们只要努力地、用心地为他们营造一种充满宽容、充满爱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感觉到学习的乐趣,这样他们才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这种能够在快乐中得到知识的教学方式。
巧妙利用课堂45分钟是很重要的,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在交流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找出各自的缺点,学习对方的优点。课内与课外的阅读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阅读中,将阅读转化为“悦读”。
二、培养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悦读”能力
1.让学生由景入情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有时会由于课文内容的枯燥古板,而使学生对于学习失去信心,而老师在这个时候,不仅需要对课文进行细致的讲解,还需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在老师讲解课文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把自己带入课文之中,同时通过肢体动作配合课本的内容,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课文的真谛。在不经意间对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奇特严谨的逻辑以及错落有致的节奏拥有深切的体会。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像听一首绕梁三日而不绝的乐曲一样。
其实,要想达到这种效果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首先,我们要利用语境让学生认识到作者在课文中想要表达的感情,不管是对人、对物、对景的描写,作者在写这篇课文的时候内心可能的活动是什么?其次,我们还要让学生能够有自己的感情,让学生能够把自己带入其中,能够设身处地的与作者产生共鸣。再次,我们要为学生营造氛围,让学生由景入情,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感情的熏陶,逐步让学生有意识地、自主地对课文产生兴趣。
2.培养学生的自读兴趣
兴趣能给人带来快乐,带来收获。在语文课中,我们不能以老师的分析和理解强制灌输给学生知识,不能用老师的理解代替学生自己的观点。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可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对于课文的体会和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对于老师来说,我们要充分地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让他们根据自己内心的理解,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讨论,允许学生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让他们能够因为自己的观点或者理解得到认可,让他们能够展示自己不同的一面,让他们享受自己通过阅读带来的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引发他们对于自主阅读的兴趣。新课程指出“阅读是收集和处理信息,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能让学生积极开拓思维活力,加深情感。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能够在学生时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这对他们一生都是受益匪浅的。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感觉到阅读对他们自身的提高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天资聪明固然重要,但是后天的努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不管做什么都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样的问题,答案可以是不一样的,但是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在得到答案之前所经历的过程,所以,老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各持己见的探讨过程中,充分地体会自主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得到良好的教学结果。
三、不要急于求成,要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从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为核心,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语文阅读的热爱。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积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首先的就是要对内容中的字形、字义以及字音有充分的了解,对于多音,多意的字,词要有符合当前语境的正确的理解。要能够准确地判断阅读内容中的语法,语境。往往一个字或者一个词的真正含义在不同的语法或者语境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对于这些的理解如果存在偏差可能会影响学生对于课文整体思想的理解。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以及通过阅读学习一些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阅读让学生慢慢地积累自己所需的知识。
进入中学,课本上开始出现古文,这增加了阅读的难度,在授课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整篇课文的含义,进而阅读起来就很容易了。语言和文字是我们表达思想和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同时,一个人考虑问题的方式和表达思想的形式,都取决于思维能力。所以,只有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判断和分析能力,以及让学生对于事物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升华。
所以,我们需要让学生在对于事物的判断上能够有正确的认识,能真正地了解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表面。除了基础的判断能力外,也需要学生对于事物的前因后果、是非对错有一个完整的分析。在阅读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有一个良好的分析能力,它能够把事物的个别特性或者独特的问题分解出来,通过正确地对课文的分析,才能够对课文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够真正地理解课文要表达的意思。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对课文中的内容做出正确地判断和清晰的逻辑分析。身为老师,我们应该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好的帮助。
除了这些之外,让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评价和鉴赏能力。
四、改变教学方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
教师在对学生指导阅读的同时,要善于发现阅读中的精妙之处,并对其进行赞扬和肯定,不能单纯的对整体进行评价,这样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提高了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判断、分析和综合能力,才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理解和想象的过程中进步。在阅读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要有个性,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引导学生选择性的阅读,得出不同的结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实践中享受成功,展现自我。比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在学生基本把文意弄明白的情况下,认识到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美好世界时,我启发学生对课文提出自己的质疑,互相讨论一番后,有一名学生提出了“作者为什么要虚构桃花源这个美好的世界?”的问题,这样一来,问题触及了课文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思想,提高了课堂的质量,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的同时,学生对于学习也有了深刻的体会,也加强了学生的记忆力。
开放式的评价,也是促成阅读习惯的方法之一。新课程指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基础不同,阅读中也会出现差异。在指导学生的时候要教会他们圈点勾画,掌握批注式阅读等多种方法。批注时要边读边想,比如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词语等。还要把对文章的领悟和感受,对文章的写法和中心思想批注出来,并且在课内课外都要长期坚持这种阅读的方法,久而久之就会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并且阅读起来也很轻松,实现真正的“悦读”。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它不仅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训练模式,还需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课堂的欲望,从而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在轻松、快乐、和谐的氛围下提高阅读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庄树国.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9).
[2]郑有秀.培养自主阅读能力,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J].语文天地,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