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融合:移动互联时代交通广播的内容生产

2016-05-14 06:26张化东
中国广播 2016年9期
关键词:参与感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网

张化东

【摘要】移动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生态系统,整个媒体生态环境将基于移动互联网重构。交通广播应该拥抱移动互联网并与之融合,注重用户生产内容(UGC)、参与感和用户体验等互联网思维,进行交通广播节目生产,改造节目制作流程,更新服务听众的方式。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交通广播 用户生产内容 参与感 用户体验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移动互联是大势所趋。移动互联网已经影响渗透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甚至是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在传媒领域,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可忽视。可以预见,移动互联网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媒体的生态系统,整个媒体生态环境将基于移动互联网重构。“微时代”的微博、微电台、微信、移动客户端等蜂拥而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拥抱它们并与之融合,而不是拒之门外。

广播媒体拥抱互联网,并不只是电台开通微博、微信,然后再做个在线收听节目,甚至是不单单做个广播客户端跟听众互动。这种拥抱应该是应用移动互联网的思维进行广播节目生产,改造节目制作流程,更新服务听众的方式,这种改变将是全方位的。

一、用户生产内容

互联网思维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用户生产内容(即User Generated Content,以下简称UGC)。UGC在互联网领域非常普遍且天然存在,比如各种专业论坛的帖子、视频网站用户空间的上传作品、微博上的用户发言等。没有用户生产的内容,这些互联网公司将无法生存甚至不复存在。

至于在广播里,用户生产内容也大有用武之地。首先,它可以成为我们节目策划和内容制作的源泉。节目制作组的思路总是有局限的地方,智慧在民间,网络上有着最为鲜活的、受人关注的大众话题,这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节目内容,同时也保证了节目始终紧跟听众的兴趣所在。广州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以下简称广州交通广播)的节目《微博热辣榜》就是一个很好的策划,这是一档时评节目,节目内容的话题直接取材于微博,评论也是博友的评论,通过编辑将最为吸引人的、精彩的评论呈现出来。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节目可听性非常强。

其次,用户生产内容也可以体现在节目的制作方式上。广州交通广播新闻资讯类节目《一路醒晨》的子板块“所有人问所有人”就是一个很好的应用。节目通过微信的形式把听众之间的互动交流表现出来,通过听众的回复解决听众的问题,对听众来说非常有实际意义,而且听众之间形成了一个节目制作的闭环,形式非常活泼,制作成本低,节目的可持续性得到极大加强。

路况信息是交通广播提供给听众的基本信息,也应该是其优势项目,广州交通广播的即时路况信息做得非常专业,是很多本地移动一族的驾车首选。现在,除交通频率外,其他类型广播也把路况信息播报当作一个很重要的板块在做,竞争非常激烈。交通广播的路况信息播出频率是相当高的,但是路况信息数量和播出的密集程度就能说明其超出了其他专业频率吗?答案应该是信息的含金量才是最重要的。当下广播普遍存在的路况信息量大、杂、乱,信息传送密度大但缺乏关联,UGC完全可以成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路径,即热心听众通过节目的微信公众号播报路况信息。微信的参与方式特别适合移动收听人群,微信的语音功能是其非常强大的一个信息呈现功能,听众参与更加便捷,听众回复的路况语音播报要比主持人的声音更有亲近感,而且让节目声音元素更丰富,素材更新鲜,完全是第一时间的信息。听众播报其现场感、冲击力强!而且微信语音时长较短,播出的条目就会增加,而参与人数越多,内容就越丰富,听觉效果就越好,也顺应了节目精致化的要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这一新的路况播报形式,不仅增强了路况信息的收集能力,也能拉近听众与电台的距离,增强了节目的黏性。

对于传统广播来说,UGC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内容提供方式,也意味着更低的生产成本,更快的用户聚集,更强的用户黏性,更新了交通广播的内容生产方式。

二、参与感

互联网思维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互动,即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人与节目之间的互动,对于广播来说互动就是听众的参与感。移动互联网介入到广播,让听众可以更为顺畅自由地表达、展示自己,参与感就是要在广播节目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让听众广泛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听众可触摸、可交流,二者共同成长的传播模式。

传统广播的信息传播很多时候是单向的、线性的,听众往往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互联网思维融入广播促使信息传播趋向双向甚至多向互动,即越来越强调听众的参与,听众作为原本纯粹的信息客体转变为更为多元的传受一体的角色。

现在很多电台使用微博、微信与听众进行互动,听众通过这些平台参与节目话题的讨论,主持人在节目中将这些讨论再呈现给听众。微博、微信充当了一个交流工具的作用,弥补了广播稍纵即逝、留存性不强的缺陷,打造了一个节目制作的交流闭环通道。广州交通广播汽车服务类节目《车天车地车世界》大量通过微信与听众互动,比如就汽车的一些话题进行讨论、听众点歌、听众参与有奖活动等,形式多样而丰富。

说到参与,移动互联网有个重要的概念——“众包”。“众包”是一种资讯生产形式,它将部分节目生产交给热心听众来完成。对于广播来说,听众完全可以将身边自认为有价值的资讯进行制作然后通过微信等途径提交给电台。

当然,微信参与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主持人筛选信息比较困难,特别是在节目直播状态中,微信语音需要逐条审听,听众参与的内容如何、表达水平高低都需要花时间甄选。

三、用户体验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面对汹涌之至的各种信息,消费者选择的时间非常短,而用户的耐心越来越不足,而且用户更换信息源的成本很低。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指在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具体到电台,在广州定位于汽车或者交通的广播就有五家之多,在这种情况下,谁专注听众体验,把体验做到极致,谁就能抓住听众,赢得市场。

首先看板块设置。要把握时段优势,合理设置交通广播节目。广州地区的收听高峰主要出现在早、午、晚三大广播“黄金时段”。交通早高峰时段与其他专业频率的高峰时段并不严格重合,比如音乐广播、生活广播已经早于交通广播迎来了高峰时段。广州交通广播在早七点钟时段没有安排新闻资讯节目,这避开了与新闻广播的正面交锋。作为交通广播,如果在这个时间播出新闻尤其是全面资讯是不具有优势的。新闻资讯类节目《一路醒晨》定位“聚焦身边事,放眼大世界”是不错的,满足了听众对新一天资讯的了解需求。随后的《微博热辣榜》也是资讯扩展类的节目,充当了一个过渡,连接到《车天车地车世界》这样一个汽车生活服务类节目,紧扣交通频率的特色,符合听众此时心理需求。

其次是认清受众的变化。不管传统平台还是全媒体平台,都要了解自己面对的受众对象。交通广播的受众一般是移动受众,他们主要是通过车载和移动端收听。这些人是使用新媒体的主要人群,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对他们来说不单单是一种沟通工具,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渗透进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我们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不能改变它的话就只能去迎合它。

移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接触媒体的时间很多时候是不完整的,呈现碎片化的特点。在移动互联网上,广播更多地需要以碎片化、短小片段式的方式出现。广州交通广播《一路醒晨》《微博热辣榜》《车天车地车世界》等节目相对独立的碎片化编排风格都比较符合这些受众特点。

大量年轻听众日常使用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沃行讯通等移动端来进行交通导航,这些客户端一般都可以查询路况以及轮渡、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出行情况,还可以根据定位地点(LBS)查询停车场,可以说其功能已经非常强大。交通广播完全可以把这些新工具吸纳整合到节目中来。

四、总结

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的“补偿性媒介理论”认为,任何一种后继媒介都是对现存媒介功能不足的补救和补偿。各种媒体类型之间并不是对立的,任何单一的传播方式与形态都不能一枝独秀,只有融合才会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媒介发展形态。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应该利用微博、微电台、微信等这些移动互联技术,重新定位自己,扬长避短,才能赢得听众和市场。当然,技术工具的整合运用不是最紧要的,理念和心态才是关键,互联网思维的全面借鉴和应用才是重点。

注释

宋巧莹 《广州地区广播收听市场分析》,http://www.bpes.com.cn/zh-CN/displaynews.php?id=3215,2015年1月。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本文编辑:宁黎黎)

猜你喜欢
参与感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网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商平台界面管理影响因素研究
新闻报道中的“第一人称笔法”
浅析信息图表设计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