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悦峰
【摘要】运用音响思维,是广播早新闻节目提升品质及对受众吸引力的重要方式。要把音响思维运用到战略层面,在节目设计上重点考虑,对各种信息碎片和声音碎片做有机整合,让丰富的声音成为节目节奏处理的一部分。
【关键词】音响思维 广播 早新闻节目 碎片整合 节奏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一、广播早新闻节目运用音响思维的必要性
声音是一种最古老最容易为人们接收的传播方式。在大众传播时代,以声音为传播媒介的广播成为进入百姓家庭的大众电子媒介。
运用音响思维,就是运用声音优势,展现多种声音形态,发挥各种声音魅力,这是广播发挥自身优势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广播早新闻节目多为昨夜今晨发生的新闻事件的整合,既是信息产品,也是声音产品。在当下的媒体竞争中,广播运用音响思维尤为迫切。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曾预言传媒面临着分众化、小众化的趋势。今天,这一预言已经成为现实,人们可以接收信息的媒介越来越多。而选择以广播接收信息的人,必然是因为接受并喜欢广播的传播特质。运用音响思维,把声音这一广播传播媒介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是广播早新闻节目在应对传播分众化、小众化趋势下的媒体竞争中必须要做的,也是这类信息产品的生存秘诀。
在追求新闻时效、信息量的过程中,以文字和连线为主的广播新闻节目形态,极大地助力了信息传播的海量和快捷。但是,随着移动时代的到来,信息很容易随时从多种渠道获得,受众对新闻时效的要求弱化了,对信息产品的品质要求提高了。同时,广播的收听有相当部分转移到了手机平台,戴着耳机的收听方式对声音产品的品质要求更高。因此,运用音响思维,也是广播早新闻节目提升其作为信息产品和声音产品的品质,音响的真实感、亲切感及穿透力可以拉近与听众的心理距离,从而提升节目对受众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广早新闻》节目是浙江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广播新闻节目,分别获得2009年度和2013年度中国新闻奖广播新闻节目编排三等奖。本文以《浙广早新闻》近些年的实践为例,分析广播早新闻节目如何运用音响思维,提升节目品质和竞争力。
二、要把音响思维运用到战略层面,在节目设计上重点考虑
1.要对各种信息碎片和声音碎片做有机整合
碎片化的时代,受众每天都能接收到丰富的信息碎片,虽然快捷方便地接收了信息,“但实际上,最后脑子里留下来的都是些零碎的印象,只能知道最新的但也是最浅的信息,由于不知道新闻背后的东西,因此对人们生活的指导和服务功能很低。”
目前,和新闻同步的连线报道,是广播新闻报道的主要方式。但这样的连线报道形成了大量的声音碎片,也是信息碎片的一种,同样是不完整、不深入的信息。
对于部分受众来说,每天收听广播早新闻,成为其方便、规律、系统接收信息的一种方式。广播早新闻节目集昨夜今晨新闻之大成,和连线时比,新闻已经发生了变化,经过编辑整合好的各种信息碎片和声音碎片,在快捷播报的新闻中有了最新、较系统的讲述,可以让听众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浙广早新闻》节目整合碎片的主要做法是大量采用广播现场报道和录音新闻,每天20条左右的省内新闻中,现场报道和录音新闻有10条左右,重要的新闻都尽量做到对新闻现场的还原、核心当事人的原音再现,对特别重要的新闻还会做深入的解读、评论,从而提供完整的、深入的信息服务。例如:2009年12月26日的《浙广早新闻》(获2009年度中国新闻奖),“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海岛大陆联络工程、历经10年时间建设的舟山跨海大桥昨晚全线通车,舟山从此告别和大陆舟楫往来的历史”是当天最重要的新闻,早新闻用了四篇稿件,既有通车仪式的录音新闻,也有晚上11点58分近百辆汽车争过大桥的现场报道,还有对大桥的背景介绍及将给舟山带来哪些机遇的分析解读,以及宁波至舟山轮渡价格下调的服务信息,整合了浙江省领导在通车现场的讲话录音、第一辆开上舟山跨海大桥的汽车车主的录音、专家解读分析的录音等多种声音,对这一新闻做了充分的报道。这样对声音碎片及信息碎片的整合,已经成为节目的运行常态。
2.要赋予信息表达更多声音特色,使之更为真实、生动、权威
在广播早新闻节目中,信息表达和声音特色水乳交融。节目设计中如何引入各种丰富的声音,是必须要考虑的。
《浙广早新闻》节目时长一小时,在设置栏目时,既考虑了信息层次的多样性,如新闻的快捷播报、深度报道、评论及服务性信息等;也考虑了声音内容的丰富性,新闻报道大量采用记者现场报道、录音报道的形态,评论则邀请杨禹、叶檀等著名评论员发声,服务性内容也是直接连线专业人士。
3.要让丰富的声音成为节目节奏处理的一部分
广播听众一般处于随意收听状态,这就需要广播节目通过节奏处理来吸引听众。在早新闻中,单调的新闻播报肯定会让人疲劳,所以在节目内容上要注意稿件的长短搭配、新闻分量的强弱交替,这是节奏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作为诉诸声音的媒介,更要从造型节奏上来处理好节目。造型节奏,是“通过各种造型手段表现出来的,让人们感受到的节奏”。对于广播节目来说,造型手段就是声音,从语言、音响、音乐几个层面入手,在适当的时候刺激人们的注意力。在广播早新闻中,当丰富的声音代替单调的播报成为节目的表达方式,造型手段也就渐趋多样化。主播的播报串联、宣传带、音乐,起到了承上启下、推进节目的作用,而重要的新闻内容加上精彩的现场声音,促成了一个个小高潮,使得一小时的节目不断有亮点出现。
同时,声音的转换也成为节目中各个环节自然的间隔。目前,《浙广早新闻》节目为避免听众听觉的疲劳,在内容上设置了9个环节,短则三四分钟,长则七八分钟,就会有内容的变化,同时也伴随着声音的变化。例如:“杨禹热评”专栏的宣传带用杨禹本人的声音“我是央视评论员杨禹,用我的视角为您解读新闻事件,用我的思辨为您点评社会热点,浙江之声‘杨禹热评,努力让世界更美好”,就非常有标示性,提示听众节目进入了评论的环节。
三、要在实际运作中用好音响思维,使信息产品充分发挥声音优势
1.音响是构建广播报道的核心
声音虽然是一维传播,但除了听觉符号的语义信息呈现之外,还有声音的传真、传情、传神的听觉感染力,优秀的广播新闻报道能使听众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
在广播新闻的声音构成中,有新闻现场音响、新闻核心当事人录音、记者现场口述或主播口述、专家评说、音响资料、音乐等。其中,记者现场口述的声音能把听众带到现场,使他们仿佛看到、感觉到当时所发生的一切。以2013年8月9日《浙广早新闻》(获2013年度中国新闻奖)为例,当时浙江遭遇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多路记者分赴各地,采制现场报道,反映高温下的民生情况。记者在东阳画水镇看到,“原本最大可蓄水30万立方米的水库所剩水量不足三分之一,并且水位已经低于引水渠。水库下方成片的水稻在太阳的暴晒下发黄、卷曲……”记者在杭州市彭埠镇云峰社区的菜地看到,有一群人住在用铁皮搭建的大棚里,没有空调,“十几平米的屋里,蒸笼一样散发着热气,一台破旧的电扇慢悠悠地转着。谢鲜花正和两个孩子卷起床上的席子,准备出去。
[出录音
白天太热了就出来,外面还凉快一点,屋里面跟蒸馍蒸馒头一样热。
[录音止]
这样的来自多地的现场报道成了当天早新闻的主要内容,记者对现场的描述因为其真情实感所特有的感染力,使得听众对浙江各地的高温干旱情况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新闻核心当事人的录音是广播新闻声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实证性,更有着较强的现场感和感染力。例如:2009年9月13日《浙广早新闻》节目播出《APEC峰会激辩中小企业贷款难,马云直指银行“嫌贫爱富”》(获2009年度中国新闻奖三等奖),马云的声音慷慨激昂,成为报道最大的亮点。可以说,在《浙广早新闻》的日常运作中,新闻核心当事人的录音是否精彩是现场报道、录音新闻是否采用的重要标准。
2.连线新闻核心当事人(或新闻目击者)、专家、新闻评论员,对新闻做实时的描述、权威解读、评论
现场报道和录音新闻能使听众感受到过去发生的新闻现场的氛围。而对于正在发生的新闻,广播早新闻随时打断节目进程,连线新闻核心当事人(或新闻目击者)讲述新闻现场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样的的信息服务是即时的、现场的、真实的。以2013年8月9日《浙广早新闻》为例,在极端高温干旱天气下,浙江首次被列入“森林火险极度危险”的等级。当时杭州附近的富阳山火复燃,武警官兵当天凌晨正在山上灭火,节目连线正在现场的武警浙江总队宣传处报道员郭广杰,对火情做了实时的报道。
现在是一个信息服务的时代,广播新闻节目亦应有服务的理念。首先,请权威的声音来发布权威的信息。例如:台风季节,人们十分关注天气和汛情,《浙广早新闻》直接连线浙江省气象台台长、浙江省防汛指挥部专家,对昨夜今晨的汛情和接下来的台风走向做实时的分析。再如:日常节目中,连线交警、空港服务人员,对实时交通情况做最新发布。其次,请权威的声音来进行权威的解读。当人们对某热点新闻议论纷纷时,请专家对新闻做权威解读、解疑释惑,专家的声音增强了新闻本身的公信力。比如:2014年3月杭州对车辆实行限牌、限行政策,这一政策对外地来杭办公车辆、旅游车辆会不会倾斜?杭州周边县市限牌政策以后会松动吗?3月28日的《浙广早新闻》播出了杭州市交通局副局长陆宪德的权威解读。再如: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3月27日宣布,全省所有公立医院将从4月1日零时起,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这表示,浙江的公立医院将彻底告别“以药养医”。那么,浙江公立医院药品按进价销售后,患者看病的费用能降下来吗?3月29日的《浙广早新闻》播出了省卫计委副主任马伟杭的权威解读。
在人们思考多元化的今天,广播新闻节目应该做一个有思想、有观点的节目,广播早新闻节目中,评论员的声音使得评论更有说服力。评论员或娓娓讲述,或慷慨激昂,对新闻事实发表自己的观点,说话的语气、语势、语调产生的效果,是一般文字稿难以达到的。例如:《浙广早新闻》推出的“杨禹热评”专栏,请杨禹每天就热点新闻做点评。奥运冠军孙杨无证驾驶汽车,被行政拘留7天,杨禹指出:天才不是通行证,金牌不是挡箭牌;台风“菲特”带来的暴雨又一次让杭州变成了“海”,杨禹以“现代城市要如何健康建设、健康成长”为主题做了点评;全国两会期间,杨禹更是每天就全国两会当天的热点发表自己独到的评论。
总之,在全媒体时代,运用音响思维,可以把广播的声音优势发挥到极致,使信息表达因为声音而真实、生动、权威,并会由此提升节目的品质和竞争力。
注释
彭兰《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实现》, 《现代传播》, 2011年第10期。
高有祥《电视新闻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曹璐《广播新闻业务》,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作者单位:浙江广电集团浙江之声)
(本文编辑:宁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