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模式创新探索

2016-05-14 06:28袁尊鸿
商情 2016年9期
关键词:实践基地模式创新校企合作

袁尊鸿

【摘要】对院校学生而言,能否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是关系到能否更好应对激烈行业竞争的关键所在。在传统院校教育中,学校将过多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对学生理论知识传授上,导致学生在毕业后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适应新工作岗位,这就失去了院校原本应有的优势。大量实践活动告诉我们,进一步加强与企业之间合作,共建实践基地,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快速提升。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本文以“深度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立足企业管理展开细致探讨,以期能为业内人士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模式创新

1.前言

众所周知,院校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实用型的人才,换句话,当学生毕业的时候,能够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工作。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院校似乎还无法很好地达成上述目标,其最为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无法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有机结合,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无法及时在企业中得以实践。这也就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状况: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企业方会有这样的疑问你们在学校里究竟学了些什么东西。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尽快解决,势必会对院校学生就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进一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实践基地共建刻不容缓。

2.深度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模式创新的具体策略

要想进一步深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笔者认为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2.1搭建信息共享、项目共研、基地共建、人才共育平台?

积极发布企业产品最新成果与人才招聘需求,及时更新院校教育改革信息,周期性开设校企高端论坛,专家座谈会等,以方便快捷的实现校企信息共享。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校企课题开发指导委员会,针对校企合作过程中的热难点问题进行着重讨论,从而进一步确立校企研究的共同课题与方向。基于项目共研平台背景下实现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共享,保障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就业与专业教师实践等工作正常进行,促使教师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尽快掌握先进技术与新产品的工艺流程。院校需依据企业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培养,以契合企业人才实际需求方向。基于信息共享、项目共研、基地共建、人才共育平台基础上,为企业提供各类人才培训服务,依据员工岗位实际情况制定专业培训类型与方案。

2.2树立先进人才培养理念,吸收企业横向研发资金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对于院校而言,一定要敢于革新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不仅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院校优势在于学生较强的技能水平与动手操作能力。一旦无法达成上述目标,院校优势就不复存在,也就无法求得更好生存与发展。因此,院校一定要充分意识到21世纪是一个特殊的时代,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一定要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另外,学校发展、课程建设都离不开资金支持。对院校而言可大胆吸收企业研发资金,让企业为本校课程的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和资源支持等。当然,为此学校必须要进行认真的准备与策划,让企业能够看到投入大量资金是可以获取丰厚的回报的。事实上,也就是要想企业了解到本校所培养的人才都是真正符合企业的标准和要求的,这样不仅能够广泛吸引企业的关注与重视,使其投入资金,也能最终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局面。

2.3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内外实训基地完善的关键就在于要想课堂变成企业,也就是说为学生们营造一种与企业氛围近乎相同的实训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去完成实训过程的各项工作。为此学校可专门建设相关的实训大厅,不断升级和完善相关的设备,完成文化的布置,创建财富梦想一条街。更为重要的是,要跟据校外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要求,拓展基地,让基地的效能不断提升,完成其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的使命。

2.3.1关于校内实训基地

所谓的校内实训基地就是指在学校的内部所建设的以人才的培养为终极目标的实践性场所,在这样的场所中,学生可以将日常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其主要的作用就是承担课程教学、课内实践、专业阶段性实习和专业师资培养等。

2.3.2关于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就是指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在一些企业建立起实训基地,以供院校的学生实习。校外实训基地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直接到工作的最前段,了解未来的工作流程,为未来就业做好最为充分的准备工作。事实上,目前很多院校都已经和一些企业签订了相关协议,建立了实训基地。但要想真正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优势,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除了要借助企业的相关硬件设施外,还需要企业师傅。这些师傅应该成为学生们在校外实训基地的老师,和校内教师一样,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

第二,学生们到了校外实训基地并不是就和学校没有关系了,也并不是说学校只需要单纯的指派教师到实训基地去巡视即可,而是应该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让每一位专业教师都到实训基地去定岗实习,以此来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综合素养。

2.4校企合作研发专业课程教材,开设特色班

众所周知,院校所培养的都是应用型的技术人才。也就是说,当学生毕业的时候,就要马上走上相关的工作岗位开始自己的各项工作。为此,我们就要保证学生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必须是切实有实际用途的。因此,可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同进行专业课程与相关教材的研发。这样能真正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开展教学,也就能尽量避免学无所用这种尴尬局面出现。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课程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其中最为快捷的方式应该是与某一企业联合成立《企业管理》特色班。通过这种特色班的设立,可达成以下目标:第一,实训比例大大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们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第二,特色般的技能训练更加具有实战性。无论与哪个企业合作,这个企业一般都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那么,在企业主持下,由业内专家和学校的专业教室门共同研发的实践课程势必会更加具备行业特色,也就更加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了。第三,授课教师构成的变化有助于尽快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在传统的课程中,主要是通过专业教师授课的方式去完成相关内容和任务的教学的。但是,在特色班教学中,大胆引入企业专家参与授课的方式,这种方式可给学生带来更多鲜活案例、更加实用的操作技巧,再配以专业教师扎实的理论及优秀科研能力,就可尽快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工具的转化,全面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2.5实践基地建设需与教师综合素养相契合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以及实践基地的建立都会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换句话说,对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院校教师们而言,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尽快成长为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的合格人才。因此,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为教师专业化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与平台,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导师和引路人,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用。但在校企合作共建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首先,校企合作与实践基地的建立是为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而并非流于一种形式,因此在具体合作过程中,合作模式等都要予以充分考虑;其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来开展,其目的是为了真正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合格人才;再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应该是长久的、稳定的,是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的、积极地参与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践基地应有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进而实现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合格企业管理人才。

3.结语

综上所述,在21世纪这样一个竞争极为激烈的时代里,对人才的定义已经发生很大转变,不仅是在传统层面上有良好知识储备就可以,更加看重的是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上述目标仅依靠传统的院校独立培养很难实现。为此对院校来说,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革新人才培养理念,进一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校企合作对企业管理人员而言也是一项大课题,任重而道远,需与校方积极合作,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李丽.刍议企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2:55-56.

[2]檀亚芳.院校企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实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4,06:33-34.

[3]周雪,赵欣.工学交替模式下院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J].北方经贸,2014,13:21-22.

[4]陈海明,陈芳,张颖.院校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5,12:22-23.

猜你喜欢
实践基地模式创新校企合作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科学利用实践基地 搭建体验平台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