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精神引领下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2016-05-14 12:41陈君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游戏精神小班幼儿行为习惯

陈君

【摘 要】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幼儿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价值。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在自控能力和分辨是非能力上比较弱,注意力不集中,同时幼儿时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站在幼儿的立场上,顺应幼儿贪玩好动的特点,正确的使用游戏教学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适当的在游戏中引导小班幼儿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班幼儿;游戏精神;行为习惯

习惯养得好受益终身,它是幼儿将来生活和学习中的有力条件之一,也是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必备基础。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正处于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因此教师都很重视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比较低,因此我们教师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时要与幼儿的兴趣相结合,引导其积极的参与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精神下感受快乐,并逐渐养成独立学习和与人相处的习惯。

一、在游戏中优化幼儿的行为习惯

幼儿正处于萌发的阶段,喜欢模仿事物,听一些有趣的故事,学习儿歌的游戏方法在教育的过程中,游戏是培养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的有效手段,可以将教育幼儿的自理能力包含在其中,以此来激发幼儿自己动手的能力。教师在培养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要时刻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引导和激发幼儿进行反复的练习,这样才能使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教育幼儿洗手时,配上儿歌:“幼儿,爱洗手。洗前先卷衣袖口,打开龙头湿湿手,抹点香皂搓搓手,手心手背都要搓,再用清水冲冲手,冲干净,甩三下,一二三,去擦手。”教育幼儿预防病从口入,让幼儿边洗手边唱歌,改变了教师的强硬教学模式,不但使幼儿能够喜欢洗手,而且变得更加的爱干净了。在比如在穿衣上老师可以教大家:“我的小手真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穿衣服,脱鞋袜,勤劳聪明人人爱。”等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边唱歌边学会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主动的增强幼儿的自理能力,也是为将来生活和学习做好基础。

二、游戏中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行为

孟子曾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良好的规则是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必须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一个人高素质的体现,好的习惯的养成终生受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它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而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正是我们社会角色活动的缩影,幼儿园是小社会,幼儿以后终会步入社会。幼儿在游戏中所参与的角色,其实就是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们所扮演的工作角色。 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在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活动的角色游戏中,没有教师的善意帮助和指导,没有规则的约束,对于还处在规则意识萌芽期和是非观念较模糊的孩子来说,是很难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的,游戏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而此时教师的引导可以帮助其形成规则意识并认真遵守。例如,我们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幼儿参与“小小公交车”的活动,进行角色分配来教育幼儿在坐公交车如何遵守秩序。游戏刚开始幼儿争着当“司机”和“售票员”,我让大家使用猜拳的方式来决定,车到站了,“乘客”准备上车了,大家都拥挤在车门前,谁也上不去,当我过去的时候,大家纷纷都说:“是我先来的”,我上前耐心的教育大家,上车前要有秩序的排队,谁也上不去这样会浪费大家的时间,如果每个人都互相礼让,那就更加的和谐有秩序了。大家一听我说完就开始互相谦让对方,有秩序的上了“车”,我扮演的“老人”角色,幼儿还主动的给我让了座。后来我让幼儿之间互换角色,幼儿把各自的体会和好的办法介绍给大家,使我们每一位幼儿都能学到在生活中处处都需要我们去遵守秩序和良好的规则。借助游戏活动,不仅大大锻炼了幼儿的规则意识,而且能够让每一位幼儿初步学会一些遵守规则的技巧和方法,让角色游戏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产生真正的影响,而不是外力强加的。

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现如今的幼儿大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独生子女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很多家庭基本上都是四五个大人围着一个幼儿,幼儿的占有欲很强,不愿意育人分享,有的幼儿甚至出现了孤僻,不愿与人交流的性格。造成幼儿这种自私的因素大都是孩子与同龄人交流少,无法体会到合作带来的快乐。因此我们教师在组织游戏时要重视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让幼儿懂得与人分享,使幼儿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

例如在游戏的过程中,分配三个人一组或者四个人一组来完成某项工作,也可以让幼儿自由选取,教师可以创意性的设计一些教学场景,也可以结合幼儿常看的动画片为题材,例如采用以“羊宝宝回家喽”为主题的游戏。老师把游戏背景介绍给幼儿:“羊宝宝们,天黑了,我们要回家了,可是我们的家被灰太狼抢走了,所以小羊们要学习合作,不能扔下你们的好朋友,让每个小羊都努力进到圈圈里,不然灰太狼会吃了我们的”。在游戏中,我们每一次游戏的时候都会放两个圈,让幼儿一个脚站起来一个脚钻进去,然后互相之间抱着,让幼儿体会到要时刻顾及小伙伴,有合作意识的让每一个幼儿都站到圈内。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幼儿做游戏的时候要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幼儿之间相互配合的意识,体会到在合作中产生快乐,特别是在一些集体活动中,因此我们教师要合理正确的使用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道理。

四、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要从幼儿抓起,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要从幼儿的实际生活考虑,很多幼儿大都对“过家家”比较喜欢,这也是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反应,教师在指导幼儿的时候一定要多接触生活实际。因此在选择游戏教学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幼儿的生活越丰富越能体现出游戏的内容充实,这样才能更加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从而能够在游戏中很真实的表现出来。

例如我们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加课外活动,带领幼儿去参观动物园,观察动物的不同特点和外貌特征,发现它们喜欢吃什么食物。在做游戏的时候幼儿扮演动物角色的时候也会把它们的明显特征表现出来,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多多的提出问题,老师鼓励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引导幼儿做一个善于寻找问题的幼儿,不断的去挖掘知识。也可以在美术课上通过参观动物园,把自己喜欢的动物画出来,发挥幼儿的想象空间,提升幼儿在创新能力上的培养。并且教育幼儿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和爱护动物。

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提高、良好行为的形成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引导,在点滴中重视习惯的培养和训练的。在游戏精神引领下培养小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可以使幼儿心情愉悦,在接受能力和思维活跃能力上都能很好的发展,学会真正的与人相处的合作关系。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丰富游戏的内容,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发现问题要及时的纠正,引导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让游戏教学法在幼儿行为习惯教育中贯彻开展,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会规范,养成习惯,从而达到个性自由与社会化发展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黄进著.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张素芬.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J].求知导刊.2015(17)

猜你喜欢
游戏精神小班幼儿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