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中学生觉悟能力生成的研究

2016-05-14 13:31陆月华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审美教育

陆月华

[摘 要]艺术教育,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创造能力、艺术感悟等的教育。而艺术觉悟能力的培养,从审美判断开始,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感受和感知艺术,并在艺术创造中生成觉悟能力。

[关键词]艺术基础教育 审美教育 探究性学习 觉悟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70049

艺术基础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对学生进行艺术基本素质的养成教育。在长期的艺术基础教育中,往往只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的教授,在能力培养方面捉襟见肘,从而造成了学生成年后其基本艺术素养严重缺失。

然而,在轰轰烈烈的课改中,许多艺术课堂教学又偏向于人文知识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且流于空泛的多,对基础技能的培养有所忽视。缺失了艺术教学本体基础的教学,同样影响学生基本艺术素养的形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理解认识艺术教育的基本功能。

艺术教育,顾名思义,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创造能力、艺术感悟等的教育。如何让学生既能学习基础知识,又能培养艺术素养?这都离不开对艺术觉悟能力的培养。

一、艺术觉悟,从审美判断开始

审美教育是艺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通过艺术课堂中的教育,使学生提高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日常的艺术课堂上自然地生成审美觉悟能力呢?

笔者在上音乐欣赏课《新疆之春》时,以欣赏乐曲《新疆之春》导入新课,让学生对乐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教师提问:“听到这么美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通过引导,学生自然感受到自然界中的美好春光。随后学生讨论,说出歌曲的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所表现的情绪。乐曲的第一乐段主题强劲有力,音乐活泼、跳跃。第二乐段以强烈的舞蹈性节奏,表现了人们跳起欢乐的手鼓舞的情景。让学生自主说出乐曲的风格特点,即维吾尔族的民间音乐风格和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从而感受到新疆人民的生活丰富多彩,感受源于生活中的美。“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请学生再次欣赏乐曲,深层次体会音乐,感受艺术之美。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能使人获得美的享受,产生艺术上的心灵沟通,情感共鸣,激发同样美好的感情。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多欣赏好的音乐作品,使学生自然地生成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艺术、热爱人间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感。

课堂心理环境作为教学中无形的、动态的软环境对师生互动也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健康、和谐的审美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在教学中师生间应建立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音乐课中教师以满腔热情与学生相处,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给学生以亲切感和信赖感,学生就会愿意接近教师,并与教师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具有亲和力,可以缓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压力感;教师富于民主的课堂控制和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期待和宽容,可以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与教师交往的主动性自然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毫无拘束地表现出来。

二、在探究性学习中感受和感知艺术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期,不同于小学阶段的是,他们开始转变思维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逻辑的分析。他们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已具备一定的理解和分析问题能力。

如笔者在上音乐课《伏尔加船夫曲》的导入环节中,让学生先欣赏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让学生回答这幅画是哪个国家、哪位画家的作品,作品的名称是什么,作品表现了什么。

在理解油画的基础上欣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初听歌曲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伏尔加河在俄罗斯民族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俄罗斯人民称它为“母亲河”,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优美,资源丰富,两岸生活的劳动人民勤劳勇敢,通过辛勤的劳动建立起自己的家园,创造了优秀的俄罗斯文化。所以,他们对伏尔加河的感情就像对自己母亲的感情一样深厚。

教师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反复欣赏全曲,在每一遍欣赏时教师有要求地请学生探究:①力度的变化特点;②劳动号子的音型特点;③不同演唱方式的特点;④歌曲的主题思想的特点。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和教师适当的引导、提醒,得出以下结论。《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在俄罗斯广泛传唱的民歌。它的演唱速度缓慢,旋律朴实,为b小调调性,由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演唱,基本格调忧郁、深沉。歌中一再重复的旋律“5 3 6 3 0 |”表现了劳动号子的特点。在力度变化上层层递进,它采用了由弱到强再弱的处理方法(ppp—fff—ppp ),从而形象地描绘了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辛的步伐由远而近,渐又远去,直到最后消逝在远方的情景。

《伏尔加船夫曲》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辱负重,饥寒交迫,却能坚强生活;他们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

在本节课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有效地探究歌曲中歌词、力度等的变化对音乐表现所起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式学习中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得到情感的审美体验,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提高音乐修养。让学生的审美体验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三、在艺术创造中生成觉悟能力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人类智慧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创造力。艺术和创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当前的艺术教育体制下,如何在艺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金色的乐章》一单元中,教材的组成部分有歌曲《夜曲》,欣赏《二泉映月》《G大调弦乐小夜曲》《如歌的行板》,演奏《如歌的行板》。在分析教材时,发现本单元所注重的基本音乐知识都是关于实践或创作的,那如何让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素材进行创作呢?在 “做鱼咬尾创作练习”时,教师先用音乐让学生感受“鱼咬尾”的节奏,并讲解相关的规律和特点,让学生通过理解产生创作的兴趣,并进行“鱼咬尾”的创作练习。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探究及创作练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的音乐知识。

当学生能很好地进行节奏创作后,自然过渡到旋律和语言的创作活动。通过上一环节的训练,学生体会到创作的乐趣,也就更乐意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中去。这样让学生再学唱《夜曲》就较容易了。当然在歌曲学唱时就应注意演唱技能的教学,特别是在情感表现上如何能正确地表现出忧伤、思念的情绪。

艺术课堂中学生的创作表现之所以不可忽视,正是因为其承载了艺术的全部元素。这可以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构思立意的艰辛、技法语言的运用、情感的生发等最本质的东西,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审美体验和艺术感悟。

艺术觉悟能力的生成是一个过程,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而不同的环节,在提高学生发展艺术能力的角度和层面上也不尽相同。只有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从生发学生审美感受、感知和感悟上着手,才能更好地成就艺术教育,发展学生能力。

四、结语

音乐课是感性多于理性的一门课程,课堂上不能过度拘泥于学生的纪律问题,在课堂可控的情况下,让学生自由地发挥,给予其适当的空间,在活泼、自由的氛围中,让学生自主地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评价美。任何教育都不能急功近利,教学要经历一个长期而又见效缓慢的过程,这将是学生个人审美与情感的升华。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付出,一定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们的课堂环境,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加强对音乐学科的认识,为学生打开艺术的大门,这是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初衷,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审美教育
浅谈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结合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高校摄影公选课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浅谈
审美教育有效传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