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虎
摘要:和谐课堂环境的创设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效率、学习成果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推动学生的有效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课堂结构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科学的评价方法来阐述和谐课堂环境的创设,希望以此来带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和谐课堂环境;学生主体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36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在这种社会化的互动中,课堂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这有利于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学习兴趣,乐于学习,提升学习效率。而所谓课堂环境也被称作课堂气氛或氛围,课堂心理环境或学习环境。就课堂环境而言,包含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三大类别。笔者认为创设良好和谐的课堂环境从教师层面来说就是从课堂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入手。
一、创设和谐课堂环境从科学的课堂结构模式入手
埃姆斯在《课堂目标结构和学习动机》中认为:课堂目标结构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影响。笔者认为在当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更多地采用学生主体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在这一结构模式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对于课堂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看法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在学生主体课堂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尊重,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发挥,也就能初步创设和谐生态的课堂环境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往往自觉和不自觉地存在着从主观出发,不顾学生的实际为了活动而活动,这也就背离了活动本身的目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我的学校生活》中说道:“孩子们是热爱生活的,这是他们最初的爱。生活中的所有色彩和变化吸引着他们的心灵。”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中要从教学要求入手,立足于学生身边的人或事,从熟悉的社会现象入手,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或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与自身有关,对自己成长有益。在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学生必须通过对生活的热爱来获取知识,随后他们便会脱离生活求得知识,再往后,他们又会带着成熟的智慧重返自己更为充实的生活。”我们教师要扮演好学生的引路人,让学生爱学、乐学、终身学习。我们所追求的课堂和谐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二、创设和谐课堂从学生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始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主体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在此模式中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关系到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是在一个班级群体中学习,不同的学习组织活动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同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然后请学生自愿回答。在另一个班级教师提出同样的问题,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讨论五分钟,然后要求各小组分享各自的学习结果。课后对比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学生自愿学习的,虽然教师在课堂中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在学生自愿回答中,只有少数学生自愿回答,也就只有少数学生记住了问题,只有少数的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班级里有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到合作讨论中,学生相互促进了学习思维,小组学习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笔者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小组学习任务的认识和理解不仅影响着学生怎样看待学习,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些教师为了小组合作而合作,任务的设计是不合理的或者是一些有比较学生能力的问题,在能力竞争的环境下,学生想超越别人,从而不愿意与同学合作学习,在这里就不能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了。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将学习任务使学生感兴趣,让学生觉得有意义,特别是要让学生感到学习任务与自己相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笔者在讲授学生如何看待教师的批评和表扬这一内容时,就选择了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被教师发现了这一情境,让学生分小组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处理这样一个教师与学生的矛盾。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理解了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和表扬的意义,同时在此过程中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生任务中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谐课堂也就有了学习有效性的保证了。
三、和谐课堂环境以和谐师生关系为重心
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最主要的是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和谐生态课堂的基础。尊重——真诚——理解是人本主义的基本精神,这是我们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所以,教师要做到和谐,首先是教师学会尊重、理解学生。罗杰斯认为教师要对学生无条件的接受、认可和喜爱,就是对学生的痛苦、害怕、自豪、信心等体验要一一地接纳。从教师来说就是要将学生作为一个完全人格的人来看待,而不是地位上的不平等,要俯下身来接受、喜爱和认可学生身上的一切特质。我们教师要学会感同身受,让学生能真正从心底里认同你。同时也要我们“捧着一颗心来”,以真实的我来面对学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和心对心的交流,特别是当我们教师出现错误时,我们在学生面前不能掩盖错误,反而要以此为契机来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在一次学校的文艺汇演中,一位教师因为学生的失误而对学生发火,结果学生认为教师不尊重他们,要求教师能当着全班学生道歉,这在其他人看来,教师很没有威信。可我们的这位教师诚心诚意的发表了自己的道歉声明,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更高了,师生关系从此更是和谐了。学会与学生沟通,沟通是尊重和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我们要从学生的言语中感知学生内心世界和个人思想,同时也在这种沟通之中与他们做到心灵相通,产生“原来如此”“真的简单”的情感共鸣。其次,良好和谐的师生要区别对待每一位学生。教育学家古德认为:对所有学生都是平等或比较高的期待,恰恰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这也是我们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学得快,有的学生学得慢,有的学生能力强,有的学生能力弱,因此我们教师不能以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如何来解决这一矛盾就要求教师能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课堂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特别是对待学困生的问题上,我们教师可以这样来问自己:我表扬和鼓励他们了吗?当学困生有进步时我们给予关注和支持了吗?在课堂中我是不是经常性的关注他们?……只有这样,在教师的真诚和关爱下,良好的师生关系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我们的课堂也就变得生态和谐了。
四、和谐课堂环境以科学评价为推动力
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效率以及对待课堂的态度,良好科学的评价是和谐课堂的助推剂。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以社会比较为基础的等级评定,比如像分数的排序、差成绩的公布等手段的应用会让学生在这种社会比较信息中丧失自信,也会让他们经常性地在竞争中失败而产生更多的挫折感,也就自然而然地丧失了对学习的动机、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课堂和谐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笔者认为作为课堂评价应该要放弃过多的竞争,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自我改进和提高上。成就目标理论指出:过于看重结果的学生对外界评价比较注重,以成功、失败作为评判依据,从而患得患失。注重过程的学生则能将失败与挫折作为自己自身的机遇,促使自己获得新的学习技能。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点滴进步入手,不断给予肯定和赞扬,在教师持久的肯定和学生自身的努力中必然会增长信心、提升动力、改进学习。张春兴教授在多年前在一位学生的读书报告中夹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的文笔很好,可以写文章发表”。八年后他接到了那个学生寄来的一本书,在扉页中夹了张纸条的影印本,并在旁边写到:“老师,这本书是在这张纸条的鼓舞下译成的”。在评价中,教师应注意语言和态度,避免给学生贴标签,对学生的负面评价应该慎重使用,而且更多的是私下和不公开的,从而才能达到评价是学生进步的助推剂,不能起到负面作用。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对于学习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和赞扬没有给予他们适度的批评更能促进学习动机额效率的提升。对于学习表现不佳的学生则更重要的是给予鼓励和赞扬,以增长信心。教师学会科学评价,也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和谐课堂环境的创设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来实施,只有良好和谐的课堂环境,我们的高效课堂、自主课堂才能得以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范春林,董 奇.课堂环境研究的现状、意义及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5(8).
[2] 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苏陈中学 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