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评价要充分发挥检查、诊断、反馈、甄别、选拔、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要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并尽可能进行多次评价;高中语文教学评价工作应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既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反应,也要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评价;基本原则
在国际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潮中,我们迎来了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根据高中阶段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新颁布的课标在评价建议中对评价的目的、评价的方式以及评价者几个方面都作了强调:“语文能力具有整体推进、螺旋上升的特点,因此评价要体现综合性,避免繁琐化。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和情感体验的特点,因此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变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为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做到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语文教学要彻底改变那种教师独掌评价人权、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繁琐机械的状况,真正让评价成为改进教师教、学生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理解为:第一,高中语文教学评价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承载着传授知识,训育人才的重任。第二,高中语文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全面。语文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场域,它包含许多学习方面,诸如听、说、读、写。高中语文教学评价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自己的语文实践,打破以“读、写”为中心的语文评价体系,拓宽语文教育的视野。第三,高中语文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我们用现代的评价眼光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提高,又关注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这才是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部。具体而言,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提出了如下基本原则:
第一、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评价要“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必然包括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察,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无疑是评价中的重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能力的评价方面注意了不同类型的差别,这三种能力既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他们经过循序渐进的努力能够局部达到的具体目标。这种思想体现在阅读领域,便形成了阅读的三个层次,即独立(理解)阅读──鉴赏阅读──探究(研究)阅读,标志着阅读能力的发展由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探究(研究)能力逐层递进。独立阅读,主要立足于理解能力的培养,包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鉴赏阅读,特指对中外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旨在“注重审美体验”和发展“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类文本中“不同文体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探究(研究)阅读,包括通过学习探究性阅读、开展“文化论著研读”、鉴赏“诗歌和散文”等,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研究)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二、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保证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最低目标,同时又是对优秀的承诺。课程标准力求明确界定可以预期的学习结果,阐述学习的内容。而这预期的结果应是可观察的,因此,标准也是我们教学评价的尺度,具有公共性、可完成性、可评估性。语文课程评价要根据总目标和分类目标,在抓住关键的同时还要突出重点,在保证达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第三、评价要充分发挥检查、诊断、反馈、甄别、选拔、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
全面衡量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就要兼顧语文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从目标分类来说,分别属于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领域。相应的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是这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因此,语文教学评价应当兼顾这三个方面的目标。此外,教学目标不但有不同的类别,也有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次的目标均应有机会被抽样出来加以评价。例如,认知目标可以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层次,所以在评价认知教学结果时,决不可只偏重识记层次的评价,而应当兼顾其他层次目标。
第四、要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并尽可能进行多次评价。
一方面,要针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前、中、后三个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教学评价的重心放在能够改进教学品质和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形成性评价上。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评价要依据并兼顾多重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目标的多重性必然要求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因为没有一种评价方法可以用来评价学生所有的重要学习结果,任何评价方法都有其特殊功能和局限性。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改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因此,获得一个正确的诊断结果或提供正确的评价反馈信息,对达到最终目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而要确保所获得的评价结果是正确的,则惟有针对同一评价对象的样本行为进行多次评价,才能评价出比较接近正确的结果。
第五、高中语文教学评价工作应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既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反应,也要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所发生的情境有密切的关系。在不同的情境中评价学生的表现,可以让具有不同情趣和经历的同学参与,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评价工作中来,保证充分客观地判断学生的学习是否产生了良好的改变。无论如何,教学总是在某种情境中的教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都离不开特定的情境。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评价不能离开教学的情境。要通过评价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提供可共享的学习资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相互评价的机会。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分析自己有关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优缺点与需要。同学相互评价可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诊断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所获得的答案,而且要重视学生获得答案的反应过程。在传统的评价中,特别是客观性测验,如选择题、判断题,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是如何获得答案的却无任何要求。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推理过程、证据的运用、假设的形成等能力发展状况无从考察。缺乏对思维过程的评价,会导致学生对思维过程的轻视,而只关注问题的结论。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反而会限制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涉及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师的授课质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智能、品德发展等各个领域。高中语文教学评价总的趋势是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强化语文实践能力的测评。高中阶段的诊断正趋向从纸笔测验向操作测验过渡。操作性评价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描述和评论,评论倾向于鼓励学生,鞭策其挖掘自身的潜能。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关系着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培育,人文精神的培植。“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广大语文老师和教育管理者要认真实施新课程语文教学评价,切实落实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