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理念下的高职园区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探究
——以常州科教城为例

2016-05-11 01:46谢爱娟陶宇炜
高教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协同创新资源共享

谢爱娟,姜 艳,陶宇炜

(1.常州大学 石油化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2.常州大学 信息中心,江苏 常州 213164)



协同创新理念下的高职园区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探究
——以常州科教城为例

谢爱娟1,姜艳1,陶宇炜2

(1.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江苏常州213164;2.常州大学信息中心,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协同创新是创新主体以利益共赢为目标,以协同合作为方式,共同构成深度交叉融合的创新系统。实践育人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途径,实施协同创新理念下实践育人机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常州科教城高职园区高校为例,构建了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教学资源、产学研、公共服务” 三位一体的共享平台,开创了高职教育跨界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知行合一”全方位协同育人新机制,探索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产业互融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协同创新;资源共享; 实践育人;高职园区

实践育人是融社会、学校、以及学生自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过程,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1]。但反观当前的高职教育,实践育人依然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面对院校间多学科融合会聚的挑战,高风险巨额物资的投资需求,院校或任何一个创新主体都难以掌控所有资源、各自独立实现重大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协同、创新”等模式日益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然发展趋势[1]。本文结合当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育人现状,运用协同创新理念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立足于科教城高职园区中1所本科院校和5所高职院校现有成效,探讨协同创新理念下的高职园区院校后发展时代的实践育人新模式。

一、协同创新理念与高校实践育人的内在契合

协同创新理念与高校实践育人的价值取向存在内在契合,“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充分释放创新主体的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实现深度合作[2]。它蕴藏着多主体内涵,是在政府的引领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不同组织围绕一个核心目标,进行资源优势互补、技术共同进步,通过协作与配合,形成创新合力,实现共同创新的活动[3]。实践育人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途径,坚持知行合一,通过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使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增强大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就业能力,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积极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4],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高职院校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发展主线,在与政、行、企、校多方协作的过程中,整合多方资源,发挥集体的力量,注重各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共同实现实践育人目标。

二、推进产教融合,集约共建实践育人共享平台

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实践育人平台是在政府主导、行业引领下,联合区域内中小企业和职业院校等创新主体,通过协议和契约的形式组建的彼此开放、彼此融合、彼此依赖、彼此促进的利益实体[5]。自2003年以来,常州以“政府主导、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核心理念,省市联合共建了融科技、高职、企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生态园区常州科教城。通过集聚、整合校所企优质资源,推进产教融合,建成集约育人的“教学资源、产学研、公共服务”等三大资源共享平台(图1),设立“理事会、管理中心、项目管理团队”三级混编管理团队,实行“共性则统、个性则分”的高效运行机制及“城内计划、城外预约”的有效管理方案,实现资源全面开放共享[6]。

图1 高职园区资源共享平台示意图

(一)以“资源共享、协同育人”为理念,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是一个全面支持教学资源建设、共享、增值应用与服务、运营管理的互联网交互应用平台,是高职院校网络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可用于学校的学习资源共享、网络课程建设、精品课程,以及虚拟实践学习、企业培训等各项教学任务及社会化服务。近年来,常州科教城一直秉持示范辐射、内外开放、互惠互利、合作共享、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拓宽园区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渠道。由常州市科教城管委会牵头建设的常州科教城城域网,可以实现城内图文信息等共享系统的无障碍访问;实现各院校东西区的校园网内部互联;实现引进的相关高校与各科研机构互访;实现对资讯聚焦、名家讲座的点播和转播;实现各学院教务管理、教学成果、电子数据资源的高速共享;为园区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一个数字平台[7]。同时,园区还建立了公选课程教务管理信息平台,制定校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施方案,开发优质公选课程50门,精品课程98门,每年学生跨校选课3000余人次;推行教师互通互用,每年教师互聘300 余人;联合开发35个新专业,共建17个专业群等,建成协同育人的教学资源平台。

(二)以“深度融合、创新引领”为原则,构建产学研合作育人平台。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等院校利用科研机构、企业等多种不同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为重点,把学校教育与科研、企业生产相结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模式[8]。作为科技园区,常州科教城按照“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理念,不断探索与知名大学协同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努力构筑以政策法规为引领、产业创新为导向、市场运作为推力、企业生产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职园区创新体系。目前园区已集聚了550多家研发机构、设立了14个中科院常州分中心、6个研究所和30多个实验室;对接高校建立了20多个研发和孵化基地;同时对接产业,孵化培育了732家科技创业企业。优质资源的集聚,为常州高职园区实践育人提供了资源支撑。共建数控技术等34个公共实训基地、智能装备技术等61个混编团队、政校所企联合共建40个公共技术服务、19个工程中心和中德创新园等4个产教园[6]。此外,园区内6所高校共建的大型综合性共享实训基地现代工业中心,遵循“联合共建、统筹管理、内外开放、充分共享”的原则,向园区6所高校、科技机构及国内外各种教育全面开放,充分共享[7],建成了深度融合的产学研合作育人平台。

(三)以“需求导向、全面开放”为目标,构建区域性公共服务育人平台。构建区域性公共服务育人平台也是加强高职园区协同育人的重要举措,是园区各高校师生开展技能竞赛和技术服务的重要平台,对于发挥高职院校教师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中立德树人也有着重要的依托作用[9]。近年来,科教城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企业文化,积极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强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行“管委会—业务处室—管理服务中心”三级服务体系,由市委、市政府成立的科教城管委会和高职教育园区管委会,实行合署办公,内设教育、科技、经济等业务处室,统筹协调和促进产学研协同育人工作;设立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中心、现代工业中心、培训管理中心、创新服务中心等专业化服务机构,作为各类资源共享平台的日常管理运行机构;联合共建NIIT学院、AHK研究发展中心、人才服务中心、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创新服务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所等36个公共服务机构,建成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育人平台[6]。

三、突破时空界限,营造人才共育的全方位实践育人机制

常州科教城高职院校在过去10多年的建设中,一直致力于寻求适合高校和高职园区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10],切实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打破部门、学科、企业、行业的界限,构建了区域性“政校企行”合作联盟,通过不同协同机制主体间的充分合作以及创新要素间的有效聚合,为园区各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构建了全方位、阶梯型的协同创新实践育人机制(图2)。

(一)推行“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是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技能的过程,使学生得到一次全面的、系统的实践训练,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强实际操作、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载体,是促进高等教育集约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中心包括电子信息技术、软件与动漫、数控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汽车技术、新型材料与建筑、现代纺织技术、现代物流、艺术设计等实践项目多达20余项,为工学交替提供了有效的实践场所。此外,5所高职学院与科教城外1831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623个,仅常州信息学院就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制造业信息化、物流管理4个现代化实训中心;建有278个校外实习基地,并与日资、韩资等外资企业,构建了三大“校企联盟”,此外,在高职园区内规划建设了占地155亩的信息产业园,与北大众志网络计算机有限公司、江苏远宇电子集团共建集教学、研发、服务、生产于一体的产业化基地,充分利用这些现有设施大力推行“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校所企协同育人。

图2 人才共育的全方位实践育人机制阶梯图

(二)形成“专业实践、顶岗实习”育人模式的基本思路。 顶岗实习在某种程度上是工学交替教学活动的延续,工学交替是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而顶岗实习则是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阶段,通过顶岗实习,身临其境体会专业理论、技能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可避免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无所适从。目前,常州五所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大体实行“1+0.5+1+0.5,2+1,2.5+0.5”等教学模式。园区内的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遍布江苏全省的校友资源、实习就业基地,在“毕业生、实习生相对集中的区域内,设立负责企业联系、岗位落实、预就业等工作的常设机构”,在江苏全省及周边地区设置了8个校企合作工作站。这种新颖的“工作站”式的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育在教学目标的实现、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以及教学质量的最终保障方面都卓有成效,该工作站探索了高职院校教学实践的新路径,有效地提高了顶岗实习的作用,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的改革提供了较为成功的范例[11]。

(三)拓宽“知行合一、协同创新”协同实践育人模式。“知行合一”就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教学创新模式。其核心理念就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的有机融合,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创新精神。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推进,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在知识、技能及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基于知行合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时代的必然。常州科教城通过各种渠道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设立专项经费、实行项目对接等措施,引导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承担教学工厂、创新创业实践的育人功能。通过竞赛,“以赛促教,寓教于研、以研创新”来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园区惟一的本科院校常州大学,在科研创新上当仁不让成为科教城中的领军人,在历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金奖、特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各类奖项;学校科研势头高歌猛进,“产学研”合作办学特色不断彰显,“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5项。同时园区依托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教育部、德国工商会的合作项目,引进国际先进课程、证书10余项,推进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以加快培养具有现代知识、科学精神、开放思维、创业历练、人文修养和艺术情操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四、结束语

常州高职院校在过去10多年建设中,因共享而受益,因集聚而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型和高素质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取得了骄人成绩[11]。随着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高职院校发展必将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下的新特征、新趋势,高职园区应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努力推动常州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真正成为能与世界先进高职教育相媲美的高职教育园区。

(责任编辑:黄孙庆)

参考文献:

[1]唐阳.关于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2 (7):14-16.

[2]曾文良,刘晓红,王景智,等. 高职院校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实践与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4 (3):87-89.

[3]张文彬. 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理念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 职教论坛,2015 (17): 34-37.

[4]涂建波. 构建高校与社会协同实践育人新模式[D]. 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5]富国亮,只海平,张能云. 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实践与探索——以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14 (17):62-65.

[6]常州市科教城(高等职业教育园区)管委会.政府主导、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区域高职教育常州模式的创新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 (7):5-10.

[7]陈涛.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以常州科教城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4.

[8]李庆丰,薛素铎,蒋毅坚.髙校人才培养定位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2):70-72.

[9]郭江平,谢晓轲.高职院校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研究与实践——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4 (2):55-57.

[10]蒋心亚,杨善江. 协同创新: 高职院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常州高职园区为视角[J]. 常州大学学报,2014 (15):156-160.

[11]朱平,裴智民. 高职院校“工作站”式顶岗实习监管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 (27):26-28.

Research on Practice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Park under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aking Changzhou Science and Education City as an Example

XIE Ai-juan1,JIANG Yan1,TAO Yu-wei2,

1.School of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2.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Center,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

Abstract: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an innovation system of deep cross fusion constituted by the main body of interests,in which they take win-win as the goal and work together as the wa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an innovative organization of long-span integration,which is carried out by cooperation of administration,transportation,enterprise and school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maj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actice education is indispensable method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implementing of practical education system under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for higher education. Taking Changzhou science and education city as an example,the article constructs the sharing platform of trinity of “teaching resources,production,and the public servic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park,creates all-round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engineering alternation,field work,the unity of knowing and doing” of crossover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xplores an innovation methods with bo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imes features as well as combination between technology of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and industry.

Key Word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resource sharing;practice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park

基金项目: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立项课题“协同视域下高职园区高校与社会实践育人模式研究”(CDGZ2015005),“启发式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GJY2013054);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14SJB476)。

收稿日期:2015-12-06修稿日期:2016-01-11

作者简介:谢爱娟(1968-),女,江苏武进人,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和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6)2-0109-04

·职业与成人教育·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协同创新资源共享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