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助后大学生的感恩和亏欠感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高校资助背景的研究

2016-05-11 01:49
高教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感恩感恩教育影响因素

付 进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受助后大学生的感恩和亏欠感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高校资助背景的研究

付进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本研究通过情境短文的方式探讨大学生接受资助后的情绪和行为意向,即感恩和亏欠感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受助后,大学生的感恩情绪占主导;无私的资助意图和价值是引发感恩的重要因素;亏欠感与资助代价有关;且感恩引发回报资助者和普遍意义的利他行为意向,而亏欠感与回馈和利他的行为意向均无显著相关,本研究结果为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感恩;亏欠感;影响因素;高校资助;感恩教育

一、引言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群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帮助这个群体顺利完成学业成为高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逐步完善的“奖、贷、助、补、减”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多元资助体系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大学生最迫切、最基础的问题,对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贫困大学生接受资助后出现了一些诸如指责资助者的功利动机、对资助者的不尊重等现象引发了社会对大学生缺乏感恩之心以及高校感恩教育不到位的诸多批评[1,2]。然而想要切实地提升高校感恩教育、特别是贫困受助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则需要立足于个体的感恩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

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感恩被心理学家们定义为人们接受了某种有价值的礼物或恩惠时产生的即时情绪体验[3]。感恩被证实有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主观幸福感、亲密关系和亲社会行为等[4],因而受到积极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然而,有研究也指出,即使个体承认接受帮助给自己带来期望的结果,他们并不一定会感恩[5,6],也可能产生亏欠感。亏欠感是指当个体由于得到别人的帮助而获益后,产生的有责任和义务去偿还对方的一种情绪状态。过去学者们将感恩和亏欠感看作是同义词,但最近研究发现二者存在区别。亏欠感会抑制个体的感恩以及今后的回报行为,而感恩超越于一报还一报的心理,也表现出对他人慷慨和助人意愿[7,8]。

在影响因素上,过去的研究显示帮助者的意图(动机)、代价以及帮助价值是影响到感恩的重要因素[9]。其中意图是区分感恩和亏欠感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帮助是出于善心和无私的意图时,受助者会更加感恩,反之,则产生亏欠感。类似的,亏欠感也与帮助价值、代价、对帮助者行为的归因以及与他人的比较等因素有关。这些研究结果提供感恩和亏欠感的影响因素的基本思路,然而,绝大多数的结论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得出的,这些影响是否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具有同样的效应仍有待检验。为此,本研究以高校大学生资助为背景,采用情境短文方法探讨资助意图、价值、代价等因素对大学生的感恩/亏欠感的影响,为高校实施大学生、尤其是受资助的贫困生的感恩教育提供可供参考的实证依据。

二、研究方法与结果

(一)研究一:受助后大学生的感恩和亏欠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研究一的目的是探讨接受资助之后大学生的感恩和亏欠感的情绪和行为意向以及二者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研究对象

广西某高校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124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37人,女生83人,4人未填性别信息;平均年龄为18.87岁(SD=0.76);获得学校资助51人,获得社会/个人资助21人,学校和个人资助均获得11人,未获得资助的40人。

2.研究工具

(1)情境短文

研究一通过情境短文来模拟资助情境。具体内容如下:

大学临近毕业,你经过谨慎考虑之后决定创业,但多方筹措仍差几万元的资金,这令你十分苦恼。一天你了解到有家企业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愿意提供5万元的资助。为了确保资助款项确实用于创业,申请者需要上交一份相对完善的创业计划。你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令自己满意的创业计划并上交。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你终于得到通知:你的创业计划不错,企业愿意提供创业资助。

(2)情绪词汇判断

采用积极/消极情绪量表(PANAS)的中国修订版本[10]作为测量工具,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前以0-4点方式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价。在阅读之后,要求学生再次评定PANAS,同时评定感恩、亏欠感的同义词,如感激、感动、亏欠、负债等其他8个情绪形容词。

(3)感恩/亏欠感的影响因素

情绪评定后,学生还被要求采用0-6点的方式对资助者意图、资助代价、价值、是否是多人获得资助(责任分散)等问题进行评定,例如“你觉得这个资助是出于什么目的”是用于调查学生对资助意图的推断。项目包含了资助者关心自己、资助者的自尊需要、资助者为了建立某种长远的关系等;其中,资助者关心自己和资助者想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归为无私的意图;其余的项目归为功利的意图[11]。

(4)感恩的行为意向

本研究还设置了“你在多大程度上倾向于采用以下的方式进行表达自己的谢意”这一问题来了解学生的感恩/亏欠的行为意向,项目包含具体行为意向(当面感谢、写信感谢、送礼物),回馈行为意向(今后赚钱后偿还资助者同等或更多的资助金额,在资助者有困难、需要的时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以及利他行为意向(今后有条件也提供创业资助,为遇到困难的其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了更详细了解其他可能的行为意向,学生可以填写项目中没有列出的行为意向。

3.研究结果

(1)操纵检验

研究采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变化作为情境短文操作有效性的指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阅读情境短文后,学生的积极情绪显著增加(M1=1.82,SD1=0.90;M2=3.13,SD2=0.59;F(1,118)=223.94,p<0.01,η2=0.66),消极情绪显著减少(M1=1.18,SD1=0.92;M2=0.81,SD2=0.56;F(1,116)=22.97,p<0.01,η2=0.17),说明情境短文能影响学生的情绪,反映出操作的有效性。

(2)受助后的感恩/亏欠感

从情绪层面上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学生产生的感恩和亏欠感存在显著差异,F(1,120)=713.77,p<0.01,η2=0.86,感恩(M=3.42,SD=0.74)显著高于亏欠感(M=0.81,SD=0.86),说明受助后大学生的主导情绪是感恩。

从行为意向层面上看,表1显示出学生倾向采用的感谢方式,从得分高低排序依次是帮助有困难的人、在资助者有困难时提供帮助、今后有条件提供创业资助、当面感谢、写信感谢、偿还同等的资助金额、送礼物。从类型上看,学生的利他行为意向最高(M=5.31,SD=0.93),其次是回馈行为意向(M=4.74,SD=1.14),最后是具体行为意向(M=3.94,SD=1.17)。

表1受助后学生倾向采用的感谢方式

及其与感恩/亏欠感情绪的相关分析

MSD感恩亏欠感具体行为意向当面感谢4.751.560.29**0.00写信感谢4.311.740.24**-0.01送礼物2.771.810.150.08回馈行为意向偿还资助金额4.211.810.37**0.01在资助者有困难时提供帮助5.370.990.31**0.12慷慨行为意向提供创业资助5.271.040.33**-0.09帮助困难的人5.381.040.24**0.08

此外,对学生所列举的其他感谢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提到最多的是“努力创业、做出一番事业”(频次15,占总频次的22.1%),“传递爱心、回报社会”(频次12,占总频次的17.6%),而诸如提供股份、与资助者合作(频次4,占总频次的5.9%),帮资助者做事(频次5,占总频次的7.4%)等与互惠原则相关的以及诸如请资助者吃饭(频次4)、打电话(频次4)、节假日送祝福(频次4)等具体感谢方式则占较小的比重。由此不难看出,学生感恩的行为意向是以诸如传递爱心、回报社会、帮助其他有困难的人等利他方式为主,其次才是诸如偿还金额,帮助资助者做事等回赠方式,最后是具体方式。

最后,将感恩/亏欠感情绪与行为意向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除了送礼物之外,感恩与其他感谢方式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亏欠感与所有的感谢行为意向均不存在显著相关。

(3)影响受助者感恩/亏欠感的因素

表2资助意图、价值、代价等因素

与感恩/亏欠感的相关分析表

感恩亏欠感无私捐助动机自私捐助动机资助价值资助代价责任分散感恩1亏欠感0.101无私资助意图0.38**-0.051功利资助意图0.050.170.26**1资助价值0.33**0.040.21*0.071资助代价0.040.24**0.29**0.21*0.161责任分散-0.08-0.01-0.110.27**0.01-0.25**1企业应回报社会的信念0.15-0.090.19*0.160.090.050.28**

表2显示出资助意图、价值等影响因素与感恩/亏欠感的相关系数。无私的资助意图、价值与感恩存在显著正相关,代价与亏欠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当资助者越是出于无私、真心提供资助,或者资助越是受助者需要的、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则受助者的感恩越强烈;资助者付出的代价越大,受助者的亏欠感越强烈。责任分散、功利的资助意图以及企业应回报社会的信念对感恩、亏欠感无显著相关。

4.小结

研究一通过情境短文调查学生在接受资助后的感恩/亏欠感的情绪和行为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果:(1)受助后学生感恩显著高于亏欠感;学生的行为意向以利他方式为主,且感恩情绪几乎与所有感谢行为意向正相关,亏欠感与之则无显著相关。(2)无私的资助意图和价值与感恩存在显著正相关,资助者付出的代价大小与亏欠感显著正相关。

本研究的第一个结果与过去研究相一致,即受助后人们体验到高水平的感恩[12]。且结果显示大学生不仅会对资助者进行感谢,而且还会慷慨地对其他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进一步支持了感恩的“溢出”效应;这一结果也反映出我国文化的影响,因为在我国感恩不仅包含回报帮助者,也包含回馈社会。而亏欠感则没有这种效应,这解释了“为什么受助不一定引发感恩”:当资助引发的是亏欠感,受助者可能不会产生感谢的行为意向。

然而,研究一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由于短文描述的资助是无偿提供的,自然能引发更高的感恩,换句话说,情境不能有效地引发大学生的亏欠感。其次,与西方文化的结论存在一定的差异,即资助意图、特别是功利的资助意图与亏欠感无关;再者,研究一体现的是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根据过去所发现的资助意图是感恩和亏欠感的重要预测变量,研究二将对资助意图进行操作,以进一步检验资助意图与受助者感恩/亏欠感的关系。

(二)研究二:受助后大学生的感恩和亏欠感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由于研究一结果显示只有资助意图和价值对感恩/亏欠感有影响,且利他和回馈行为意向是最主要的,因此研究二将结合这些因素,通过操作实验变量的方式,一方面检验研究一的结果,另一方面获得变量间因果关系的结论。

1.研究对象

被试是来自广西某高校参加教育学公共课程的67名学生(男生14人,3人未报告性别信息,平均年龄为20.85岁,SD=1.41)。其中要求回报的资助条件37人,不要求回报的资助条件30人。

2.研究工具

(1)情境短文

研究二沿用研究一的情境短文,只是通过修改其中的语句来操作资助意图。功利的资助意图采用要求回报来进行操纵,其语句是“这个资助者并非无偿提供帮助,受助者要以年利润的5%作为回报直至连本带息偿还满6万元即可”;无私的资助意图采用不要求回报来进行操纵,其语句为“这个资助者是无偿提供,获得资助后受助者不需要提供任何回报”。最后组成2种小短文,即不求回报条件,要求回报的条件。

(2)感恩和亏欠感的情绪判断

由于研究一证明情境短文能够引发大学生情绪的变化,研究二不再进行阅读前后的情绪判断。研究一中的感恩情绪仅包含了感激和感动两个词,为了扩展感恩的测量信度,研究二增加了两个词(铭感不忘、受恩惠)。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以当时的感受对情绪词进行0-4点判断。

(3)影响因素的判断

与研究一相似,要求学生对资助意图、价值进行0-6点判断。与研究一中区分的无私和功利的资助意图两个因子不同,研究二采用连续方式衡量资助意图,因此资助意图判断要求学生对“你认为这个资助出于什么目的:0(无私的)-6(自私、功利的)”进行判断,并作为操作检验内容。

(4)感恩和亏欠感的行为意向

题目“你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回报你的资助者”测量被试的回馈意向;题项“如果有人也想创业,你在多大程度上愿意提供创业咨询帮助”和“如果你今后有条件,你在多大程度上愿意资助有创业意向的人”测量被试的利他行为意向,要求被试以0(非常不愿意)-6(非常愿意)进行回答。

3.研究结果

(1)操纵检验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要求回报条件下(M=2.70,SD=0.99)比不要求回报条件下(M=2.16,SD=1.07)的大学生推断资助者意图为更加自私和功利的,t(65)=-2.12,p<0.05,d=0.53;说明资助意图的操纵成功。

(2)资助意图对感恩/亏欠感的影响

以感恩和亏欠感作为被试内变量,资助意图的操纵条件作为被试间变量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情绪的主效应显著,F(1,64)=66.72,p<0.01,η2=0.51,说明在受资助后大学生的感恩情绪显著高于亏欠感(见表3)。资助意图和情绪有临界显著的交互作用,F(1,64)=1.99,p=0.09,η2=0.05(见图)。简单效应检验显示,无回报要求条件下大学生的感恩显著高于要求回报条件下的大学生,F(1,65)=15.38,p<0.01;但二者在亏欠感上并无显著差异,F(1,64)=0.28,p>0.05。

(3)感恩/亏欠感的情绪和行为意向的关系

相关分析表明(见表3),除了资助意图外,资助价值与感恩正相关,说明资助价值越大,学生的感恩也越高。此外,感恩与回馈资助者的意愿显著正相关,说明学生感恩越高,其回报资助者的意向越强烈,但感恩与利他行为意向无显著正相关。亏欠感与资助价值、回馈意愿和利他意愿均无显著相关。

表3 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大学生感恩和亏欠感的描述性统计表

图 资助意图与情绪的交互作用分析

4.小结

研究二主要通过操纵资助意图来探讨其对感恩/亏欠感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受助条件下,大学生的感恩显著高于亏欠感,与研究一的结果一致。资助意图的操纵只影响感恩,即在不要求回报条件下大学生的感恩显著高于要求回报条件,然而,二者的亏欠感无显著差异。此外,研究二还发现感恩情绪与回馈资助者的行为意向存在显著的相关,但与为其他创业者提供帮助的利他行为则无显著相关,这一结果与“感恩促进亲社会行为”的结论不一致,亏欠感与回馈意愿和利他行为意向均无显著相关。讨论部分将结合研究一和研究二的结果,分析可能的解释及其对高校资助工作的启示。

三、讨论和研究启示

本研究通过两个情境短文研究探讨资助过程中的感恩/亏欠感及其影响因素,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受助后大学生的感恩占主导,亏欠感也同时存在,这与过去的研究结果相似[7,8],进一步支持亏欠感也是接受帮助后所产生的另一种情绪。

感恩情绪和行为意向的关系上,两个研究的结果不一致:研究一显示感恩情绪与利他、回馈的行为意向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而研究二则显示感恩情绪仅与回报意向存在显著相关,与利他意向无显著相关;而亏欠感在两个研究中均与行为意向无显著相关。究其原因,研究一所列举的行为意向更多是针对资助者发出的,利他的意向是向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人群泛化,帮助具有普遍意义;研究二的利他行为更多是针对与自己相似的创业者,诸如提供创业咨询或未来有条件提供创业资助,帮助的是特定群体。从这个角度上看,感恩在研究一和研究二中与慷慨、利他的行为意向相关不一致主要是源于帮助群体的普遍性和特定性的差异。为此,今后的研究需要同时呈现普遍意义的和特定意义的利他行为意向,从而更确切区分感恩的效应。

在影响因素上,资助意图和价值与学生的感恩显著相关,特别是资助意图,无论是在模糊情境下(研究一)还是在操纵确定的条件下(研究二),无私的意图能够引发学生的感恩情绪;此外,资助价值也是感恩的影响因素,这与过去的研究结果相一致[9]。然而,自私功利的资助意图与亏欠感无显著相关(研究一),即使在研究二中,有回报要求的资助条件也不能引发学生更高的亏欠感,意图的效应再次支持感恩和亏欠感是有差异的两种情绪,同时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特点:功利意图并不能引发亏欠感。

从行为意向上看,亏欠感在两个研究中均与回馈、利他行为意向无显著相关,这与过去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根据定义,亏欠感是一种有责任和有义务回报帮助者的情绪,因而应该会与回馈行为意向存在显著相关。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与情境短文可能没有引发亏欠感有关,特别是研究二的偿还6万元,大学生将其视为一种交易,即认为今后偿还6万元就是回报资助者,从而有较低的亏欠感。另一方面则与我国鼓励亏欠的文化特点有关。为此,今后的研究需要更细致地分析中国人的亏欠感结构及其引发条件。

本研究结果对高校的感恩教育有直接的启示。首先,从认识上有助于纠正受助大学生知恩不图报的偏见。本研究显示受助后大学生的感恩情绪占主导,为此不能因为个别人的不良行为而否定受助贫困生群体。其次,高校在资助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引发大学生的亏欠感,因为亏欠感至多只能带来一报还一报的低水平回报行为,而无法产生如感恩的“回报社会”“帮助有困难的人”等“溢出”效应[13]。再次,研究发现资助意图和价值是影响感恩的重要因素,为此,高校可将资助工作和感恩教育并行,诸如强调资助者的无私资助意图、为有切实需要的贫困生提供资助等来提升他们的感恩,当然,如能结合其他的感恩教育的形式可能会起到更佳的效果。

总之,本研究探讨资助情境下大学生的感恩/亏欠感及其影响因素,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果,这也弥补了我国当前感恩发生机制实证研究的不足。如上所述,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为此,今后的研究需要细化普遍和特定的利他倾向,以及通过更有效的方式引发亏欠感来细致探讨感恩/亏欠感的引发条件及其后效。我们相信在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同努力下,感恩心理的发生发展机制会得到更深的挖掘,进而也会对高校的感恩教育、特别是受助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责任编辑:黄孙庆)

参考文献:

[1]马俊. 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原因及对策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2):236-238.

[2]黄治东. 加强受助大学生感恩教育刍议[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44-46.

[3]EMMONS R A,MCCULLOUGH M E. Counting blessings versus burdens: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gratitud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daily lif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3,84(2):377-389.

[4]黎玉兰,宋凤宁,方艳娇. 感恩:积极心理研究的新领域[J]. 社会心理科学,2008(2):12-16.

[5]BROLL L,GROSS A E,PILIAVIN I. Effects of offered and requested help on help seeking and reactions to being helped[J].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1974,4(3):244-258.

[6]GROSS A E,WALLSTON B S,PILIAVIN I M. Reactance,Attribution,equity,and the help recipient[J].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1979,9(4):297-313.

[7]WATKINS P,SCHEER J,OVNICEK M,et al. The debt of gratitude:Dissociating gratitude and indebtedness[J]. Cognition & Emotion, 2006,20(2):217-241.

[8]TSANG J A. The effects of helper intention on gratitude and indebtedness[J]. Motivation and Emotion, 2006,30(3):199-205.

[9]MCCULLOUGH M E,EMMONS R A,TSANG J A. The grateful disposition: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topography[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2,82(1):112-127.

[10]邱林,郑雪,王雁飞. 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NAS)的修订[J]. 应用心理学,2008(3):249-254.

[11]HU Y,GAN Y,LIU Y. How Chinese people infer helpers' ambiguous intentions:Helper effor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2,47(5):393-404.

[12]WOOD A M,MALTBY J,STEWART N,et al. Conceptualizing gratitude and appreciation as a unitary personality trait[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8,44(3):621-632.

[13]MCCULLOUGH M E,KIMELDORF M B,COHEN A D. An Adaptation for Altruism:The Social Causes,Social Effects,and Social Evolution of Gratitude[J].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8,17(4):281-285.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Gratitude and Indebtedness:A Research in the Context of Aiding Impoverished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Based on Aiding Imporerished Collgege Students

FU Jin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Nanning 530001,China)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ubsidy system in higher education,gratitud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especially for those who receive financial aid from government and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 and individuals attracts public extensive atten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gratitude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the first step is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ratitude and the generative mechanism. Toward this end,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ratitude and indebtedness which was another emotional response after help receipt. With the scenario methodology in two studies,our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college students’ dominant emotion was gratitude rather than indebtedness when they received financial aid;Benefactors’ benevolent intention and the value of help were the predictors of gratitude,while the cost of benefactors was related to indebtedness;grateful emotion leaded to college students’ requital intention to benefactors and willingness being generous to others,while indebtedness related to neither requital intention nor altruistic intention. Finally,the implications of our findings for gratitude education was discussed.

Key Words:Gratitude;Indebtedness;Influencing Factors;Aiding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Gratitude Education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2016年度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立项项目“大学生的感恩心理及其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学生资助工作研究课题“受助一定会带来感恩吗?——高校贫困受助学生感恩教育思维错位的心理学探源”(2013XJZZ14)。

收稿日期:2015-12-10修稿日期:2016-01-14

作者简介:付进(1981-),男,湖北洪湖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6)2-0009-05

猜你喜欢
感恩感恩教育影响因素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