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高校教育发展迅猛。大学的转型,对中职教的冲击相当大。社会上的普高热,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向高学历浮动的状况,使本来处在中职教中相对低下的技校如雪上加霜。近年来,技校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下降的现象非常突出。然而,技校又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技能人才这一重任与技校密切相关,也给技校发展带来了契机。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实施完整的素质教育,使技校生具备新时代所需人才的素质,已是目前技校面临的迫切任务。
一、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能够保持安定、快乐并充满活力,能以良好的方式去适应环境影响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的人常常表现为: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把握自己的命运;能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不刻意伪装自己;能给予爱和接受爱,保持愉快的情绪,生活充满活力和幸福;能体谅他人、尊重别人,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质教育是以人的身心素质为对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促进人的社会化、现代化为宗旨,以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为教育主体,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发展健康个性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社会文化的传播和创造为手段,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与培养的现代教育。这说明,人的素质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培养、培训的结果。在素质教育中,可使人的潜能得以激发,先天素质获得最充分的发展。
二、学生心理健康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学生心理健康是与思想品德高尚和培养“四有”新人紧密相联的。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行为表现方式或与其自身的素质相符合,如:勤奋好学、尊敬师长、友善待人、遵纪守法等。若出现厌学、夜不归宿、聚众斗殴、烦躁或压抑等心理行为,就意味着其心理发生了不正常的变化。因此,技校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以达到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素质,而心理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首要因素,因为人的各种行为表现都是通过人的心理活动来进行的,受人的心理意识的调节和支配。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学生就不会建立起正常的人际关系,就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情感。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而得到全面而均衡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具有健全的心理、人格完善、和谐发展的技能型人才。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加剧,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智力和人才的竞争,是一场民族素质的竞争;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不仅是一个发展的问题,更是一个生存的问题。然而,培养现代化人才,关键在教育,而无论实施什么样的素质教育都要通过人的心理活动来进行,以良好的心理健康为基础。可见,没有健康心理的参与,也就没有成功的素质教育。
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技校即是学生长知识、增才干的好时期,也是记忆力、吸收新鲜事物的顶峰,又是个体品德、信念、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亦是思想活跃、创造力发展的阶段。技校要求学生从智能、社交、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出新的思考,把握自我,形成较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技校生处在青春期,无论是社会认知、情感,还是自我意识,都处于朦胧阶段,这就决定了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当前多数学生是健康、求实、积极的。然而,由于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的负效应,文化市场的震荡,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也使部分学生的思想出现困惑和迷茫,出现了行为与观念不一致、人格扭曲等现象,造成了部分学生出现了心理不健康和一些心理反差。技校应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着自身的人格完善、和谐发展,而且影响着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最终将影响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重视培养健康心理实施完善素质教育
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教育,不是完善的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其直接目标是广泛开展对各种心理疾病的防治、缓解和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个性获得健全、完善的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培养健康心理,实施完善的素质教育主要有以下途径:
1.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为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提供精神动力和育人环境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加强德育的常规管理,可以从制度上确保德育在学校的首要地位,实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教职工全员参与管理,学校各项工作全面渗透。健全德育管理体系,制订德育工作计划,定期进行德育工作检查评比。德育内容紧扣培养目标,紧贴学生思想实际,讲求针对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把爱祖国与爱父母、爱家乡结合起来,通过“国旗下演讲”“校兴我兴,校衰我衰”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校风建设。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文明礼貌的教育中,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抓紧解决影响校风建设的具有倾向性的突出问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职业环境,适应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学生的所学专业,围绕学生将要从事的职业,通过报告会、学劳模等形式,引导学生按社会需要和职业要求塑造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树立民主的工作作风、理性的道德观念、公正的伦理观念,强化学生的开放、服务、创业、竞争、合作等现代心理健康意识。
2.技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统筹设置教育内容,制订大纲、计划,安排课程,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教师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附属在政治课或其他课程中,这既不能引起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更不能引起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若技校只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实习动手能力,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3.利用班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激发学生人格的自我发现
如,我校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利用每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寻找自我”“挫折与勇气”“抽烟与疾病”“毕业生如何正确定位”等专题讨论,使学生能认识自我、正确定位、树立自信,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素质提高,这是实现素质教育之所需。
4.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能使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整体和个别、点和面相结合,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诊断和指导,不仅可以使健康的学生缩短适应周期,提高学习生活的效率,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也可使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及时矫治,恢复健康状态。健康的心理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技校应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新时期学生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努力强化心理健康的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优良品质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王志兵.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3(8).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