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让个别化学习更有生命力

2016-05-10 19:00王翠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6年4期
关键词:沙包豆子迷宫

王翠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多元的,当前学前教育界也越发重视幼儿的个别化学习。个别化学习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主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幼儿园工作规程》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提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对“个别差异”最大的支持,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它是从幼儿兴趣出发,通过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发现、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够自主地控制活动内容、时间、地点、材料及玩伴。但在日常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们普遍反映,幼儿对材料的使用、发现、探索程度不够;甚至有些“冷门”材料每天都无人问津;幼儿不专注于活动,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干扰等等。因此,如何制作最简单、最实用的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最大价值是我们在个别化学习中探索的重点。

二、研究方法

对这个问题的探索我们主要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访谈法主要针对一线教师。教师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上述问题,也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提供适宜的材料,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个别化学习活动环境和过程,但不知道具体的解决策略。观察法则是针对幼儿,观察幼儿对操作材料的使用,对活动的兴趣和操作过程中的情绪变化等。

三、策略研究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通过实际感知、操作等不断积累经验。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收集与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材料,让幼儿能够根据自身兴趣、意愿、能力等自行选择操作内容。当然,材料问题的解决与教师的观察、幼幼及师幼的互动是分不开的,三者必须共同作用才能让个别化学习更有生命力。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效率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对不同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进行指导。个别化学习虽然相对是个人的学习活动,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要把幼儿的学习成果与人分享。可在个别化学习活动后组织交流、讨论和分享,对幼儿进行积极情绪引导,增强其自信心。

(一)材料的投放

1.材料的简约化。

如何用最简单、最原始的材料让幼儿玩得开心,又减轻教师的负担是挖掘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的宗旨。在我班益智区“蜘蛛网”中,我提供了带有很多小洞的塑料桶、长棍子和沙包。幼儿用棍子插进塑料桶的洞眼中,形成“网”,再把沙包扔进桶里,看看沙包是被“网”起来了,还是掉下来了。幼儿在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力很集中,想方设法地让自己的沙包别掉下来,并不断吸取经验,想用最少的筷子“网”住沙包。这个操作材料非常简单、易操作,但是让幼儿探索的方法却很多,如横着搭,交错搭,根据沙包的大小搭出“网”等。类似这样的材料,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空间思维感,提高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激发了探索欲望。

2.材料的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与发展的。在我们的个别化学习中,有一段时间数学区一直不太受幼儿的青睐。后来在我班数学区“住高楼”中,幼儿对简单装饰过的废旧盒子进行垒高式的叠加,顿时一个“高楼”出现了,再在每个纸盒上贴上玩偶小动物和相对应门牌号。每次游戏前,我放置一张迷宫图,幼儿根据迷宫的指示去找小动物。如迷宫上指示今天201的小鸭过生日,405的小松鼠先要到503的小花狗家,再和小花狗一起去小鸭家。每隔一段时间迷宫上的指示换一次,幼儿乐此不疲地玩着。游戏进行到后期,根本不需要我去更换迷宫图,幼儿自己编故事,自己画迷宫,整个游戏过程幼儿全程掌控,幼儿可以持久、认真地操作,游戏的生命力不断提升。材料的游戏化,让幼儿的操作更加趣味化。立体化的呈现、情景化的设计,再加上幼儿的自主设计,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活动的参与性、积极性明显提高,活动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3.材料的互动性。

个别化学习活动与角色扮演游戏不尽相同,前者更倾向于幼儿的个别操作,但绝不等同于没有互动。在我班益智区“长颈鹿套圈”中,幼儿根据长颈鹿身体上的花纹数量给长颈鹿套圈。我发现一位幼儿操作、记录比较枯燥,于是我考虑让幼儿互动。如何让一个人的操作变成两个人的操作呢?想到用“剪刀石头布”串联,两位幼儿可以互相合作,赢的幼儿给长颈鹿套圈。这种互动,既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也可以让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能力弱的孩子,让能力弱的孩子得到成功的体验。当游戏水平有了提高之后,幼儿又创新了玩法,谁赢了就拿一棵小草喂给长颈鹿吃。寓学于乐,幼儿的兴趣提高了,竞争意识增强了。互动,让幼儿体验了成功感,都愿意去尝试,不用我担心这些材料会无人问津。

(二)教师的观察

在幼儿进行个别化学习时,对于教师来说,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幼儿的自主探索行为进行观察,并给予适宜的指导以及事后的评价与总结反馈。个别化学习活动,是让幼儿获得个性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有学会观察,学会放手,幼儿才能得到发展。在科学区“称重”中,我提供了各种大小不同的豆子,让幼儿把豆子装进容器里进行称重。每次活动结束,我发现这些豆子全混在了一起,黑豆混在了绿豆中,红豆混进白芸豆中。这让我意识到这个游戏不仅让幼儿练习称重,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整理意识,要将豆子归类送回去。刚开始,我提醒幼儿去整理,但发现捡豆子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每次其他材料都整理好了,豆子却还没有整理结束。一次,一位幼儿不小心将豆子全打翻了,大珠小珠落玉盘,怎么办?幼儿一哄而上来捡豆子。看到这个场景时,我并没有急于制止和帮助,而是去拿了几个不同大小洞眼的篮子。幼儿刚开始以为篮子是来盛豆子的,但很快发现由于篮子的疏密不同,小的豆子放进洞眼大的篮子会掉下来。根据这个发现,有的幼儿开始筛豆子,将不同的豆子放进不同洞眼的篮子里筛,豆子就在一片混乱、整理中被分类收拾好。“捡豆子”的问题已经不在了,又生成了另一个游戏“筛豆子”。幼儿在活动中还会引发自己的个别化活动,这些活动是他们自主发现、自主解决的。一个会观察的老师,要注意收集来自幼儿的问题,并有意识地在一旁观察,然后按需要适度启发和帮助,让幼儿自然习得一些经验。

(三)交流、分享

交流和分享,是个别化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分享,往往会更好地促进幼儿个性化学习与探索,促进幼儿积极情绪的形成,同时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幼儿的后续发展都会有提高。比如:在美工区绘画“我的妈妈”活动中,悦悦把自己的妈妈画得非常漂亮,活动分享时我请悦悦来说说自己的妈妈,但悦悦不乐意。其他小朋友告诉我,原来是琪琪画画不小心,碰了一下悦悦的手,悦悦把妈妈的耳朵上画了一条线,悦悦很伤心,觉得自己把妈妈画丑了。这时,我启发孩子们:“你们看,这条线可以变成什么呢?”“衣领、耳环、蝴蝶结……”问题迎刃而解,悦悦连忙进行了“修补”,妈妈显得更漂亮了!很庆幸,在分享的过程中,给予了悦悦正面的引导,让她体验到快乐。在这个案例中,我也认识到,在个别化活动分享中,除了常规的展示、表扬、解决认知冲突,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幼儿积极的情绪。

四、结束语

总之,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要让材料成为有效学习的载体,幼儿成长的好伙伴,而不是教师的负担。要发挥材料的最大作用,让个别化学习更有生命力。同时,要想实现真正的、有效的个别化学习,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家长和幼儿的四方努力。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相信会有更多的先进理念运用到个别化学习活动中,从而保证幼儿个性全面、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沙包豆子迷宫
沙包大战
夹豆子
丢沙包
我和小豆子
大迷宫
迷宫
捕网迷宫
自抛击掌
创造独一无二的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