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红,熊云涛,顾鹏,曹礼庭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四川省医学影像学重点实验,四川南充 637000)
超声心动图诊断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赘生物1例
蔡晓红,熊云涛,顾鹏,曹礼庭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四川省医学影像学重点实验,四川南充637000)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感染性心内膜炎;肺动脉瓣赘生物;超声心动图
网络出版时间: 2016-3-4 10∶16网络出版地址: http: / /www.cnki.net/kcms/detail/51.1254.R.20160304.1016.068.html
患者,女,13岁,因发热、咳嗽7 d入院。入院前7 d,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体温最高40℃。在院外抗生素输液治疗无明显好转。入院查体:体温38. 5℃,胸骨左缘闻及Ⅲ级连续性杂音。血常规:白细胞15. 0×109/L。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胸片:双下肺炎。
经胸超声心动图所见:左心增大,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增粗;肺动脉主干分叉处至右肺动脉起始段管腔内探及一条索样强回声,长度约18 mm,并随血流抖动(图1) ;在降主动脉与左肺动脉根部之间可见一管状无回声通道:长约10 mm,内径约4 mm,彩色多普勒于通道处可探及自降主动脉向肺动脉分流的以红色为主的五彩血流束,并沿肺动脉主干左侧壁上行(图2),频谱多普勒可探及连续性分流频谱,最大分流速度约4. 4 m/s,压差约77 mmHg。超声提示: ( 1)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管型),左向右分流; ( 2)肺动脉内条索样强回声,考虑肺动脉内赘生物。
图1 主动脉短轴和肺动脉长轴观二维及彩色血流图A.示肺动脉分叉处至右肺动脉起始段赘生物(箭头);B.示动脉导管左向右的花色分流束。
术中所见:未闭动脉导管大小约10 mm×5 mm,主肺动脉分叉处及导管肺动脉端见黄白色赘生物,表面附有黏液性脓性分泌物。行赘生物清除、动脉导管封堵术。术后主要诊断: ( 1)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管型) ; ( 2)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迁徙至心脏瓣膜或心内膜、大血管内膜的炎症病变,常发生于原有心血管器质性损害和畸形基础之上[1]。先天性心脏病中,以单纯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法洛氏四联症最常见[2]。病损部位通常为跨瓣压差明显处,压力急剧变化及血流严重冲击使内膜破坏,细菌侵入内膜,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沉积形成细菌性赘生物。赘生物易出现在压力阶差较大的低压端,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也可发生在室间隔缺损部位、心内膜或大血管内膜。
本例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累及肺动脉分叉处,较为少见[3-4]。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内膜炎的主要检查手段及诊断标准之一,不仅可以清楚地显示赘生物的位置、大小,评估瓣膜及心脏功能,而且能够诊断心脏畸形。对于临床可疑病例,因赘生物过小或其他疾病的掩盖经胸超声心动图不易检出时,可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5]。
参考文献
[1]李潭,杨军,马春燕,等.超声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 5) : 1360-1361.
[2]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6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451-453.
[3]徐咏潮,徐志云,徐激斌.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3,20( 1) : 103-104.
[4]刘裴,郑春华.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2( 8) : 591-593.
[5]Kini V,Logani S,Ky B,et al.Transthoracic and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for the indication of suspected infective endocarditis: vegetations,blood cultures and imaging[J].J Am Soc Echocardiogr,2010,23( 4) : 396-402.
(学术编辑:王浩宇)
作者简介:蔡晓红( 1990-),女,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曹礼庭,E-mail: caoltnc@163.com
收稿日期:2015-03-02
doi:10. 3969/j. issn. 1005-3697. 2016. 01.34
【文章编号】1005-3697( 2016) 01-0122-02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志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