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华
摘 要:直观教学法是能够弥补盲缺陷的方法之一,它主要包括声响直观、实物和标本直观、模型直观、语言直观、动作直观等,探讨了这些方法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尽最大可能完成盲校词语教学的任务,缩小与普通学校词语教学要求的差距。
关键词:直观教学法;盲生;词语教学
盲校的语文教学要求之一:盲生能比较正确地理解所学词语,能阅读适合其年龄特征和文化水平的盲文书刊,理解主要内容,形成初步的分析能力。盲文属于拼音文字,没有生字障碍,教学的基点在于词语。如果盲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产生困难,就会影响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影响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一、盲生在词语掌握方面存在的困难
盲生学习的盲文是拼音文字,不像汉字可以以字表义,这给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上带来了困难,尤其遇到同音异义词,即声、韵、调语音形式完全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他们往往容易混淆,产生误解。如“数目——树木”“报复——抱负”“工程——攻城”“饿死——扼死”“饭钱——饭前”“一般——一班”“公鸡——攻击”等词语。在盲文中有很多类似的词语,它们的声韵调完全相同,但意义却不一样,这些词语容易造成盲生内容上的理解错误。
盲生失去了视觉形象,举止行动受到限制,生活面狭窄,孤陋寡闻,词汇贫乏,再加上当前缺乏工具书,没有盲文字典可查,读书不能自通,这就影响着他们词语的积累,词语的运用也感到困难,对丰富自己的语言往往也受到阻碍。盲文只是点位符型的拼音文字,不如汉字能以形会意,致使盲生独立理解课文发生了困难,不得不依赖老师的指点,这对盲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形成了障碍。
二、直观教学法在盲校词语教学中的运用
1.声响直观
声响直观就是运用实际的声音或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提供身临其境的声响环境来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盲生凭听觉获得的表象,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如,大海的波涛声,各种动物的叫声,狂风的呼啸声,各种交通工具的行驶、鸣叫声,不同性格、性别、年龄的人物的言语声调等等。例如,要让盲生掌握“闹钟、电话、门铃”这三个词语,可以先让他们认识这三样东西:触摸它们的外形,会说它们的名称,知道它们的用途;然后让他们听听这三样东西各自发出的不同的铃声;还可以用形容词和象声词来描述、比较三种声音的异同,使盲生对声音的知觉成为能理解的、巩固的。例如,对课文中出现的“失声痛哭”与“哽咽抽泣”,“冷笑”与“微笑”等词语,应该让他们听一听、辨一辨不同的声音,以此来区别其不同的意义。声响直观法的缺点是盲生只闻其“声”而不能视其“形”,因此获得的知识不全面、不完整,应与其他直观手段配合使用用以还其“形”,使盲生能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
2.实物或标本直观
实物或标本直观就是教师利用实物或标本指导盲生“观察”,从而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这是盲校语文教学中运用得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实物直观具有真实性、客观性,能使盲生头脑中的词语和具体的实物建立起联系。实物直观能使盲生建立真正的形象,也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有助于增强感知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大雁”一词时,在让盲生摸认大雁的外形特点和讲解它的特征后,即提出“大雁”这个词来。例如,教“大小”“轻重”这两个词语,可以通过实物来比较。例如,教“光滑”“粗糙”这两个词语,可以让他们触摸玻璃、麻布等物,从实际的感知中体会词义。这样,在盲生的思维活动中先有物体的完整形象,继而理解物体外貌的形态,他们的想象有了逻辑根据,就能牢固掌握词语的概念。
3.模型直观
模型直观就是教师运用实际事物的模型指导盲生触摸从而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有些庞大的和细小、远距离的和运动着的、变化的和危险的物体,如火车、山脉、地平线、云彩、天体、植物生长过程等等,盲生无法利用实物来理解这些词语,就需要运用模型直观。例如,在讲解《飞夺泸定桥》一课的词语时,通过直观泸定桥模型——两山之间有十三根铁链组成的“摇摇晃晃”的桥,桥下几十丈深的河面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从而加深盲生对“心惊胆寒”“震耳欲聋”等词语的理解。例如,在讲解肝、心、肺等,就可以运用模型,让盲生触摸,以增强对内脏器官的了解。模型直观可以避免实物直观的局限性,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模型与实际事物有一定的差别,要加以说明。
直观教学是提高盲生词语理解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是符合盲生缺陷实际的。正确选择广泛的直观教学手段,并在教学中作有效地运用,能够充分发展盲生的感官能力,可以帮助教师尽最大可能完成词语教学的任务,缩小与普通学校词语教学要求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赵树铎.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法[M].1版.华夏出版社,1994-04.
[2]沈家英,陈云英,彭霞光.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1版.华夏出版社,1993-02.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