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咯类抗真菌药不良反应分析

2016-05-04 10:53徐国防李晓华刘平李晓苏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

徐国防?李晓华?刘平?李晓苏

【摘要】 目的 探究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在应用时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对125例使用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口服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比例(68.8%)显著高于静脉给药(17.6%)和外用药(15.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中酮康唑、伊曲康唑以及氟康唑比例最高, 分别为32.0%、28.8%和19.2%。药物不良反应所累及系统中, 过敏反应比例最高, 为29.6%, 其次为消化系统24.0%。结论 采用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在治疗时会引发不良反应, 影响机体多个系统, 在使用时需要提高安全性。

【关键词】 吡咯类;抗真菌药;不良反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111

近年来真菌感染患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从而使得抗真菌药物的使用率也显著提高, 而吡咯类抗真菌药物的药物中毒比例最高[1]。三唑类和咪唑类是两种主要类型。酮康唑是咪唑类药物使用率最高的药物, 但是其中毒反应最为严重, 而益康唑、克霉唑等也是咪唑类药物, 但是其药物吸收效果差。三唑类药物中伊曲康唑、氟康唑都能够有效预防真菌病[2]。在本次研究中对收集的医药期刊中使用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12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6月~2015年6月收集的医药期刊中使用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125例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1. 2 方法 搜索各类期刊知识库, 搜集与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及其不良反应相关文献, 并且仔细阅读查并建立数据库, 统计分析文献中涉及患者基本资料、病情、用药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125例患者基本情况 口服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86例, 占68.8%(86/125), 静脉给药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22例, 占17.6%(22/125), 外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19例, 占15.2%(19/125), 口服用药导致不良反应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静脉给药和外用药,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125例患者不良反应药物分布 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中酮康唑、伊曲康唑以及氟康唑比例最高, 分别为32.0%(40/125)、28.8%(36/125)和19.2%(24/125)。见表1。

2. 3 125例患者吡咯类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系统 药物不良反应所累及系统中, 过敏反应比例最高, 为29.6% (37/125), 其次为消化系统24.0%(30/125)。见表2。

3 讨论

吡咯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广泛, 对多种真菌都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其主要作用机制为对真菌中自由白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14α醇类去甲基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从而能够生物合成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 对真菌造成通透性改变, 使得真菌细胞内物质流失, 最终杀灭真菌[3]。但是其具备较强抗菌性的同时也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4]。

在本次研究中, 口服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比例(68.8%)显著高于静脉给药(17.6%)和外用药(15.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口服用药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用药方式。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中酮康唑、伊曲康唑以及氟康唑比例最高。在本次研究中, 过敏是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 其发生率为29.6%。患者的过敏反应主要为皮疹、皮炎以及痛痒等;其次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占24.0%, 其中酮康唑的使用发生率较高, 其主要原因为酮康唑主要在肝脏中代谢, 其在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同时也对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系造成影响, 从而影响到肝脏功能[5]。

综上所述, 采用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在治疗时会引发不良反应, 影响机体多个系统, 在使用时需要提高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邸秀珍, 王睿.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与优化治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4, 37(7):545-548.

[2] 桂玲, 李文博, 刘东.武汉地区32家医院2009~2011年抗真菌药应用分析.中国药师, 2013, 16(12):1892-1894.

[3] 王芳, 卢旺, 李萌. 2007-2009年我院抗真菌药应用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3):324-327.

[4] 梁敏.不同抗真菌药对绝经妇女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5, 22(2):200-201.

[5] 晁娟.吡咯类抗真菌药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施.中国医药导刊, 2014, 16(8):1257-1258.

[收稿日期:2015-11-23]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
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对比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药治疗的影响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