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问题初探

2016-05-04 09:27魏凯
理论观察 2016年4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新疆

魏凯

[摘 要]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研究是促进民族团结教育科学化和合理化的保障。分析当前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坚持方向性与时代性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科学性与实用性统一的原则。从全面的考核评价目标、完整的考核评价内容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构建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4 — 0150 — 02

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是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起着导向激励、鉴定反馈的重要作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明确指出:“民族团结教育领导机构应当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年度考核制度,制定考核评估办法,加强对民族团结教育的监督检查。”构建适应新疆高职院校特色的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是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在驱动力,能够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民族团结教育走上科学化发展道路。“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模式研究”课题组在新疆3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在考核评价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有28.61%的调查对象认为考核评价体系不够科学,需要完善,只有34.51%的调查对象认为经常对民族团结教育进行督导检查。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工作亟待加强。

一、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内容缺乏针对性

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内容必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才能真正对民族团结教育过程及成果进行客观的度量和显现。当前,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内容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考核评价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不够全面客观。考核评价指标侧重于对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等基本理论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解读成果的考核,对具体教育实践活动缺乏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二是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内容设计较为陈旧,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缺乏时效性。考核评价内容大多延用传统形式,没有新时期赋予的新内容,而且大多套用行政机构制定的考核评价内容。

(二)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方式缺乏多样性

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这样才能体现民族团结教育的真实效度。目前,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主要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自上而下的形式进行,此形式更多地是终结性评价,这样使得评价结果以定性描述为主,显得较为模糊、抽象、笼统,而以定量为主的过程性评价相对较少。这种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缺乏客观性、全面性,难以直观全面的反映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质量,使得考核评价未能有效发挥其诊断和激励功能。

(三)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系统性

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各环节、各要素良性互动,整体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实现其应有价值。当前,虽然高职院校建立了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制度,从组织领导、宣传教育课程教学和学生活动等方面对民族团结教育开展情况进行考核监督,但考核部门普遍存在职权模糊、责任不明确、各自为阵的问题,考核评价体系普遍存在没有涵盖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等各个环节的问题。从而使得考核评价没有形成系统的考核评价工作流程和各环节联动的考核评价机制。

二、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的原则

(一)方向性和时代性相统一的原则

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论价值导向,又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实际和要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构建考核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党的民族政策是构建考核评价体系的依据,在构建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评价体系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以党的民族政策为依据。同时,评价体系的构建需与时代发展的进程相一致,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新疆民族团结教育发展的新变化、新情况和新要求。只有坚持方向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才能使考核评价既不偏离轨道,又能保持持续鲜活的生命力。

(二)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

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既要符合我国民族团结教育的一般性特点和规律,又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和高职学生的特点。一方面,要对民族团结教育所涉及的一般内容,比如主体、客体、内容、途径和方法进行考核评价。另一方面,在考核评价过程中要针对高职教育发展特点量体裁衣,体现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规律,直面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问题。因此,必须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此乃提高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可信度的前提条件。

(三)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

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既要符合科学要求,又要可操作易执行。科学性是一切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考核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工作的效果。只有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反馈才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评价的结果才具有可信性。实用性则要求制定的考核评价指标符合高职教育的特征,契合民族团结教育的特殊需求,具有可操作、可测和可行等特点。坚持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统一,是提高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有效性和针对性的必然选择。

三、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分析

(一)设定全面的考核评价目标

调查显示,当问到“遇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行时,会怎么做”,有52.38%的学生认为与己无关。可见,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并没有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为,这与考核评价目标设定不完善密切相关。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普遍注重对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评价,缺少对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及民族团结素养方面的评价。因此,考核评价目标应该以高职学生实际状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三个维度进行目标设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全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三个目标进行具体的设置和运行。三维度立体式目标的设定能够通过对学生践行民族团结的能力和提高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的素养的考评,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对民族团结理论的分析能力和对现实民族问题辨别观察能力以及践行民族团结的实践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功能,使高职院校的民族团结教育落到实处,达到实效。

(二)搭建完整的考核评价内容

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带有整体性特征的系统工作,这便决定了必须对其整个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的跟踪测评和考核。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领导。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组织领导体制是各项工作能否得到及时部署和有效落实的重要保证,是考核评价的核心观测点。重点应考察高职院校是否成立民族团结教育领导工作小组,设置办公场所;是否定期召开会议部署工作,通过制定民族团结教育方案,明确目标和措施;是否建立科学完善的工作体系。

2.宣传教育。开展宣传教育是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形式。考核评价主要应从内容、形式和手段等进行。重点考察高职院校是否结合学生特点,以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等为内容;是否以学校的校报、校园广播、网络、校园橱窗等为媒介,利用重要节假日、民族团结教育月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等平台;是否采取诸如主题教育、讲座、征文、座谈会、读书会、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

3.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渠道,在考核评价体系中要进行重点观测。考核评价主要应从课程设置、教师队伍配备、教学运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五个方面进行。重点考察高职院校是否按规定将《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设置为高职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是否按比例配备专业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在数量、学历、专业等方面符合标准;是否有充足的办公教研场所,健全的教学运行规章制度和足够的经费保障;是否重视课程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现的转变。

4.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工作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第一线和主阵地。考核评价主要应从班级管理、住宿管理、实习管理三个方面进行。重点考察班级管理中是否实行民汉合班,打造平等、多元、和谐、团结的班级文化;学生宿舍是否实行民汉合宿,打造相互尊敬、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的宿舍文化;学生下企业实习期间是否设置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惯。

5.物质保障。必要的物质保障是做好高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基础。考核评价主要应从经费投入、后勤保障、资助体制三个方面进行。重点考察高职院校是否设立专项经费并列入学校年度预算;是否开设少数民族食堂,根据民族饮食传统提供食物;是否建立少数民族学生资助优惠体制。

(三)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民族团结教育通过诸多要素的相互作用显现为多变而复杂的动态过程。因此,必须改变原来的单一考核方式,建立多元立体的考核方式。

1.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民族团结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其效果既显现于日常活动中,又体现在最终的结果上。因此,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要把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有机相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对民族团结教育各环节、各要素及其运行状态进行动态监测,又可以对民族团结教育成果进行最终鉴定,使考核评价更为全面、真实、客观。

2.定量与定性相结。民族团结教育的评价结果既要有价值判断也要准确可靠。因此,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要将定量与定性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定量评价可测直观的特点和定性评价归纳抽象的特点,在避免考核评价结果模糊不清、主观随意性强的同时克服考核评价的刻板和过度数字化,使考核评价更为科学、具体、有效。

〔参 考 文 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8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R〕.2009-12-29.

〔2〕王茂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王华敏.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2010,(10).

〔4〕程红波,杨杰.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时效性调查与分析.新疆社科论坛〔J〕.2011,(06).

〔5〕李斌.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有效途径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3,(03).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教育考核评价新疆
浅论民族团结教育由“宣传”式向“认同”式的转换
民族院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的途径研究
云南民族学院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任务驱动法在压缩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的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