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喜发
摘 要:教师与后进生交往时,要讲究策略,给予学生爱和尊重,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要会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素养;教师要会疏导,让学生在对话中净化心灵,树立信心;教师要会督导,让教师在治理中更新观念,为学生更好地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引导;疏导;督导;情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教育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健康、智慧的人生,让学生朝着成功前进,也可以扼杀人的创造力,使生命异化,甚至出现心理危机。笔者就教师与后进生交往中需要讲究的策略谈几点看法。
一、引导——在生活中提高素养
实现教育者在后进生教育方面的心理转化,必须引导其在转化生活中提高素养。班主任在新接一个班时,要与他的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条例,在制定过程中,可以利用班会课时间组织学生讨论,使班级每位成员逐渐明确责任、义务、自律、他律、个人、集体、法规、人情、合作、竞争等抽象概念。因此,班级管理条例制定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也是个人融入集体的过程。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优秀学生,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动作,都会在后进生的心弦上弹出一个音符。我校某教师听到某一课代表说:“有死猪没有交作业”。老师问:“死猪什么意思?”课代表说:“死猪不怕开水烫呗!”老师听后皱了皱眉头,及时利用晨会时间要求学生查词典,弄清“绰号”的含义,区别“爱称”和“诨名”的含义,强调要提倡在人与人之间多些爱称,不要叫诨名,叫诨名会伤人心。那个课代表知道自己错了,并向被叫“死猪”的同学道歉。而那位被叫“死猪”的同学听了也忍不住流泪了,从此再也未出现拖欠作业的情形了,后来他还被同学评为“进步生”,受到了学校的表彰。
二、疏导——在对话中净化心灵
现代教育强调师生的心灵沟通。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对话中净化心灵,加强疏导并且得法。某同学读高一时家庭祸不单行,父亲遇车祸不幸身亡,母亲悲痛成疾,自己左眼又出了毛病,精神萎靡,意志消沉,无心学习。班主任知情后,从校图书馆借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让他读,他读得很投入,不但从困境中重新振作起来,而且对学习生活又有了自信,学习成绩也有较大进步。
学校倡导每位学生都有一个与教师心灵沟通的小本子,学生不好意思当面给教师提意见,就写在沟通本上。教师当面批评学生,怕学生接受不了,就把希望学生改正的地方写在本子上。为师者只有学会思考,探索如何表达对学生的爱,并经常与之交流,走出办公室,聆听后进生的心声,感受他们的生活,才会从心底乐于接受后进生的意见,认真倾听后进生的诉说,让师生情感在对话中得以激发、接纳、融合、净化。教师要多利用对话的方式,看到师生在人格、性情、爱好、个性、兴趣、选择等方面的差异,从一点一滴去关爱后进生,当后进生乐于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那么你的净化心灵艺术也就快成功了。
三、督导——在治理中更新观念
在教学中,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南京市教育局正在进一步落实“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准有歧视、侮辱学生的的言行”规定,对违规教师要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师法》等法规加大处罚力度,与此同时,要加强督导,有治理中更新观念。
首先,要重视先进科学理论的指导。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书籍,认识到做好后进生转化的工作是学校全面贯彻方针、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教书育人是一部很大、很沉的词典,责任是这本词典里最重的一页。一个教师有责任心,有教育的良心,才可能有教育的爱心,而爱是教育的基础,爱是从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了,大家自然就会喜欢这个班级和学校,教师就会努力去教,学生就会努力去学。
其次,必须把转化后进生纳入对学校、教师的评价体系中。加大途径和渠道建设,使评价制度量化、科学化、规范化。教育是人和人心灵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加强转化工作力度,一方面能使教育者以真挚的情感去感化学生,从而使后进生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另一方面能在深刻认识和理解后进生基础上想方设法激发潜在情感,使他们早日成为进步生,乃至优秀生。值得一提的是,在评价后进生工作优劣时要情理并重,依理而言,理为准则,情为纽带。
再次,要督导教育者正身正人,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不要求立竿见影,急于求成,不能重复过时的理论,而是立足长效管理,使之逐步转化。学生成长需要鼓励,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失败或成功,都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也都可能成为新的动力。恳切的激励,能让失败者成功,一味地苛求与责难,会使成功的喜悦化为乌有。而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学生最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安慰、鼓励以及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每个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每天都是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未来的一步。教师的责任,就是使他们每一步都朝着成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