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结红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104)
江苏省中职物流专业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实施创新研究
童结红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104)
摘要: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是中职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要求学生全面了解贸易和运输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掌握货代基础的相关实践操作。通过对课程性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基于工作过程对国际货代实务课程实施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教材编写,教学工作,课程资源开发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建立等。以提高江苏省中职物流专业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业务技能。
关键词:物流;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实施
一、课程性质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是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在运输、国际贸易实务、物流专业英语等专业课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主要研究国际货物运输及代理实务的综合性应用课程。课程涉及国际贸易、运输、结算及保险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务知识,主要介绍了与国际货运代理业密切相关的海运、航空货运、陆路和国际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与仓储等业务。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要求学生掌握从事国际货运代理工作和进出口业务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包括国际贸易合同订立、合同履行、货物运输等。围绕特定岗位工作任务需要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实践中、在工作任务中有针对性地掌握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依据现行江苏省中职“2.5+0.5”培养体制,将本课程教学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第五学期),共安排80课时,其中理论课26课时,实践课54课时。
三、课程目标
课程定位为全面了解贸易和运输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掌握货运基础的相关实践操作。并通过强化实践过程,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按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熟悉货代对国际经济贸易活动、国际运输、仓储和物流等方面的影响,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本课程基本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货代的作用和社会地位,熟悉国际货代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实务知识;掌握国际货运中海运、航空运输、多式联运等相关知识和流程,熟悉提单、航空运单等单证流转;熟悉相关业务内容和流程图;熟悉货运保险和货代责任险知识;掌握海运、航空运输中运杂费的计算,熟悉货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索赔理赔知识。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要能准确掌握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经营范围;掌握国际货物运输过程的实务流程;掌握国际货运代理中各类信息、单据在公司内外流转的各种程序;能熟练登录主要专业网站、自主查询各类服务的现行价格、供求关系等信息;能根据发货人、收货人的委托,制定客户订单;能正确接受货主、承运人等客户的咨询;能准确制作海陆空运等重要单证;能熟练代办租船订舱、保险等业务,并能协调处理货运货损事故等。
(三)素质目标
使学生具备国际货代一线从业人员的上岗能力,即掌握货代实际操作能力,对国际货运代理相关知识的系统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国际货运代理各项业务的熟练操作能力,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国际货运代理人员从业道德、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在课题研究初期确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案,以项目化和任务驱动为基本特征,目的在于使教师按照企业实际来进行专业教学,学生根据岗位所需进行学习,完成学校与企业的衔接,彻底摆脱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按照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选取识别货代、国际贸易实务、海运、航空运输、陆路及多式联运、国际物流、货运纠纷及处理等常见工作过程作为学习内容并确立项目,在每一项目下根据需要设定若干任务,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货运代理实务课程内容
五、课程实施创新建议
(一)教材编写
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同时要充分体现强化实践操作的设计理念和目标。以长三角尤其是苏南经济背景为依托,江苏省内示范校的物流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合作共同编写,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与本课程标准相同,教材亦分为八个项目。教材应为校企合作的成果,不仅理念与素材来源于真实企业,而且有物流货代公司的货代人员直接参与审稿,确保教材表达精炼、准确、科学。
2.本课程实用性强,因而教材必须打破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建议在“以工作任务来驱动、以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工作岗位为载体”的理念指导下,突破传统教材的体例。本课程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即不仅强调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还强调学生个人适应社会变化和企业形式的实际需要。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减少理论阐述,通过案例导入、角色扮演、模拟场景结合多媒体等手段,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渗透。
(二)教学工作
1.本课程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将运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等知识与本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一起传授给学生。
2.由于本课程强调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有效吸收,除应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求知欲外,学生自主学习也很重要,可以利用调查、讨论和访谈等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启发、引导、创设条件和营造氛围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要求学生之间合作与互助。
3.实践课程的配合开展,如合同签订、履约、单证添置、货运纠纷的处理等都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或者实践教学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资源开发和实训基地建设
1.多媒体资源。组织骨干教师、行业专家,开发电子资源。本课程目前已经形成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案、课件、试题库和案例库,并开发参考文献、网络资源等内容,向全省的职业院校开放。
2.软件实训。经过近年来的建设,经江苏省物流协作组骨干教师的日夜奋战,凤凰创壹实训软件经历多轮开发、试用、修改之后,包括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等170余门课程的实训软件试用成功,将在江苏省内所有中职院校免费使用,这对于江苏的职业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
3.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手册。本课程实训指导书格式正确、内容全面,具体写明对学生的各项要求。学生实训前先看实用手册,减少实训中的错误操作,使实训教学顺利流畅实施。在实训完毕后,再通过实训手册练习复习实训内容、巩固教学效果。
4.完善硬件环境。在软件的基础上,应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很多中等职业院校很少甚至没有实训基地,生产实习的设备过于陈旧,面临淘汰的边缘,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只能是教师在“做中教”,而学生没机会在“做中学”。为此,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学校要自筹资金,添置、更新设备,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同时,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的校外实践提供条件,如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建立起“产销”关系,为职业院校学生开辟广泛的就业出路。
(四)师资队伍建设
1.职业学校教师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教师须具备一定的相关职业岗位的从业经验,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应当在选择教师的时加大实践水平的考查力度。
2.为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目前职业院校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但是还存在下企业盖章和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因此应形成计划、过程监控和结果全方位的监督和考核体系,确保每位教师每次都能有实际收获。对于物流专业教师,应该深入物流企业的货代岗位,自己动手娴熟掌握操作,加上自己的理论知识,真正地把握课程的精髓。
3.各学校要形成良好风尚,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大力发展科研,如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使学生受益。
(五)评价体系
1.评价依据。由重视结果转变为结果与过程并重,以往的评价是对“过去”的关注,新的评价理念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边学边评,是对学生发展、提高、未来的关注。如本课程的项目二(国际贸易实务)的评价表可以设计为表2:
表2 国际贸易实务任务评价表
2.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评价方法多样化。以往的评价只是用纸笔测验对学生进行评价,新的评价方法还应包括项目评价、阶段评价、学生分层评价等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与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33).
[2]张欣悦,徐文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技能课程标准建设初探[J].新课程研究,2014(2).
[3]何朝聪,华美莲.基于项工作任务的国际物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2015(3).
(责任编辑:张彤彤董博雯)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2-0146-03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5-2016年度“国示范”课程建设专项立项课题“《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核心课程及数字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的科研成果(课题编号:XHZX2015035)。
[作者简介]童结红(1972-),男,安徽安庆人,汉族,讲师,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学士,苏州大学法律硕士,研究方向:报关与国际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