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俄经济走廊区域冰雪产业合作浅析

2016-04-26 02:55张贵海
对外经贸 2016年2期
关键词:区域合作

张贵海

(1.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中蒙俄经济走廊区域冰雪产业合作浅析

张贵海

(1.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要:以中蒙俄经济走廊区域内的冰雪资源为依托,提出在区域内开展冰雪产业合作,充实走廊区域合作的内涵。对区域内各国冰雪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概括性描述,并探讨了合作开发的可行性。中蒙俄区域冰雪产业合作要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在资源、旅游、投资、服务和文化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协作,共同推动区域内冰雪产业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经济走廊;冰雪产业;区域合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内生产力得到极大释放,传统有形贸易的国际流动逐渐被生产力要素的多元化所取代,土地、资本和人力将会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国际平均劳动生产率伴随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区域性的产业“肥胖”和产能“旺盛”正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市场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无疑为低迷的国际经济局势注入新的活力。但纵观“一带一路”建设的空间布局,给人的直觉印象是以向西和向南为发展重点,而不牵涉向东和向北发展。2015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访蒙期间又提出了“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规划,东北亚部分区域通过“龙江丝路带”与国家战略有效对接,从区域经济合作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两个层面确定了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机遇。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背景下,研究各领域的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区域冰雪产业合作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产业界定

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丝路带,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在方位和空间上的延伸,是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双向延展和衍射。中蒙俄经济走廊位于亚洲的东北部地区,包括中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辐射辽宁省,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和兴安盟;蒙古国东部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欧亚铁路沿线辐射区域(见图1和图2)。该区域气候呈现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降雨量由西向东逐渐增加,是世界上人口较为稠密的区域之一。

图1 中蒙俄经济走廊范围

图2 龙江丝路带辐射范围

中蒙俄经济走廊涉及地区大多分布在温带、亚寒带和寒带气候地理范围,冰雪资源富集。从冰雪产业的社会属性分析,该区域可划分为冰雪核心开发区域和市场辐射区域。冰雪核心开发区域主要集中在走廊的中线,参照历史气象记录、雪丰度指标、区域经济和冰雪舒适度,其核心区域主要包括中国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的呼盟、蒙古国北部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辐射区包括我国的辽宁省、内蒙古中东部、俄罗斯乌拉尔山脉以东地区和堪察加半岛。在核心区域,冬季时间长、气温低,最低气温甚至达到零下40度,整个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为零下15度,雪丰度良好,具备建设滑雪场的气象要素和地貌特征(见表1)。

二、中蒙俄经济走廊区域冰雪产业发展状况

(一)冰雪产业的界定

凡以开发冰雪资源,并形成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要素的集合即为冰雪产业。它可分为四个层面:一是开发资源,二是制造产品,三是服务市场,四是挖掘与创造冰雪文化。开发资源是指对冰雪资源的直接开发,比如冰雕、雪塑、冰雪艺术节、冰雪游园会、滑雪场和滑冰场等冰雪景观形式。产品制造是指为人们适应冰雪气候和更好地使用冰雪资源而进行的产品制造,如为滑雪而制造的滑板和冰鞋,为防止冰雪侵入的御寒风衣,清扫冰雪的机械等。服务市场是指在区域内提供冰雪产品的配套服务,如设计规划和咨询服务等。冰雪文化就是对冰雪自然物的提炼和想象,赋予其社会含义,如影视、小说和动漫等,是冰雪派生出来的人文产业形态。

(二)冰雪资源禀赋及分布

冰雪资源禀赋是指在特定气候环境下,自然界自身要素形成的冰雪物质形态,以及人工合成的仿冰雪形态,如江河湖泊等水系形成的自然冰和天然降雪,依赖科技和设备制造的人造冰雪等。因此,可以从三个层面界定冰雪资源:一是自然冰雪,二是人工冰雪,三是仿真冰雪。这三种冰雪形态构成了冰雪资源禀赋内容。

中蒙俄经济走廊所涵盖的区域是冰雪资源富集区,在全球冰雪资源的分布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后贝加尔淡水湖是世界第一大内陆湖,淡水储量丰富。北半球自然形成了欧洲区、北美区和东北亚区三大冰雪板块。而中蒙俄经济走廊正处于东北亚的北部区域,具有气象和地貌的优势,为冰雪产业的后发优势创造了基础条件。自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冰雪产业格局开始向东北亚转移,按照雪丰度、产业发展适宜度、冰雪消费舒适度的指标评估,冰雪资源开发呈现出由东向西的阶梯分布格局,90年代起开始由中国、俄罗斯远东地区向蒙古国递进。受经济因素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和蒙古国的冰雪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三)区域内冰雪产业发展现状

1.中国东北地区及内蒙呼盟冰雪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历程相对复杂。对冰资源的开发较早,如对哈尔滨冰灯有规模地开发始于1963年,但受国家经济体制因素影响,冰雪产业化开发相对滞后,滑雪场的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冰雪产业走向世界舞台,是以1996年亚冬会为契机,至今中国冰雪产业已经扩展到半个中国。受资源和市场双重要素影响,在中国形成了三个冰雪产业板块,分别位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在各板块内,业内人士从产业集群效应视角确定了中国冰雪产业的三个发展极,即黑龙江亚布力、河北崇礼和新疆阿勒泰地区。近五年,区域内冰雪板块竞争激烈,产业细分化特征凸显,如在东北板块,长白山区域异军突起,赶超黑龙江滑雪行业的势头非常明显。

黑龙江省现有151家滑雪场,5家滑冰馆;吉林省有38家滑雪场,6家四季滑冰场;内蒙东北部有9家滑雪场,4 家四季滑冰场。这些滑雪场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区域和城市人口集聚区。目前,走廊区域内持续性滑雪人数约有200万,但如果把观赏冰雪的旅游者也计算在内,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据黑龙江省旅游局统计,2009年度春节黄金周黑龙江接待游客600万人次;2011年有8000万人次到黑龙江进行以冰雪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但是综合体育系统、旅游系统的统计资料和滑雪场的实际接待人数进行分析,笔者认为200万人尚不能构成稳定的冰雪消费群体。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可补充人数在不断增加,未来将会有大幅度增长。中国滑雪市场每上升1个百分点,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会放大5倍。目前,滑雪市场开发仍有很大的空间。总体而言,区域内的滑雪场建设起步晚,设施和设备相对简陋,也很不规范。除了黑龙江省和吉林省有几个大的滑雪场,其余很多都是“麻雀型”滑雪场,其中有些滑雪场仍在使用国外已经淘汰的器具,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滑雪产业的完整度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较尚有一定差距,但在国内仍处于领先地位,冰雪产业链已基本形成。特别是民族资本加快进入冰雪产业的制造领域,冰雪产业正在走出模仿和加工的低层次空间,向打造独立品牌过渡,如哈尔滨的雪场专用索道、牡丹江生产的造雪机等均已经走出国门,出口到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

2.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冰雪产业发展现状

蒙古国地处内陆,冬季气温低、风力较大,由于经济不太发达,其冰雪产业发展也相对落后,对于冰雪产业的开发基本停留在民族和民俗层面,如冰雪那达慕等,具有娱乐性、临时性和季节性,没有形成冰雪产业发展的稳固基础和市场氛围。2004年蒙古国航空公司有意向投建滑雪场,2007年有中国人在蒙古国投资建设冰雪乐园,但由于规模较小、市场容量有限,均没有引起国际雪联的关注。

俄罗斯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大部分国土集中在冰雪富集地区,在北高加索山一带有近似欧洲的滑雪环境和人文基础。2014年在索契举办了冬奥会,证明了俄罗斯的冰雪大国地位。但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由于地广人稀,经济集中度偏低,滑雪场建设未得到足够重视。堪察加半岛和库页岛的雪资源较为丰富,建设了少量滑雪场。俄远东地区有一批冰雪消费者,主要到欧洲和中国消费。在中国的黑河远东滑雪场、绥芬河国门滑雪场、亚布力滑雪场都有俄罗斯滑雪者,来中国的国外滑雪者中俄罗斯远东地区占比最高(见表2)。

表2 2014年五个区域的滑雪场和滑雪人数

数据来源:根据http://www.vanat.ch资讯整理。

三、中蒙俄冰雪产业合作的可行性

中蒙俄经济走廊区域内生产要素的互补性和流动性是区域内各地区发展战略的交集,特别是各地区的区位相近性、资源相似性、气候趋同性、消费差异性和文化多样性,决定了冰雪产业合作具有地域便利性、产业基础性、科技引领性和市场补偿性,因此在这一领域开展区域合作将使各国实现多赢。按照生产力要素说,土地、资本和劳动者构成区域内冰雪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提升中国滑雪场的建设水平,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和蒙古国的冰雪资源,将成为近二十年全球关注的产业高地。随着全球进入老龄化社会,滑雪人数出现下滑,区域内部分滑雪场面临生存困境,或外移,或转项。各区域的政府和企业正在想方设法推动“冰雪产业”持续发展。由于区域内各国冰雪产业发展的完整度不同,存在高低差别,互补性强,实现国际冰雪市场相互融合已是必然趋势。

东北亚是世界冰雪产业的后发区域,但中国黑龙江省的冰雪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可以进行投资和产品输出,解决俄罗斯冰雪产业“西大东小”的格局。据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几家滑雪场的统计,俄罗斯是两省最大的境外客源地。黑龙江省边境滑雪场的滑雪人数中俄罗斯人比中国人还要多。因此,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滑雪场具有一定的民众基础和市场需求。俄罗斯的冰雪资源丰富,既是冰雪体育强国,也是冰雪旅游大国,但目前其科技和制造能力尚未在冰雪领域得到充分发挥。由于先天性的工业结构空余,俄罗斯具有典型的虹吸效应,海外投资和产业投入不断向其倾斜,成为国际过剩产能的释放空白区。

在中蒙俄核心区域内自然形成了冰雪集聚区,大多数居民都属于原住民,基本适应这种冰天雪地的气候和环境,特别在冬季,居民缺乏消费的场所和活动,在天然环境中开发更多的冰雪资源符合属地居民的意愿,并能给当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变居民夏忙冬闲的生活习惯,形成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另外,开发冰雪资源不会影响气候和污染环境,容易被当地居民接受。

四、中蒙俄冰雪产业合作前景预测

对于走廊区域内的冰雪产业合作,特别是在冰雪产业薄弱区域,有些企业家已捷足先登,在蒙古国有两家滑雪场是中国人投资的,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堪察加半岛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区域,区域冰雪合作将迎来新的契机。由于区域内存在的民族、文化、政策、法律和社会风俗等差异,冰雪产业合作一定要有步骤地推进,避免一窝蜂、一阵风。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合作:

(一)贸易合作

区域内各国家的冰雪产业发展水平不同、进度不同、层面不同,一定会存在差异化的商品需求。从资源禀赋和绝对成本的角度,贸易是必然存在的,商品的流动必然会填充区域内的产业差别。比如,中国生产滑雪板的基材,原来是来自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木材产地,但中国木材限伐后木材产量减少,俄罗斯的木材就可以弥补市场供给的不足。中国的人力成本较低,而俄罗斯的材料充裕,在中国加工后销往日本和其他国家,是一种优化的贸易合作方式。另外,俄罗斯远东地区要加快发展,就应该“近水楼台”地融合产业,充实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服务合作

冰雪产业是一种复合产业,产业链较长,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到服务,各产业间跨度较大,而在滑雪场层面更注重的是服务。一些国家将滑雪场经营与旅游结合在一起,称之为滑雪旅游、滑雪体育等,将有形商品贸易变为无形服务贸易,把服务融合在商品里,增加了滑雪场的经营效益。滑雪场和滑冰场的经营与普通景观存在很大差别,投入和产出模型中有更复杂的多元因素制约,必须要充分评估文化和民族因素,在服务领域更好地拓展合作空间。

(三)资源合作

同一区域的资源一般具有相似性,但由于山地条件和气象变化,导致走廊区域内资源存在差异性。虽然都属于大陆性气候,形成的冰雪资源也“形似而神不似”。即便都是滑雪场的雪资源,也有硬雪软雪之分。贝加尔湖水质清澈,湖面广阔,生态完好,冬季的冰雪景观成为国际游人的心驰之地。阿穆尔河结冰后成为一条银带,创造出另类的旅游资源。每年各国滑雪运动员和滑雪者都会在不同的地域体验到资源的差异,也为各地的产业协作提供了机会。

(四)市场合作

所谓的区域合作,抛开政治限制,最终都落实在市场上。市场合作是区域合作的基本要素,封闭限制的市场行为是合作的绊脚石。冰雪市场合作的核心是要求生产要素在产业内和区域中自由流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区域内虽然只有三个国家,但覆盖区域广阔,具有民族多样性和信仰多元性,可以形成市场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和服务一体化。可从不同领域利益的角度,建立冰雪产业一体化,相当于欧洲的“汽车工业一体化”模式,隔离对其他产业的影响。一体化不仅不会削弱不同产业的发展,还会加快落后地域的发展步伐。

(五)文化合作

文化是产业的内涵,是产业发展的灵魂所在,产业开发和产品研发都离不开文化元素的渗透和浸染。不同民族的文化渊源反映到产业中就形成了产品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差异性。滑冰场和滑雪场的服务方式、冰雪产业的产品组合都与民族性息息相关,文化的传播是市场延展的触角,人们接受产品不代表接受文化。因此,基于文化包容的合作开发是市场终极的需求,文化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进行语言文字的传播,也可以是影像的扩展。比如,举办了16年之久的中国满洲里国际冰雪节,一直是由蒙古国东方省的巴山市、俄罗斯的后贝加尔边疆区政府和赤塔市联办,成为三国三边的国际合作盛会。冰雪仅是合作的实物形态,在形态上可以挖掘出内涵并创造出各种文化元素,并经过不同民族的理解和加工,成为区域共性的普世观念供消费者消费,进而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冰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淑梅等.欧洲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特点对我国的启示[J].东北亚论坛,2011(6).

[2]曹士云.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1).

[3]张晶主编.哈尔滨市旅游形势分析与预测(2012)[M].哈尔滨出版社,2012.

[4]张贵海.试论东北亚冰雪产业区域合作[J].学术交流,2013(10).

(责任编辑:乔虹陈鸿鹏)

中图分类号:F11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2-0008-04

[基金项目]2015年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经济课题(项目编号:15070)。

[作者简介]张贵海(1964-)男,所长,博士,黑龙江省科顾委宏观经济专家、冰雪产业专家,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冰雪产业方向)、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区域合作
新冠疫情下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研究——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为例
英国区域合作元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中国-中东欧国家次区域合作的经验与展望
基于ZADL联盟的低利用率文献区域合作储存研究
长三角区域合作
加强区域合作 统筹推进杭宁发展带建设
以区域合作平台促进县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以重庆市开县为例
聚焦美国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