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勇,汪红霞,李金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法律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以贵州警官职业学院为视角
杨天勇,汪红霞,李金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贵州贵阳550005)
摘要:调查及分析法律文秘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明确公安院校法律文秘专业的定位与培养目标,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人才培养改革的要点和开发项目化课程、制作专业学生学习手册、建立文秘实验实训室等专业建设意见。
关键词:法律文秘;专业人才;人才培养
汪红霞(1966-),女,贵州余庆人,贵州警官职业学院法律系副主任,副教授;
李金国(1965-),男,苗族,贵州雷山人,贵州警官职业学院法律系副教授。
目前,开设法律文秘专业的院校有四类:一是公安类院校,大多数是由法律事务专业分离出来的,这也是开设最久招生最多的一类;二是政法类院校,它们利用其法律专业底蕴开设此专业,招生越来越多;三是司法警察类院校,看到法律文秘的社会需求大而增设此专业;四是综合职业技术类院校,同样也是为抢占市场而设。公安类院校开设的法律文秘专业最早﹑招生最多,就业率低﹑失业率高,已经连续8年成为红牌专业。①红牌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中的前10个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资料参考了麦可思研究报告。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这个通知意味着法律文秘专业有可能关门大吉,特别是高职高专。如何自救就成了法律文秘专业人必须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寻求公安院校法律文秘专业的出路,专业改革与重建势在必行。
为此,我们对贵阳地区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律师事务所等用人单位进行了人才需求调查,对贵州警官职业学院部分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在校生进行教学效果调查,希望通过调查﹑沟通,从宏观上把握法律文秘专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及贵州警官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的现状;从微观上掌握专业人才需求的职业能力和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法律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意见与专业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一)法律文秘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及分析
1.现有文秘人才状况
我们调查了34家单位,县检察院与律师事务所拥有文秘人才在5人以下的有20家,占了调查单位的58%;县级法院拥有文秘人才在5 到10人之间的有1家,占3%;县级司法局拥有文秘人才在10人至30人之间的有1家,占3%;拥有文秘人才在31人至60人的单位有2家,占6%;有60人以上的单位有10家,占29%;拥有30人以上的单位均是公安机关(见图1)。
图1 现有文秘人才
2.当年需求文秘人才情况
我们调查的34家单位中,当年需求文秘人才1人的单位有3家,占8%;当年需求文秘人才2至10人的有27家,占79%;当年需求文秘人才51至100人的有3家,占8%;当年需求文秘人才100人以上的有1家,占2%(见图2)。
图2 文秘人才需求量
小结:从图1﹑图2可看出,一般单位现有文秘人员大多是5人以下,但有60人以上的单位在调查者中居然有10家之多。从表2可知,需求量最多的在100人以上,有1家,在51~100人的有3家,其它需求量在1~10人之间。
据调查知道,目前对法律文秘人才需求量最大的是公安机关。据公安机关有关人士介绍,每个公安派出所都需要1名文字内勤,县级以上机关需要5至9名。贵州省全省有10个地﹑州﹑市,86个县(市﹑区﹑特区),共有96个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如果取平均数为6,就需要576名法律文秘人员。全省有1460多个派出所,就需要1460名文字内勤人员。近年公安机关所进文秘人员不足200人。这样,全省公安机关欠缺法律文秘专业人才1800名以上。再加上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律师事务所等单位也需要懂法律的文秘人员,这样全省需要法律文秘人员将3000人以上。如果按此数计算,每年招200人,而且这200人都进公安机关,10年后,加上自然减员和职位增加,这个专业还可按每年招生100人的规模继续办下去。
(二)用人单位对法律文秘人才规格的调查
对法律文秘人才规格的调查,我们调查的是29家已经接收或愿意接收贵州警官职业学院法律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单位。
1.对性别的要求
在调查中发现强调文秘人才要招男性的有7家,占调查总单位的24%;强调要女性的有1家,占调查单位的3%;男女皆可的有21家,占调查单位的73%(见图3)。
图3 用人单位用人性别要求
2.法律文秘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调查中获悉,29家用人单位中有20家认为:法律专业知识﹑秘书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在法律文秘专业中是一样的比重,是最基本的知识,占69%;其次是文书写作知识,占62%(见图4)。
图4 法律文秘专业最基本知识
3.秘书类型
从用人需要的秘书类型看,首要的还是文字型;其次是综合型,即是文字型﹑管理型与服务型的综合;再次是管理型,占21%(见图5)。
图5 最为需求的秘书类型
4.品质素质要求
用人单位最注重的素养是专业素质,占76%;其次是道德与法律素质,各占58%(见图6)。说明用人单位还是希望招的人能做事,并且是在法律精神与道德立场下做好工作。
图6 文秘人才的品质素质
5.能力要求
65%的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是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其次是人际沟通能力,占58%。而法务实践能力只占18%,说明用人单位并不认为法律文秘专业学生的法务能力很重要(见图7)。
图7 文秘人才的能力要求
6.秘书岗位类型
用人单位所用法律文秘人才最多的岗位是办公室文员,占81%;其次是档案管理员,占31%(见图8)。
图8 文秘岗位分布
(三)对本专业教学相关问题的调查
关于本专业教学与管理上的问题,我们向100名毕业后已工作或正在实习的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4份。
1.对法律文秘专业的评价
毕业同学中觉得法律文秘专业非常好的只有29%,觉得好的有27%,觉得一般的有44%,认为不好的为零。这说明对本专业很有信心的人只是少数,还有相当部分的同学对本专业没有信心(见图9)。
图9 学生对法律文秘专业的评价
2.专业知识对工作的帮助
调查中回答毕业后在工作(或实习)期间,能经常用到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只占31%,偶尔用到所学知识的却占49%。说明毕业生专业对口性很差,同时也说明,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内容与社会实践有很大距离(见图10)。
图10 课程对工作的帮助
3.对工作帮助最大的课程排列
91%的人认为,对自己工作最有帮助的是公文写作与办公室事务,并列第一;排列第二的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有89%的人认为对自己工作有帮助;法律事务课程排列第三,占84%;时间管理课程排列第四,占58%①(见图11)。
图11 对文秘工作帮助最大的课程
4.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生认为学院在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排列情况:首先,62%的人认为专业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专业实验设备;其次,55%的人认为是缺少实践教学环节;第三,52%的人认为是教学方法单一;第四,48%的人认为是教学计划不合理(见图12)。
图12 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5.毕业生的建议
有88%的毕业生都认为,本专业要加强学生就业培训。原因可能是就业辅导课程内容与大多学生要求的公务员考试内容联系不紧密。有48%的人认为应加强学院学风建设。看来,学风建设应引起学院领导的重视(见图13)。
(一)人才培养改革的指导思想
1.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明确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需求质量观为依据,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够用﹑技术应用能力强﹑专业口径适应,具有服务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2.坚持德育为先﹑能力并举的教育方针。德是人以立世的基础,所以要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构建有机联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整体优化的教学体系,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3.加强职业基本能力训练,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职业基本能力是职场生存的根本,专业实践能力是职场竞争的核心。人才培养中既要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把基本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又要注意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压缩专业理论课程,增设专业实践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单独设立综合性﹑设计性实训课,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
4.贯彻工学结合思想。工﹑学﹑研结合是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的基本途径,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要注重工﹑学﹑研结合,主动到司法系统﹑基层政府﹑企事业单位参加实践,使人才培养方案既符合教学规律,又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努力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5.从实际出发,突出专业特色。尊重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尽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突出应用,发展个性,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
(二)法律文秘专业的定位
贵州省开办普通文秘本科的有1家,普通文秘专科的有3家。贵州警官职业学院是贵州省唯一的一所公安类高职院校,在全省范围内只有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开办了法律文秘专业,按道理我们应该有优势,但是,从上面调查数据可以得知,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清,人才培养模式背离职业岗位需求。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目标,这是目前全社会的共识。所以,要做好法律文秘专业建设,必须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定位本专业,这是第一步。
通过网络调研,一般把法律文秘专业定位于法律与文秘的综合,培养法律与文秘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各有特色,具体培养模式分为3类:第一类以警察学院为主,如四川警察学院﹑吉林警察学院,所开设的法律文秘专业侧重于公安,名称为安全文秘;第二类是政法类﹑司法警察类院校,如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法律文秘专业侧重于培养书记员﹑速录人才,类似于贵州警官职业学院的书记官专业;第三类是综合职业技术类院校,如北京工业职业学院﹑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等,主要培养商业﹑企业的文秘人员。
那么,贵州警官职业学院法律文秘专业应如何定位?是在上述类型中选择,还是另找出路?
从调查中知道,贵州警官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公安系统,在其它行业从事其它工作的只是少数。政法系统用人单位对法律文秘专业人才的要求:一是最基本知识要求,主要是文书写作知识﹑法律专业知识﹑秘书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二是最看重的能力是口才﹑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三是需要最多的岗位是办公室文员。由此,公安院校的法律文秘专业应定位为政法系统办公室管理与服务人员,即司法行政秘书。
法律文秘,法修饰文,文是核心,法属视野,拓展为公务员。公安院校的法律文秘专业定位为行政秘书的好处是,培养的目标虽是政法系统的行政人员,却与政府行政执法人员﹑一般公务员相当。换句话说,毕业生既可进政法系统,也可进政府系统。这样就拓宽了毕业生就业面。
(三)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人才培养规律,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
1.抓“基础”﹑强“核心”,走“根深干壮”﹑“基厚道宽”的课程建设之路
现代社会用人的原则认为,个人综合素质和工作态度比学历和资历更加重要。学历或资格不能代表将来,社会想要的是能支持员工持续发展的能力。
抓“基础”,就是抓职业基本能力。职业基本能力是从事某个职业所应当具有的能力。社会对劳动者提出的是职业能力深层次结构的要求,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①中国职业核心能力网,http://www.hxnl.cn/a/hudong/peixunzhinan/2011/1029/345.html。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称之为“关键能力”;在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也有人称它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之为“基本能力”,在全美测评协会的技能测评体系中被称为“软技能”;香港称之为“基础技能”、“共同能力”等等。职业核心能力是成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地区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分为八项,称为“八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法律文秘专业的定位是办公室管理与服务人才。办公室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培养,除重视上述8项能力外,要突出的最基本能力是: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管理能力﹑办公自动化能力等。对这些基本能力,对应地开设相应的课程,并通过各种活动保证这种能力培养的实现。比如,写作能力,除开设了《秘书写作》课外,还要求学生在每学期开学初要制定学习计划,学期结束时要写学习总结,并开展各种社会调查活动,撰写单项调查报告,毕业时要求撰写的专业论文是综合性实地调研报告等。
强“核心”,就是要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培养职业核心能力。行政秘书的职业核心能力就是“办文﹑办会﹑办事”的能力。我们认为,社会对职业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就是指职业能力结构中的专业核心能力,它是职业能力结构的核心,是支撑整个职业能力的基础。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主体通过基本能力的整合﹑凝练﹑提升而来,因而职业者必须首先积累基础能力,不断提升基本能力,否则,职业核心能力就难以形成。通过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外,举办辩论比赛﹑模拟法庭比赛﹑档案整理比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办文﹑办会﹑办事”的专业核心能力。
2.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抓手,形成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职业人的特征是:拿到任何一个任务或项目,立马就能行动并完成。因为职业人心里清楚目标在哪里,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就能达成目标。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这样的职业人。
一方面,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兼顾学校学习课程和校外见习﹑实习课程;另一方面,在教学模式上,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指引设计教学。
一是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 “三阶段层递式”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在职业行动领域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法律文秘类岗位能力﹑岗位素质要求,构建实践教学“三阶段层递式”课程体系。“三阶段”即认知实践阶段﹑专项实训阶段﹑综合实战阶段,具体包含认知实践﹑专项技能实训课程﹑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专业综合实训﹑校外顶岗实践﹑毕业实习为内容的层递式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法律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三阶段层递式”目标体系(见下表)。
实践阶段 实践形式 实践内容参观见习了解秘书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流程,认知秘书职业岗位工作环境。认知实践阶段校内顶岗实践校内各部门跟班实践,零距离接触基础的文秘工作,如接打电话、文字处理、办公软件使用等,加强职业认知。暑期工学结合社会实践(第一个暑假)通过社会实践,锻炼秘书岗位需具备的一般能力,如口头表达能力、社会调查能力等。专项技能实训专项实训阶段集中训练秘书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演讲与口才训练、汉字录入训练、形体与气质训练、速录速记训练、办公自动化训练、秘书礼仪训练等。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秘书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课程,包括秘书职业认知与实务操作、秘书写作、现代档案管理等。法律文秘专业综合实训通过典型真实任务,综合训练办文、办会、办事技能。暑期工学结合社会实践(第二个暑假)综合实战阶段由学生自主选择司法系统、政府、企业单位进行秘书相关岗位工作实践,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能力。校外顶岗实践学校联系单位集中实践与学生自主选择分散实践相结合,指导教师全程跟踪管理,秘书真实岗位顶岗实践。毕业实习 司法系统、基层政府、企事业单位实习。
二是以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构建“双平台﹑双顶岗”课程实施体系。通过校内专业实训室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相关社会单位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根据法律文秘专业特点,实践教学实施利用课内课外两个平台,顶岗实训采取校内顶岗和校外顶岗两条路径。
法律文秘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示意图
三是以法律文秘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测试﹑操作﹑作品展示﹑项目设计等评价方式,既有教师评价﹑行业企业评价,也有学生自评和互评,特别是强调能力评价﹑个性化评价﹑创新能力评价。此外,还将学生参加技能证书考证﹑实践创新活动﹑技能大赛等成绩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中。
3.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管理人员为辅助,建立主辅联动的实践教学机制。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工学结合是结合工作的学习,是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育模式。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里的工与学是相关联的,“工”是手段,“学”是目的。要实现以上设计与理念,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所以需要建立联动机制。主讲教师设计﹑编制专业活动指南,管理教师负责监督学生完成训练活动,相互配合完成培养任务。
(四)课程结构体系与课程模块
前面说过,法律文秘,法修饰文,文是核心,法属视野,拓展为公务员。修改后的教学计划,既要符合培养政法系统行政文秘的目标,又要突出社会普遍要求的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一般情况下,高校人才培养计划都要建立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拓展课程3个教育平台组成的课程结构体系,在每个教育平台下建立若干课程模块。
1.必修课程教育平台
必修课程,是本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课程,旨在传承和发展专业知识,培养和训练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实现“三能三会”和“三强”①我们把合格秘书应具备的能力,概括为“三会”、“三能”。“三会”、即会写作、会交际、会实务;“三能”,即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干。“三强”,即公文比人强、办会比人强、做事比人强。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第一,公共必修课程模块。该模块课程为全院性公共必修课程,旨在传承人文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培养获取知识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提高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增强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该模块应包括:入学教育与军训职业规划﹑钢笔字快写﹑中英文打字训练﹑警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政策与申论热点﹑贵州省情与公考常识﹑大学语文与申论写作﹑公考逻辑推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第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为专业所属学科领域内基础性的课程群,原则上按照学科大类设置,提倡引进“植入”优秀基础课程,积极开发教学改革示范课程,其作用是为学生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基础课程应设置:秘书职业概论﹑办公自动化﹑汉字速记训练﹑秘书英语﹑秘书口才实务﹑秘书礼仪训练﹑公关与沟通﹑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行政管理实务﹑信息与社会调查等10门课程。
第三,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是课程体系中具有必要性﹑生成性和发展性的专业知识所组成的课程群,原则上参照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规范指导性意见设置,其作用是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素质,保证专业培养基本规格。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司法秘书实务﹑秘书写作实务﹑民法理论与实务﹑刑法理论与实务﹑行政法理论与实务﹑诉讼法原理与实务﹑司法笔录训练﹑法律文书实务﹑文书与档案管理﹑书记员工作实务﹑顶岗实习﹑毕业调研等12门课程。
2.选修课程教育平台
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补充。包括公共选修课程模块与专业选修课程模块。
第一,公共选修课程模块。该模块课程为全院性公共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体育类和工具类系列专题性选修课程,各类系列课程设置由学院统一规划﹑统一开课。备选课程一般有:普通话训练﹑美学原理与艺术欣赏﹑文学欣赏﹑心理学﹑儒家经典导读﹑中国传统文化讲座等。
第二,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程是培养学生专门技能﹑促进专业方向性发展的课程群。强调就业导向,面向区域司法系统﹑基层政府﹑企事业单位,确定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标准,提倡开设应用性﹑创新性的示范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能力和职业发展方向选取某个专业方向修读。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不得少于4门。备选课程一般有:合同法实务﹑经济法实务﹑侵权法实务﹑商法实务﹑知识产权法实务﹑劳动法实务﹑谈判实务﹑会展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会计基本知识等。
3.拓展课程教育平台
拓展课程教育平台,旨在将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和校园文化融为一体,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科学知识﹑社会知识与创新创业体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科技兴趣﹑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精神。由素质拓展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创新创业拓展模块3个模块组成。
(1)素质拓展模块。一是以大学生愿景计划与职业规划为抓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大学生成长特点和专业教育规律,有效利用第二课堂,活化隐性课程,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和知识渠道,积极组织传统文化读书活动和专业书籍读书活动;二是积极引导学生组建专业性﹑技能性社团,指导学生开展讲故事﹑演讲﹑辩论比赛等活动,课内育人与课外育人融通互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三是以爱心感恩教育行动计划为抓手,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等形式的公益活动和“三生”(生命﹑生活﹑生存)教育活动。
(2)专业拓展模块。开展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一是倡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第一学年的寒暑假到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见习,第二学年寒暑假到法院﹑司法局见习,第三学年实习,由学生自由选择;二是积极组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大学生学习动力调查,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法律文秘专业相关问题的调查﹑法治建设问题调查等;三是积极开展秘书基本技能比赛,如打字比赛﹑秘书技能比赛﹑模拟法庭比赛等知识性﹑专业性﹑技能型活动;四是开设多媒体制作技术﹑网页制作﹑调解员技巧﹑法律文化等讲座。
(3)创新创业拓展模块。一是以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为依托,根据职业发展要求,组建技术应用与研发﹑创新创业等活动团队,结合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学术文化交流,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参与教师课题研究活动,参与挑战杯﹑科普大赛等科技应用与研发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是结合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及就业创业特点,组织开展就业文化﹑创业文化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规划等大赛,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一)开发项目化课程,转变课程模式
专业建设的关键是设计好教学计划,但核心问题却是课程开发。课程开发又称课程编制,是指产生一个完整课程的全过程。它包括4个方面: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确定与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1]鉴于传统学科性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中知识本位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高职院校的法律文秘专业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面向不清晰﹑与工作岗位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法律文秘的实用性未能显现,造成所培养的人才不能高质量地满足岗位需求,最终导致人才供需脱节。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向是建立“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其核心是要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便使学生具备从事职业所必需的综合能力与素质。[2]因此,开发高职性质的法律文秘专业课程,必须摒弃一切旧的教育教学观念,以现代丰富的课程理论做支撑,突出高职教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特征,进行课程模式的彻底转变。
1.坚持项目化课程模式,开发专业课程群
所谓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3]项目化课程是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志群博士认为,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本质特征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里蕴藏着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内容的重大变革。[4]
如何开发一门项目化课程?项目课程开发就是要依据工作任务设置课程。一般要根据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与岗位要求,对社会调查确定哪些常规性﹑典型性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涉及到哪些知识与技能,这就是完成任务的条件,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去建构这些知识与技能,并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去完成工作与任务。项目课程不仅可以应用于问题解决中,而且可以应用于任何执行意义上的任务。由于在教学实践中随时引入来自行业的真实项目是不现实的,因而,项目不一定是真实的,它可以是模拟情境的项目,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项目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做事能力或服务能力,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反思习惯与问题解决能力。[5]项目课程的重要功能是整合理论与实践,联系理论与实践的逻辑纽带是实践性问题,是产生于工作实践﹑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进行思考的问题。因此,项目课程群开发中必须重视实践性问题的设计。[6]
2.通过项目化课程的开发,形成良好的教学团队
课程开发是个系统工程,一般要经过职业岗位分析——课程规划——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教学手段——考核体系等环节的设计设想。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学院政策支持﹑校局合作﹑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才能完成。课程开发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教研室的事。项目课程的开发中专业教师是主力军,但由于其自身在企业(行业)工作阅历和经验不足,无法从工作岗位﹑学生本体﹑教学要求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所以需要建立教学团队。在这个教学团队中,以学院专业教师为主体,并发挥行业专家的作用。这样可以避免专业教师自身工作经验的局限性而造成课程项目以点带面。老教师带着年轻教师到行业调研,与行业中人讨论,对一个个问题反复斟酌,教学团队逐渐形成,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3.通过项目课程的开发,形成项目教学模式
项目既是一种课程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项目课程在开发过程中,本身要设计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教学手段等,自然而然就形成了项目教学模式。项目是指工作中需要完成的一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工作任务。项目教学法是师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中从制定计划到实施计划和实现目标直至成果展示都由学生自己完成。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7]项目教学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项目实践活动的主体,在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体验到创新的艰辛与乐趣,一方面培养了信息处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培养了与同事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
(二)制作专业学生学习手册
为让学生进校后,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本专业的有关情况,应当编写《法律文秘专业学生学习手册》。手册应包括以下内容:
1.法律文秘专业是什么专业,培养目标是什么,就业方向是什么;2.在校期间要开设哪些课程;3.在校期间要开展哪些活动;4.在校期间要阅读哪些书目;5.在校期间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等。
(三)建立文秘实验实训室,完善教学条件
1.建立校内实验实训室
在调查毕业生时,其中“您认为在所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结果排在前两位的是:“缺乏专业实验设备”(占20%),“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占18%)。由此可见,学生希望有专业实验设备供他们练习,有更多实践教学课。因此,建立实验实训室是法律文秘专业建设中重要而迫切的事情。
建立校内实验实训室,可采取多方协作﹑争取外援,走内涵式发展的基本方针。目前需要建设的实验实训室有:秘书工作实验室﹑现代办公中心﹑会议演练中心﹑文字处理工作室和秘书工作校内综合实训室。所建实训场所要能够满足不同实训教学环节的要求,以其正式专业工作人员为实训指导教师,学生在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下,有序接受实训,完成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
2.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根据职业岗位群或专业技术领域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整合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广泛开展校局合作,大量扩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外延,以充分满足实训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程开发基础[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08.
[2]徐荣宽.对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5).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4]杨静.职业教育教学与课程建设的理念与实践,[EB/OL].[2015-10-09]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09022300019&cata_id=n124.
[5]蒋庆斌,郝超.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开发原则与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
[6]陶振琴.项目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之研究——以高职商务日语专业为例[D].苏州大学,2010.
[7]胡庆芳.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65.
责任编辑:安国江
A Study on the Reform of Legal Secretary Cultiv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uizhou Police Officer Vocational College
YANG Tian-yong, WANG Hong-xia, LI Jin-guo
(Guizhou Police Officer Vocational College, Guiyang 550005,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social demand for legal secretaries and relevant analyses, the thesis aims to clarify the police colleges' orientation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for the specialty of legal secretary,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main points in the reform of legal secretary cultivation as well as offers the proposals to develop projectbased curriculum, making specialized study manual and build experimental training rooms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legal secretary.
Key words:legal secretary;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of talents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95(2016)02-0113-11]
DOI:10.13310/j.cnki.gzjy.2016.02.018
作者简介:杨天勇(1966-),男,贵州遵义人,贵州警官职业学院法律系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