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龙,黄亮国,胡祥敏
高职教育中教学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研究
许振龙,黄亮国,胡祥敏
摘要:在高职教育中,教学企业是一个典型的多主体多维的利益相关者组织。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学企业为例,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对多主体进行分类,尝试理解参与主体的行为动机,分析多主体的利益需求、交互、冲突,确定优先度,协调多主体之间的利益,为教学企业长期稳定地运行建立有效的机制。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企业;利益相关者;多主体
高职教育中存在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办学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没有真正践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教学企业是解决这些瓶颈问题的重要途径。[1]广东科学技术学院已成功建立科瑞SMT教学企业、迪威汽车教学企业、金威数控教学企业等。[2-5]目前,教学企业通过学校专任教师、企业高工两支队伍,学校与企业两个阵地进行人才培养,按市场机制运营和管理,集生产运作、实训教学、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学校的教学活动、企业的生产运营、政府的社会服务、行业的人才平台等多主体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可以说,教学企业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一方面,教学企业发展需要多个主体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教学企业发展需要满足多个主体的需求或期望,构成了互动的循环,如图1所示。不同利益相关者有着不同的利益需求,且对各种利益需求存在差异。所以教学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多个主体的动机及相关利益分析显得非常重要。因此,笔者拟从利益相关者分类理论出发,对多主体进行分类,理解参与主体的行为动机,分析多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确定优先度,从而建立多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
企业中,利益相关者与股东是相对应的概念,或指股东以外,其他与企业利害相关的人或组织。高等教育中,利益相关者理论同样适用,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同意这一观点。[6-8]教学企业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教学企业的各个利益主体同时兼顾着多重的利益角色,呈现多维关系网络。如学生在教学企业中,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产品,是企业的工人,同时,还是教育的消费者等。高职教育教学企业涉及到政府、学校(行政管理)、教师、学生、企业、行业、家长、公众等多个利益相关者,形成基于合作的、多元的、多维的关系网络,最终目标是建立符合共同利益、自主合作的、多主体的高职教学企业运营机制。
图1 教学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多维关系
美国学者Mitchell和Wood仔细研究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的脉络,归纳出27种具有代表性的利益相关者定义,并提出区分利益相关者的三个维度:(1)权威性(Power),指具有影响组织决策的地位、能力及相应的手段;(2)合法性(Legitimacy),指被赋予法律意义上或者特定的对于组织的索取权;(3)紧迫性(Urgency),指立刻引起组织高层的关注度。可以通过评分法对利益相关者三个维度进行评估,每个利益相关者至少应该具有其中的某一维度,采用强、中、弱进行度量,并据此分成三种类型:(1)确定型利益相关者,同时拥有权威性、权力性和紧迫性,至少两个维度度量为强;(2)预期型利益相关者,至少拥有两个度量为中的维度;(3)潜在型利益相关者,至少拥有一个度量为中的维度。确定型利益相关者应给予最高的关注度,对其要求应最优先地给出明确、及时的回应,否则有可能对教学企业目标的实现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期望型利益相关者也应被管理者关注,他们可能再获得一个维度会变为确定型利益相关者,他们有动机去寻找第三个维度。而对于潜在的利益相关者,则可以给予较低的关注度,他们暂时还不会对教学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教学企业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最终目的是争取多个主体对教学企业的广泛支持。根据分析结果(见表1):(1)学校、教师、学生、企业、政府为确定型利益相关者;(2)行业、家长为预期型利益相关者;(3)公众为潜在型利益相关者。
表1 教学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三维度量
教学企业是一种介于“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各利益相关者在教学企业中都有投入并承担一定的风险,也会向教学企业索取应得的权益。各利益相关者参与教学企业的行为动机主要是:(1)政府行为动机。为了满足社会成员对高职教育的公共需要,也是为了弥补个人和企业教育投资的不足,更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在整个教学企业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学生和家长行为动机。通过投入与接受高职技能教育完成劳动力的再生产,从而获取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益,同时满足精神上的需要;(3)企业和行业行为动机。企业对投资收益的追求主要是货币性的利润,也有非货币化的心理满足与精神享受。教学企业投入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收益,对企业职工的在职培训,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声誉和树立企业形象。教学企业与学校的研究平台也是教学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是指利益相关者对教学企业在服务、经济、功能、情感等方面期望,或是对其创造价值的一种期望,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关注的问题也不相同。理论上,教学企业运营过程中要平等地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主张,但在实践中,由于资源、时间、精力等问题,教学企业不能做到同时、同等地处理所有的权益主张。完成利益相关者识别及分类,就需要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所有权益主张进行优先级别排序,权威性、合法性和紧迫性等三种属性,是教学企业对彼此冲突的权益主张进行优先级别排序的基本依据:(1)权威性。权威是合法的力量,是一种社会关系,一个主体可以强迫另一主体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对于所面临的彼此竞争的诸多权益主张,给定其他条件不变,教学企业应当优先满足有更大权威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主张,遭受的损失较小,绝对权威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主张必须最优先考虑,否则教学企业可能遭到无法承受的损失,此时教学企业的选择是“不得不”;(2)合法性。合法性是利益相关者权威的重要来源,是普遍接受的观念或者价值体系下社会一致性,权益主张的合法性程度越高,表明该主张为社会更广泛地接受,其合法性所能诉诸的规范性力量越大,权威就越大。法律意义上合法的权益主张由国家强制力充当其最后的主张者,应予以最优先的满足,否则将受到国家强制力的惩罚;对于法律意义上不合法的权益主张,教学企业可以借助于国家的权威拒绝予以满足,教学企业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3)紧迫性。紧迫性是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主张引起立刻注意的程度,也可以表示为某利益相关者因其权益主张被教学企业延迟处理所遭受的损失。教学企业确定利益相关者权益主张的优先排序时,应综合考虑其权威性、合法性、紧迫性,并按一定优先权重排序。如果权益主张的合法性程度不高、紧迫性程度不强,利益相关者拥有对教学企业的更大的权威并不意味着对教学企业有着更大的现实的或者有计划的影响。因为权益主张不紧迫,利益相关者没有积极性对教学企业施加影响;所提出的权益主张不合法,教学企业也不会接受。
利益冲突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彼此之间基于利益矛盾而产生的利益纠纷和利益争夺过程,分为对抗性利益冲突和非对抗性利益冲突。教学企业具有多个利益相关者,其权威性、影响力、合法性和紧迫性各不相同,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有多种权益主张,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权益主张可能有冲突。教学企业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冲突属于非对抗性利益冲突,是根本利益一致的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冲突双方可以通过协商、对话、调整原有的利益结构加以协调:(1)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与教学活动的公益性冲突。追逐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但教学活动本身是公益的,教学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然会因教学活动而带来一些损失,而教学活动也会因企业的逐利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2)学生就业多样化与教学企业产品单调性和岗位局限性冲突。同一专业学生就业面对各种各样的企业和岗位,而教学企业的产品相对单调,岗位简单,有限的教学企业与学生充分训练的渴求也是一大矛盾;(3)企业生产的成熟性与学生技能实验性冲突。企业工人生产工艺是成熟的,而学生的技能是带有实验性、尝试性的,教学活动产生大量的不合格产品或次品。还有,政府的税收与教学企业营业收入的准公益性之间的冲突,教师教学的单一性与企业岗位的复杂性冲突,企业产品的升级与教学的相对滞后性之间的矛盾等。
利益相关者管理问题是一个协调和平衡的问题。利益协调是指为了某种目标,对人们的利益观念、行为和相互关系进行的自觉的、有意识的调整过程,具有目的性和变动性。利益协调的过程其实就是人们对彼此之间利益关系进行重新调整并使之秩序化的过程。教学企业利益协调的基本途径:经济途径、观念途径、制度途径,三个途径应有机统一起来,相互协调。[9-12](1)理念创新。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教学企业是一种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办学定位要考虑多主体的利益,教学企业培养学生什么能力、怎样培养、为谁所用;(2)经济协调。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教学企业投资体制,多主体投入,政府与企业双方共同投入。以财税政策等举措激励企业积极参与教学企业。加强经费管理,拓宽投入渠道,健全公共财政投入机制;(3)制度协调。应当通过建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机制,还应当通过推动地方法律法规建设,落实教学企业办学模式的法律保障体系的完善。为此,我们制定了《教学企业管理章程》《教学企业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教学企业教学组织与管理实施细则》《教学企业员工守则》《教学企业绩效方案细则》等来协调和平衡各个相关者的利益。珠海市出台的《珠海经济特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草案)》规定,校企合作企业依法享受4项税收优惠政策:(1)企业支付的学生上岗实习报酬;(2)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和职业教育事业的公益性捐赠支出;(3)企业校企合作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用;(4)企业设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实践基地的,学校自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教学企业是多个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下的多维组织,笔者尝试对多主体进行分类,理解参与主体行为动机,分析多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确定多个主体的优先排序,建立多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切实为教学企业稳定地运行建立有效的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晓.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刘毕贝,赵莉.社会创业视角下的高职院校管理创新研究——教学企业的构建与管理[J].职教论坛,2012(24): 23-26.
[3]仇雅莉.示范性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内涵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20):169-170.
[4]段长虹,陈斗雪,陈诗伟.校内外“教学企业”管理运行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9):111-113.
[5]赵莉.高职院校管理创新研究——基于“教学企业”的构建与管理[J].当代职业教育,2012(7):72-74.
[6]胡赤弟.高等教育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教育研究, 2005(3): 38-46.
[7]李福华.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大学管理体制创新[J].教育研究,2007(7): 36-39.
[8]潘海生,张宇.利益相关者与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7(1): 15-17.
[9]黄少平,冯孟,吴晓鹏.“双转移”战略下珠江三角洲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研究[J].高教探索,2012(5):124-129.
[10]王晓玲.广东省高校产学研合作探析[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11]王向岭.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模型构建与战略思考[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 (4):104-108.
[12]谢晓勇,胡林玲.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下校企合作机制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6-10.
[责任编辑李漪]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5-0039-04
作者简介:许振龙,男,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高职教育。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管理专业委员会基金项目“SMT教学企业运营的利益相关者研究”(项目编号:GDJ201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