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仁鹏,董志勇,李红岩
基于“一心三维”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高职软件人才培养为例
孙仁鹏,董志勇,李红岩
摘要:在校企联合项目研发环境下,构建校企联合项目研发中心、企业职能培养、创新课程教学、项目驱动实践“一心三维”实践教学体系及其创新体系,系统分析了体系的实施。实践证明,该结构化一体化面向社会、面向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师生项目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校企协同育人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职;软件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创新体系;一心三维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体系在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1]从现实角度来看,一方面,社会对高职软件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无法找到对口工作,高职人才培养效果仍与市场需求存有较大差距[2-3],这一供需矛盾反映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体系在企业需求、实践平台、项目训练等方面存在问题。《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出,“要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切实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校企协同育人是政府对高校提高教育质量提出的要求,也是高校基于自身长远发展做出的战略选择。[4-5]笔者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软件技术专业的“一心三维”实践教学体系。
“一心”指校企联合项目研发中心,“三维”指企业职能培养、创新课程教学和项目驱动实践,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一心三维”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从图1中看出,(1)校企联合项目研发中心:是该体系的中心和基石,对外研发项目,为三个维度注入活力;(2)项目驱动实践: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3)创新课程教学:是保证该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学生尽早进入岗位角色而准备,也是企业非常关注的部分;(4)企业职能培养:是该体系的培养方向和目标,根据学院专业方向以及学生个人职业规划,按照真实企业职能结构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该结构化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传统的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创立面向社会的具有突破性的人才培养实践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体系设计来自对图1的平面展开,具体如图2所示。沿着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创新课程教学与企业矩阵型职能相呼应,项目驱动贯穿于整个培养体系,校企联合项目研发中心则为培养体系注入活力,三者共同推动着企业职能培养。在校企联合项目研发中心平台上构建企业职能,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对应职能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有效的纳入到企业模式下,更好、更快地适应将来从事的工作,全面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也为在此平台上发展创新创业奠定了基础。
图2 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体系
(一)“一心”的实施
学校在2007年成立了校企合作部和研发部,并配备了专门的研发基地。研发中心运作的主要模式是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引入企业项目经理和少量工程师,搭建真实研发环境,师生共同参与项目研发,开展主流技术培训,在项目研发和实战环境中锻炼师资、培养学生,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教师和工程师就企业关键技术革新、开发新产品等方面共同技术研发、联合攻关,同时,着重培养学生行业实践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6]中心先后与镇江金钛、南京智达康、南京联迪恒星、南京中科智达、上海伯俊等多家企业合作项目研发,研发出了“任务流平台”“宽带无线网络软件管理平台”“安全监控综合管理平台”“移动目标监控管理平台”“服装业信息化综合软件平台”等众多商业项目。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江苏省无线网络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并制定和完善了四类校企合作育人的运行机制: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机制、校企人员互派互聘机制、校企结合的质量监控评价机制、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保障了研发中心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三维”的实施
以项目为目标,开展企业职能培养和创新课程教学。在项目研发初期,对参与项目的所有学生统一开展创新课程教学,以提升综合研发能力。创新课程教学以企业职能为分类,以项目研发所需的关键技术和知识为需求,常以企业封装的小案例的形式进行快速的培训,关注项目的框架体系、体系中学校未能涉及或涉及不深的技术、技术在项目中的实际应用等情况,摒弃技术中过时或不适用的内容,体现学以致用、体系开放,为项目研发做铺垫。整个教学过程由企业指导,教师实施,协同作战,发挥工程师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的各自优势,节省了企业培训成本。然后,再根据企业职能和学生需求,把学生分配到设计部、研发部等部门,按部门配给教师或工程师,按小组按任务按进度、组间组内协同指导项目研发。研发过程中,根据项目需要,也不定期的进行相关培训。项目研发结束后,由教师围绕项目,做整体的回顾和总结。即使在没有企业项目研发的情况下,也用已有的项目进行类似的培训和技术讲座,为承接项目做准备。
以项目为载体,驱动实践能力培养。在企业真实研发环境下,每个人都有任务和进度要求,学生有教师或工程师的现场指导,教师有项目经理或系统架构师现场指导,师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大二的学生主要从事界面设计、文档编写、测试工作和熟悉业务,到了大三再选择从事开发,分阶段分层次递进培养企业职能。经过项目定义、项目设计、项目开发、项目测试运行和项目维护整个过程的学习和锻炼,一方面,加深了同学们对软件开发的了解,增加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企业应用有一定的复杂度和时间限制,对学生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在有压力和条件保障驱动下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学生通过项目制作,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干,收到很好的效果。[7]通过项目研发的不断开展和深入,将学科知识与实践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融会贯通[8],逐步培养了师生独立承接项目研发的能力。
以项目为借鉴,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借助研发中心平台,师生有了项目研发经历和积累,就可以汲取或借鉴企业项目的知识、技术和模块,加工改造,自主研究,开展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和课题申报,创新活动和研究也就有了生根的土壤与活力。项目研发、创新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等相互促进、良性发展,学生在实践中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在科学的研究探索中创新思维得到培养。[9-10]
以项目为主体,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资源。在企业的指导与帮助下,研发中心围绕企业项目,不断完善创新课程资源、梳理和积累各类项目资源,构建创新课程教学物质保障。由于创新课程资源和项目资源是师生参与、整理和实施的,就便于实现“理实课程引项目、实训课程练项目、综合实践做项目和顶岗实习接项目”。[11]同时,借助学校信息化平台将相关资源转化为以项目为主体、四周环绕各类文档与技术资料、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形成开放和共享的典型案例资源库,以促进学习形式及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发展。
(三)实际效果
现已成立“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园联合项目研发中心”,包括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迪恒星联合软件研发中心、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伯俊联合软件研发中心、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达康联合软件研发中心、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科智达物联网系统开发测试中心。2012年至2014年期间,共有57人次教师、115人次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研发,310人次学生参与研发中心其他运营工作;帮扶教师申请到省级、院级纵向课题5项,横向课题5项,开放基金1项;协助教师申请软件著作权4项、协助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4项、指导学生获省优秀毕设5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计算机类大赛一等奖5项;组建了“上海伯俊”订单班。2014年麦可斯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综合竞争力处于全校各专业第一名。
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企业实训、综合实践”“基本型实训、专项技能型实训、生产型实战、创新型实体”“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工程综合训练”[12]“1个目标、2个结合、3个层次、4个保障”[13]“三层次五阶段”[14]等,围绕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可能更强调实践内容、实践能力的递进培养和实践教学的全方面育人、全过程管理。而“一心三维”实践教学体系围绕校企项目联合研发设计,更突出项目研发和以人为本,把教师、工程师、学生、研发中心、项目、企业职能、创新课程等整合在一起,形成结构化一体化的培养体系,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项目,校企目标一致,协同培养。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15-16],“一心三维”实践教学体系是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与企业多年项目联合研发的基础上,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实践出来的创新学生实践能力,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体系,是多年校企协同育人的成果和结晶,是经过检验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企协同项目研发,既降低了企业培训成本、用人成本、技术攻关成本,又解决了学校实践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项目化教学,带动了课题申报和创新实践活动,形成了双赢局面,同时,根据企业职能,落实了不同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亚珍.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5(11):57.
[2]白德淳,罗大伟.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21):167-168.
[3]钟秀玉,刘越畅,柯木超,等.软件工程专业协同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4): 175-178.
[4]白非,万圆.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体系:内涵、路径与关键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4(10):85.
[5]徐洪智,覃遵跃.校企合作共建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6):128-129.
[6]郭亚利,冯辉宗,穆仁龙,等.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 (7):333.
[7]郑家茂.构建“做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 (1):1-2.
[8]刘芳.高职信息类专业群“实训、实战、实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11):37-38.
[9]曾德伟,徐明华,沈洁.螺旋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5):224.
[10]蔡晓君,窦艳涛,刘湘晨,等.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 (11):89.
[11]许志良,邓果丽,覃国蓉.软件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构建与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213.
[12]陈卫增,胡永举,李凝,等.工学结合“分层递进”式技能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5):194.
[13]王斌.高职院校“1234”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5(16):115-116.
[14]杨宗强,李杰,刘春英,等.构建“三层次五阶段”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工科院校学生工程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124-126.
[15]许亚岚,罗雄麟.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7):175.
[16]陈支武,张德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168.
[责任编辑李漪]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5- 0009-04
作者简介:孙仁鹏,男,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教育;李红岩,女,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教学改革;董志勇,男,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14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虚拟公司的创新型高职软件实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4SJB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