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甜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Taylor公式和几个简单的函数展开式,并针对Taylor公式的应用简单讨论了几个问题,即利用Taylor公式求极限,判断级数的敛散性,进行近似计算,求行列式的值。
关键词 Taylor公式 极限 敛散性 近似计算
中图分类号:O1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3.019
Taylor公式是微积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是分析和研究其他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本文对以往的成果加以探讨,进一步说明Taylor公式的应用。
1 一元函数的Taylor公式
Taylor公式的一般形式为: () = () + ()() + ()2 + … + + ()
其中 ()为拉格朗日余项(<<)或者皮亚诺余项()。在Taylor公式中如果取 = 0,则Taylor公式变成Maclaurin公式: () = (0) + (0) + + … + (0<<1)
或者写成
() = (0) + (0) + + … + + ()
Taylor公式的作用就是在已知函数 ()在某点的阶导数值的情况下,可以用这些导数值作为系数构造一个次多项式()去近似函数 ()在这一点领域的值,并且给出了两者之间的偏差。
2 Taylor公式的几点应用
2.1 求函数的极限
有些函数的求极限过程非常复杂或者没有办法求解,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运用Taylor公式将函数展开,利用多项式的简单性质求解极限。
例1 求极限。
解:当→0时, ~ ,由Taylor公式知, = + (), = + ()把两个的高阶的无穷小的代数和仍记作(),所以 = + () + () = + ()
即 = =
2.2 求近似值
利用Taylor公式可以对某些函数进行近似计算。
例2 计算1.1准确到。
解:(1 + ) = + + … + + (0<<1,>)
要计算1.1 = (1 + 0.1),可取 = 0.1,为了使误差不超过,则∣∣<<<
所以≤0.00001,解得≥4。因此,取=4,有
1.1≈0.1 + ≈0.095308
2.3 求函数的原函数
若函数 ()在(或某个区间)上连续,则函数 ()在上存在原函数() = (), ,但是这个原函数不一定可用初等函数表示。如果用一般的方法不能求出原函数,则可以将 ()进行Taylor展开,那么 ()可表示成幂级数的和函数形式。
例 求 () = 的原函数
解: = + … + + …
由于它在任意闭区间一致收敛,于是€HO,它的原函数为:
() = = [] = =
2.4 判断级数的敛散性
在判断级数的敛散性时,可利用Taylor公式将级数通项展开成简单形式,再利用判敛准则进行敛散性判断。
例5 判断级数()的敛散性。
解:由 = (1 + ) = + + …<
知<,所以 = >0,所以该级数是正项级数。
而
= > =
所以 = < ( ) =
所以收敛,由正项级数比较判别法可知原级数收敛。
2.5 判断广义积分的敛散性
在判断广义积分| ()|的敛散性时,通常选用广义积分(>0)进行比较后通过研究无穷小量| ()|(→+)的阶来有效地选中的值,从而简单地判定| ()|的敛散性(注意到:如果| ()|得收敛,则 ()得收敛)。
例 6 判定广义积分( + 2)的敛散性。
解:由 = 1 + + + ()
得
| ()| = ∣ + 2∣
= ∣ + ∣
= ∣(1 + ·· + ())+ (1·· + ())∣
= ∣·+ ()∣
因此, = ,因为收敛,所以| ()|收敛,从而( + 2)收敛。
2.6 计算行列式
有关利用代数知识计算行列式方法很多,但应用微分学的方法计算行列式的却很少见。然而利用Taylor公式求解行列式确实非常有效,下面介绍利用Taylor展式计算行列式。
例7 求阶行列式
解:记() = ,按Taylor公式在处展开:
() = () + ()() + () + … + ()
易知
可得() = , = 1,2,3,…,时均成立。
根据行列式求导的规则,易知
= (),
= ()(),… ,
= 2(), = 1
于是()在 = 处的各阶导数为
()= () = () = ,
()= () = () = …
()= () = … () = …2
() =
把以上各个导数代入上式中,有
() = + () + ()2 + … + +
如果 = ,则有() = [ + ];
如果 ≠ ,则有() = 。
参考文献
[1] 陈传章,金福林.数学分析(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 冯平,石永廷.Taylor公式在求解高等数学问题中的应用[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3.11(4):65-66.
[3] 王向东.数学分析的概念和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4] 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数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 刘玉琏,傅沛仁.数学分析讲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