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之学”应称“文心学”的几点理由

2016-04-21 03:35李金坤
华夏文化 2016年1期
关键词:文心雕龙文心刘勰

□李金坤



“《文心雕龙》之学”应称“文心学”的几点理由

□李金坤

与“诗经学”、“楚辞学”(或“屈学”)、“唐诗学”、“宋词学”、“红学”等专门之学一样,《文心雕龙》研究亦已成为一门与时俱进、欣欣向荣的专门之学,它是以我国第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评论专著《文心雕龙》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对《文心雕龙》的现代科学研究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最早当推刘师培、黄侃在北京大学的讲授,时至今日,已经发展成为影响甚大的研究学科。据不完全统计,在《文心雕龙》百年研究史中,已发表论文6000余篇,专著350余部,数量之巨,成果之丰,令人惊叹。自1983年成立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以来,编辑出版了学术刊物《文心雕龙学刊》(后改为《文心雕龙研究》),成功举办十余次年会暨国际(内)学术研讨会。无论从研究组织、研究队伍,还是研究态势、研究成果来看,《文心雕龙》研究之专门学科,无疑是令人瞩目与惊羡的“显学”之一。然而,现在学界对于《文心雕龙》之学较为通行的名称则是“龙学”,如“龙学成果”,“龙学百年史”,“龙学名家”,“龙学泰斗”、“龙学档案”等。其实,如此名称是甚为不妥的。窃以为当称“文心学”较为允当。其理由如次。

其一,从内容看,“龙学”容易产生歧义,混淆概念。众所周知,华夏民族是一个崇尚龙图腾的伟大民族,中华儿女都是龙的子孙。龙的文化精神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从与皇帝有关的龙袍、龙椅、龙床、龙子、龙孙,到人名的广泛使用,如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中华武王李小龙、大元帅贺龙、著名演员成龙等。而民间的舞龙灯文娱活动、二月二龙抬头节俗等历经千年而不衰。至于“叶公好龙”、“画龙点睛”、“龙腾虎跃”、“龙凤呈祥”等成语文化则更是不胜枚举而流布众口。中国龙是古人结合了鱼、鳄、蛇、猪、马、牛等动物,和云雾、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至今约有八千年历史。作为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参与者和见证物,中国龙的精神就是团结凝聚的精神。同时,龙又是水神,普降甘霖、司水理水是龙的天职。因此,龙的精神,也就是造福人类的精神。进入现代社会后,龙逐渐由神物演变为吉祥物。作为吉祥物,龙有腾飞、振奋、开拓、变化等寓意。因此,龙的精神,更是一种奋发开拓的精神。龙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一个图章,一个徽记。因此,对于如此悠久、丰富、广泛的中国龙文化之研究,自然也就形成了一门专门之学——“龙学”。这方面已有许多出色的研究成果,如庞进的《中国龙文化》(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刘树成的《大众龙学》(金城出版社,2012年版)等。此外,宋龙图阁直学士亦简称为“龙学”。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载:“宣和以前直学士、直阁,同为称,未之有别也,末年陈亨伯为发运使,以捕方贼功,进直学士,佞之者恶其下同直阁,遂称龙学,于是例以为称。而显谟阁直学士、徽猷阁直学士欲效之,而难于称谟学、猷学,乃易为阁学。”《宋史·职官志二》:“(龙图阁)直学士,景德四年置,以杜镐为之,班在枢密直学士下。祥符六年,诏结衔在本官之上”。很显然,此之“中华龙之学”与彼之“《文心雕龙》之学”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专门之学。故两者皆称“龙学”,自然产生歧义而容易混淆。

其二,“龙学”之名无以对应于“文选学”。南朝梁时萧统领衔编撰的我国第一部诗文选集《文选》问世以来,历代学者研究不辍、成果丰硕,遂形成了一种专门之学——“文选学”。《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载:“(李善)为《文选注》……居汴郑间讲授,诸生四远至,传其业,号‘文选学’”。唐·刘肃《大唐新语·著述》载:“江淮间为《文选》学者,起自江都曹宪”。“文选学”之名由此而沿用至今。1936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骆鸿凯的《文选学》。本书第一次从理论上对《文选》加以系统、全面的评介,对《文选》的纂集、义例、源流、体式等都作了专门的研究,对后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而学界则有“新选学”开山之作的美誉。2007年学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文选学研究》论文集。此集比较集中地反映出近期文选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也表明文选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正日益为世人所重视。该集内容包括:关于《文选》研究的几个问题;《文选》的主要编纂者刘孝绰考论;萧该生平及其《文选》研究考述等。因此,“文选学”在学界已形成共识而广泛引用。有时,“文选学”也简称为“选学”,后者省一“文”字,然两者之间却不会产生异议,因为都十分切合《文选》专门之学的含义。作为直接参与萧统《文选》编撰事宜的刘勰,其巨著《文心雕龙》的篇目及其与《文选》“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文标准,皆有不少相似之处。故而,两者专门之学的名称应当具有相应之处。而现在的“龙学”之名是难以对应于“文选学”的。

其三,“龙学”之名未能体现出《文心雕龙》书名之主要精神。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正确理解《文心雕龙》书名的内涵。书名由“文心”与“雕龙”二词组成,对于“文心雕龙”这个词组,从其组词结构来看,究竟是属于何种形式呢?就目前所见研究《文心雕龙》书名意蕴的数十篇论文观之,大致有“主从关系”与“并列关系”二说。

先看“主从关系”说。这方面以李庆甲先生为代表。他认为,刘勰所说的“‘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是探讨文章写作的用心的意思,用今天的话来说,即论述文学创作的原理之谓。“文心”一词提示了全书的内容要点,在书名中处于中心位置。“雕龙”一词出典于战国时代的驺奭,所谓“雕镂龙文”,本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形容其文采富丽,另一个是极言其功夫精深细致。刘勰是在肯定的意义上运用这个典故的,他在书名中所说的“雕龙”,主要吸取了后一层意思,用以说明自己这部书是怎么样地“言为文之用心”的。这就是说,“雕龙”二字在书名中处于从属位置,它为说明中心词“文心”服务。如果串讲,“文心雕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用雕镂龙文那样精细的功夫去分析文章写作的用心。基于这样的认识,《文心雕龙》的书名翻译为现代汉语则是《文术精说》。统观《文心雕龙》全书,刘勰确实当之无愧地做到了这一点,名实完全相副。(参见李庆甲《〈文心雕龙〉书名发微》)滕福海在《〈文心雕龙〉这个书名是什么意思?》一文中也认为,“文心”提示了全书内容的要点,“雕龙”标明了该书形式的特点。“文心雕龙”就是以雕镂龙文般华丽的文句和精美的结构,去论说文章理论的根本性问题。因此,该书书名可翻译为:华美地阐述为文之用心;或者径译成:美谈文章精义。

再看“并列关系”说。这方面以周勋初先生为代表。他认为:《文心雕龙》这一书名,刘勰在《序志》的开头就解释得很清楚。文曰:“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前后两层意思分得很清楚。前言“文心”,乃“言为文之用心”;后言“雕龙”,乃因自古以来之文章以雕缛成体。这就是说,他在撰述之时,是分从构思与美文两方面着手而进行探讨的。这是魏晋南北朝人共同的做法,亦即反映了这一时代一些杰出学者所能达到的认识水平。……刘勰本来就是分从构思与美文两个方面着眼进行考察的。《文心雕龙》这种标题方式,采取的是骈文的标准格式,根据时人的文学观念,对举成文,这与现代人取书名时的思维方式大异其趣,自然难被信奉现代文学理论的当代学者所接受。(周勋初《〈文心雕龙〉书名辨》)

笔者倾向于李文“主从关系”的观点,因为《文心雕龙》全书的重心则在“文心”,即全面论述各种文体写作之用心的主要问题,而“雕龙”只是保证全面、深入而雅致优美地论述好“文心”内容的理想手段。如果说“文心”是《文心雕龙》的主体内容的话,那么,“雕龙”则是《文心雕龙》的表现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至于周文的所谓“从构思与美文两个方面着眼进行考察的”说法,将“文心”与“雕龙”人为地分成两个层面,其实是欠妥的。而实际上,刘勰的“美文”说到底都是为了彰显“构思”的。换言之,也即“雕龙”为“文心”服务的。至于周文所说的“《文心雕龙》这种标题方式,采取的是骈文的标准格式,根据时人的文学观念,对举成文”,如此解释也是不严密的。《文心雕龙》是一部绝顶优美的骈文名著,但就《文心雕龙》书名本身的组词结构而言,实在算不上“对举成文”的“骈文的标准格式”。试看,“文心”,是偏正结构;“雕龙”,是动宾结构。前后两词焉能“对举成文”?更谈不上是“骈文的标准格式”了。

由上可知,既然《文心雕龙》书名之内容重心在于“文心”,“雕龙”是为彰显“文心”服务的,那么,称“《文心雕龙》之学”为“文心学”,自然是十分允当的题中应有之意。而此“文心学”之称,则与《文心雕龙》有着密切关系的《文选》的专门之学“文选学”是甚为对应的。行文至此,我们来反观“龙学”之称,其弊端就显而易见了。一则,仅一“龙”字,只占《文心雕龙》书名文字的四分之一,已患以偏概全之弊。二则,很容易与中华图腾“龙”的专门之学相混淆。

平素,我们也时常可见一些学术著作称之为“文心雕龙学”的,如:《文心雕龙学综览》编委会 编纂《文心雕龙学综览》(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年版),戚良德著《文心雕龙学分类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耿素丽著《文心雕龙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 万奇的论文《文心雕龙学在内蒙古(1978 —2008)》(刊《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等等。“文心雕龙学”之称,准确性是毫无疑问的,但其简洁性、凝练性与鲜明性,却不如“文心学”远甚。

要之,“《文心雕龙》之学”称为“文心学”,则优于“文心雕龙学”,而“文心雕龙学”则又优于“龙学”。刘勰与萧统既具主从关系、文友关系,又具知音赏识关系,而且刘勰参与了萧统主编的《文选》的编选事宜,既然“《文选》之学”可称之为“文选学”,那么“《文心雕龙》之学”自然亦可称之为“文心学”,这是完全合乎情理的。同时,“文心学”可避免与“龙学”名称的混淆之弊。而更重要者,“文心学”之称甚为切合《文心雕龙》全书的主旨精神。倘若彦和先生九泉幽灵有知,当会颔首点赞“文心学”之称的吧。

(作者:江苏省镇江市江苏大学文法学院教授,邮编:213016)

猜你喜欢
文心雕龙文心刘勰
舒墨花鸟间,逸趣显文心
舍弃面子的刘勰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舍弃面子的刘勰
冬天来啦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文心流韵·千古回眸——刘勰和文心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