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的力量——生态视野下的教师专业成长

2016-04-20 07:42武汉市江汉区华中里小学曾小琛
成才 2016年3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生态

■武汉市江汉区华中里小学 曾小琛



生长的力量——生态视野下的教师专业成长

■武汉市江汉区华中里小学曾小琛

夏天,当你走进华中里小学校园,迎面主题文化墙上的爬山虎层层叠叠,爬满了整面墙。一阵风儿吹来,叶片随风起舞……秋天,叶片一片片随风落下,到了冬天,就只剩下枯枝盘绕,它死了吗?不,等到来年的春天,它又会生机勃勃,长出一片片嫩绿的小叶子。生命的力量是如此神奇、强大!

任何生命都有自我生长的力量,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更是如此!如何遵循教育的规律,既不错失良机,亦不揠苗助长,是作为教师一直在探索的命题。学校发展需要教师,学生成长需要教师,我们的教学工作有成效,更需要教师。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但教师需要担当起教育的责任则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汲取“生态”之内涵,化作“生态教育”之办学理念,将之全面、深入贯彻于我们教育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成为我们教育畦田和沟渠里清新的风、澈活的水。

一、寻根——涵养教师教育理念

我们认为,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的特征是流水线,是标准化,而农业的特征是多元化、生态化。生态化原则最主要的是承认多样性,珍惜独特性,强调关系性,张扬和谐性。如果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待我们的教育,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是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轮美奂。

在这社会变革、教学转型期,我们教师的教学观念和知识水平不断地面临挑战,只有加强学习,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我们教师只有体会到作为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与多样性,才会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宽松、愉悦的成长氛围。因此,我们立足于包括生态教育理念、课程标准解读、生态课堂实践的校本培训,随时随地学习。微信,QQ群分享,每月一期“生态讲堂”定期召开,教师们的生态教育新思想在交流中生长。

构建“生态课堂”思维导图

二、播种——转变教师教育行为

现代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是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以及环境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这四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必须全面地考虑四因素在系统中的作用。只有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注意到四个环节的协调统一与创新发展,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一直在思考中前行。课堂教学对于每位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个体生命价值,课堂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和专业水平的提升以及生命价值的体现。提升学生学习力,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是简单地靠增设课程就可以实现,还要同时充分发掘课程中的教育元素,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基于教育云平台的支持,我们借助生态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的研究成果,以已形成的教学系统为中轴,以师生个体发展为主线,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审视教学,激发师生教与学的原动力,优化教学的生态环境。上学期学校组织开展了全教师、全学科的“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生态”的生态课堂研讨活动,实施生态化课堂教学和生态化教学实践活动,追求教学的平衡、协同、和谐、高效,促进师生生命成长,从而实现教学优质化。

三、施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在生态学视野中,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种、环境间处于一种互生互补的共生状态,动物、植物和人类之间互相需要,互相支持,构成了一个地球大家庭。其中,每个物种既是主人,同时又都需要其他物种的支持,他们彼此是相互依赖、不可或缺的关系。同样的,在生态视野下处于专业成长中的教师个体也与其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成员有着互相支持、密切相关的联系。我们通过开展具有“三讲”特点的教研活动,通过团队互助,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1.开展“讲效能”的校本教研管理——它是对话式的管理,不拘泥于时间、地点,可以随时随地发生。校级领导与中层干部、中层干部与普通教师、教师与教师展开平等的全面的对话,激发广大教师的潜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种教研管理方式注重的是经验的分享,营造的是一种合作的氛围,呈现的是一种开放的精神面貌。

2.开展“讲特点”的校本教研形式——注重特色化、本土化。这种教研形式下,教师努力追求“生态课堂”,突出有效课堂以及有效训练两个重点,实现“有效课堂长能力,有效训练出成绩”。这种教研形式着力研究课堂教学,生态化地完善教师教学行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改进对老师、学生的评价方法,立足“成事与成人”并举,真正实现“学得快乐,教得幸福”的理想境界。

3.开展“讲实效”的校本教研活动——立足学校实际,形式多样,务求有实效,努力实现从校本向师本的转化;倡导教师要养成向教育教学生活询问、发问与追问的意识和习惯,有针对性地将我们教育生活中大家关注的、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教育教学问题归纳成我们的中心议题,变问题为课题,开展教学研究。针对学校青年教师与代课教师教学经验欠缺、教学水平较为薄弱的现象,开展师徒结对课堂教学研究,师徒进行同课异构和同课再构,双方在研究中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四、修枝——引导教师自我反思

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这是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的主张。他从认知心理学、教师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概念,强调教师的教育工作,多一份反思与监控,就多一份提高,就与优秀教师更接近了一程。他认为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对话、检查、讲评、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我们借用EQA质量监控平台,全面掌握学生学业状态,每位教师通过平台的数据,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做到不断地反思,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业动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学校则对教师进行再次分析,即有对教师的纵向分析,也有对教师的横向比较,力图通过对数据科学的分析,帮助教师理性对待自己的教学状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五、嫁接——促进教师优势成长

在生态教育思想的视野中,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几年来,我们结合武汉地域特点、学校生态特色与学生成长需求,依据教师所长先后开发了《湿地——生命的起源》《太阳能——节约新能源》《美丽武汉——多姿湖泊》系列校本课程。我们本着“立体发展学生”的基本理念,突破课程传统、片面的对知识、学科、教学科目的狭隘理解,凸显“全面而沿着优势发展”的价值观,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优势发展”的课程目标,构筑着眼于“开放、创新”的课程体系,让“新、活、宽”的课程内容融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而我们的教师在课程开发的同时也逐渐实现了教学相长。

1.学习策略型校本课程。作为学科知识的延伸,重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学会拓展,学会积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如拓展阅读、趣味数学、英语会话、生物百科等。我们要着力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将学科知识融入生活自理、美化生活、创造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之中。

2.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强调兴趣,重视个性,发展特长,是我们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建设的立足点,重视实践,强调活动,在实践中生成,在体验中成长——让我们的孩子在各自的领域获得发展。它们以学科教学的充实与渗透、社团建设的拓展与延伸和主题节活动凸显和加强得以落实。

当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已经成为我校优质教育生态发展的强大动力,教师成长是学生成长的强大助推力。我们不求孩子人人成功,但求在孩子们心中撒下一颗颗种子,条件成熟的时候就可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愿我们的生态教育,让学生积蓄向上生长的力量,这就是华中里人的追求。

责任编辑廖林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生态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生态之旅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