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荣楣,王 平,马丽君,田 奕
2001年—2012年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率的Meta分析
丁荣楣,王平,马丽君,田奕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我国居民被动吸烟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控烟法规和开展有针对性的控烟行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PubMed数据库,查找2001年—2015年发表的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相关文献,采用CMA V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1篇文献,共计被动吸烟居民181 196人,不吸烟居民432 511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率为45.1%。分层分析显示,男41.9%、女46.4%;东部、中西部地区分别为44.2%和52.3%;城市、农村分别为42.8%和46.1%;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家中分别为28.8%、33.2%和71.0%;性别、研究地区、地域、场所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01年—2004年、2005年—2008年和2009年—2012年被动吸烟率分别为53.3%、46.1%和43.4%,居民被动吸烟率有下降趋势。[结论]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率较高但有下降趋势,在性别、研究地区、地域和场所存在差异。
关键词:居民; 被动吸烟;吸烟率;Meta分析;中国
Meta analysis on passive smoking rate among Chinese residents from 2001 to 2012
Ding Rongmei,Wang Ping,Ma Lijun,et al
(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Liaoning 11002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Meta-analysis was used to systematic evaluate the passive smoking rate among Chinese resident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making relevant smoking control regulations and carrying out targeted tobacco control action.Methods:It searched PubMed,CNKI,Wanfangdata,VIP and CBM database to collect the literatures on the passive smoking rate among Chinese residents from 2001 to 2015.The software CMA V2 was used for Meta-analysis.Results:A total of 41 literatures were included,totally 432 511 non-smokers and 181 196 second hand smokers.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assive smoking rate among Chinese residents was 45.1%.Stratified analysis showed the following results:41.9% and 46.4% for male and female residents.44.2% and 52.3% for residents in eastern and Midwest China.42.8% and 46.1% for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28.8%,33.2% and 71.0% respectively in public place,workplace and family.The passive smoking rate among genders,research areas,regions and pla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t.The passive smoking rate among Chinese residents(53.3%,46.1% and 43.4% for 2001-2004,2005-2008 and 2009-2012) showed a downward trend.Conclusion:The passive smoking rate among Chinese residents was higher,but showed a downward trend,and it was different in genders,research areas,regions and places.
Key wordsresidents;passive smoking;rate;meta-analysis
被动吸烟是指不吸烟者每周至少1次有15 min以上暴露在吸烟者呼出的烟雾中[1]。被动吸烟者所吸入烟雾中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含量是吸烟者的5.1倍,且没有安全暴露水平,可以显著增加肺癌、冠心病、成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儿童哮喘等疾病的发病风险[2-4]。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国,每年因被动吸烟所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5],被动吸烟暴露状况已非常严峻。了解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率是开展积极有效控烟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尽管报道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的相关研究较多,但部分研究存在样本量偏小,且存在性别、研究时间、研究地区、地域和被动吸烟场所等方面的明显差异,难以反映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的实际情况和严重程度。为全面评估近年来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现状,本研究通过系统检索相关文献,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对2001年以来已经发表的有关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率的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一个基于较大样本量的被动吸烟率参考值,并采用分层分析评估其在不同性别、研究时间段、研究地区、地域和被动吸烟场所之间的差异,从而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控烟法规和开展有针对性的控烟行动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文献采集和检索文献检索范围为2001年1月—2015年7月发表的与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相关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为2015年8月1日。文献检索策略:以中文检索词“被动吸烟”“二手烟”“率”和“中国”模糊匹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data)、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英文检索词(secondhand smok*OR passive smok*OR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 AND(prevalence OR rate)AND(China OR Chinese)模糊匹配检索PubMed数据库。同时采用文献追溯的方法查找相关文献,人工过滤检索到的文献,确定涉及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的相关文章,并从合格文献的参考文献中查找可能满足入选标准的其他文献。
1.2资料选择的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研究类型为横断面调查研究;②有关于被动吸烟的定义;③研究年份在2001年及以后;④研究对象是中国大陆居民;⑤文献中报道了被动吸烟人数和不吸烟人数(或可以通过文献中数据计算出被动吸烟人数和不吸烟人数);⑥样本量(不吸烟人数)大于500人 。
1.2.2排除标准①重复发表的研究;②综述、科普、观点类研究;③文献中的原始数据不完整、统计方法有误且无法修正的研究;④研究对象小于15岁的研究;⑤针对某特殊人群(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医生、学生、流动人口等)的研究。
1.3文献筛选使用Endnote软件管理检索到的文献。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再对初筛后的文献阅读全文,进行再次筛选,最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决定是否纳入。此过程由2名研究者以互盲的形式独立完成,有分歧的通过互相讨论解决或者由第3位研究者配合解决。资料数据缺失的与参考文献作者联系加以补充。资料的提取信息包括文章标题、第一作者、发表时间、研究起止时间、抽样方法、研究省份、研究地区(城乡)、性别、年龄、被动吸烟标准、被动吸烟人数、不吸烟人数和被动吸烟场所等信息。对于多中心的研究以覆盖面更广的大样本研究为准。由2名研究者对已提取资料进行双录入比对,保证录入数据准确。
1.4文献质量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参考专门用于评价“率”资料的评分标准[6],制定出适合本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共5条,每符合一条加一分,否则为0分。包括:①研究抽样方法为随机抽样或整群抽样(标准1);②不吸烟者人数大于1 000人(标准2);③对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进行描述(标准3);④对被动吸烟的定义为,不吸烟者每周至少有1次暴露在吸烟者呼出烟雾中15 min以上(标准4);⑤给出被动吸烟率的95%可信区间(95%CI)(标准5)。总分≥3分为中、高质量研究。
1.5统计学分析应用CMA V2(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V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率及其95%CI。采用Q检验评价纳入研究之间的异质性。若P>0.05且I2<50%,表明文献间同质性较高,则应用固定效应模型;若P<0.05且I2>50%,表明文献间异质性较高,则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发表偏倚的判断中,Begg’s秩相关法P>0.05或Egger回归法P>0.05提示无统计学意义的发表偏倚,反之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发表偏倚。通过排除最低质量的文献后重新计算合并率来进行敏感性分析。应用PASW18.0软件进行(趋势性)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研究时间段、研究地区、地域和场所之间被动吸烟率的差异。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初检出相关文献6 770篇,经逐层筛选后,最终纳入41篇文献[7-47],中文文献35篇,英文文献6篇,合计被动吸烟人数181 196人,不吸烟人数432 511人。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
2.2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质量评价根据研究所在地域将纳入文献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划分[48],东部地区27篇,中西部地区8篇,全国范围6篇,共计41篇。所纳入文献的研究时间跨度为12年(2001年—2012年),不同研究中的不吸烟人数差异较大,最少者为501人,最多者为122 858人,见表1。其中4篇文献报告质量评分为5分,28篇为4分,8篇为3分,1篇为2分,平均质量得分3.85分。文献报告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是研究中不吸烟者人数不足1 000人和被动吸烟率的95%CI未明确描述,见表2。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人
表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分
2.3Meta分析结果
2.3.1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率纳入的41篇中,有181 196人我国居民被动吸烟,但不同文献报道的被动吸烟率差异较大,最低14.1%[30],最高86.4%[31],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率为45.1%(95%CI为41.2~49.0),见表3。
表3 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率的Meta分析结果
2.3.2不同性别居民被动吸烟率纳入报道的男性和女性居民被动吸烟的文献均为34篇,男性和女性居民不吸烟人数分别为101 149人和230 476人,被动吸烟人数分别为34 227人和99 484人。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居民被动吸烟率为41.9%(95%CI为35.5~48.6),女性居民被动吸烟率为46.4%(95%CI为42.1~50.7),女性居民被动吸烟率高于男性(χ2=2 541.074,P<0.001),见表4。
表4 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率的分层分析结果
2.3.3不同研究时间段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率纳入报道的研究时间段为2001年—2004年、2005年—2008年和2009年—2012年的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的文献分别为10篇、15篇和17篇,2001年—2004年、2005年—2008年和2009年—2013年不吸烟居民总数分别为160 015人、137 400人和135 096人,其中被动吸烟人数分别为67 477人、50 348人和63 372人。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2001年—2004年、2005年—2008年和2009年—2013年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率分别为53.3%(95%CI为45.8~60.6)、46.1%(95%CI为37.4~55.0)和43.4%(95%CI为38.6~48.4),见表4。 进一步进行趋势性χ2检验结果显示,文献报道的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率随研究时间段的增加有下降趋势(χ2=2 956.754,P<0.001)。
2.3.4不同研究地区居民被动吸烟率纳入报道东部、中西部地区居民被动吸烟的文献分别为27篇和8篇,东部、中西部地区不吸烟人数分别为146 109人和30 895人,被动吸烟人数分别为58 371人和14 732人。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东部、中西部地区居民被动吸烟率分别为44.2%(95%CI为37.4~51.3)和52.3%(95%CI为44.1~60.4)。东部地区居民被动吸烟率低于中西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183,P<0.001),见表4。
2.3.5不同地域居民被动吸烟率纳入报道的城市和农村居民被动吸烟的文献分别为16篇和19篇,城市和农村不吸烟人数分别为89 329人和176 711人,被动吸烟人数分别为34 365人和67 084人。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居民被动吸烟率为42.8%(95%CI为38.6~47.0),农村居民被动吸烟率为46.1%(95%CI为39.5~52.9),农村居民被动吸烟率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0,P=0.011),见表4。
2.3.6不同场所居民被动吸烟率纳入报道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家中的居民被动吸烟文献分别为13篇、16篇和17篇,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家中的居民被动吸烟率分别为28.8%(95%CI为21.7~37.1)、33.2%(95%CI为23.9~44.1)和71.0%(95%CI为63.7~77.3),且不同场所被动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 269.016,P<0.001),见表4。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居民家中被动吸烟率高于公共场所(χ2=9 716.118,P<0.001)和工作场所(χ2=6 003.119,P<0.001)。
2.4发表偏倚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用纳入报道的41篇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率的文献绘制漏斗图,见图2。41篇研究的散点分布比较分散,并且基本呈垂直线对称。Begg’s秩相关显示,Kendall’s tau=0.030,P=0.790;Egger回归法分析显示,t=0.770,P=0.446,未检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发表偏倚。将文献质量较低的文献(研究中不吸烟者人数不足1 000和被动吸烟率的95%可信区间未明确描述)剔除后再重新计算效应值,结果基本同前。
图2 被动吸烟率漏斗图
3讨论
近年来,国内外不同研究报道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率的相关文献越来越多,最低为14.1%[30],最高为86.4%[31],结果相差较大。本系统评价采用无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方法[49]对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率进行合并分析,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分析过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今后开展相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较为精确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删除数据不全、重复发表、资料雷同以及研究类型不合格的文献,因此无明显选择偏倚。最终共纳入41篇文献,对432511名我国不吸烟居民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率为45.1%(95%CI为41.2%~49.0%),这与2011年何倩所得出的中国内地居民2000年—2009年被动吸烟率47.0%(95%CI为38.9~55.3)[50]的结果较为接近,提示结果较为可靠,可用于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的预防与控制策略的制定与研究。
本研究中,我国各地区居民被动吸烟率来自众多不同研究,这些研究由于受研究者、研究人群、研究方案和具体实施等各种因素影响,其结果间存在较大异质性,尤其这些研究均为观察性研究,这种异质性就更为明显。从统计学角度来看,本研究入组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I2=99.820%,存在较大异质性。可能是由于“率”的Meta分析各原始文献为单个组别的率,稳定性不同于两个研究组,因此在合并时存在较大统计学异质性[51],国内外研究也有类似情况[50,52-53]。关于“率”的Meta分析异质性来源的处理方法,尚无最新、一致的专家意见提出,目前均采用与其他类型Meta分析相一致的方法[54]。
对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率进行分层分析,从而能够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反映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的真实情况。本研究分层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率在性别、研究时间段、研究地区、地域和被动吸烟场所间存在差异。我国女性居民吸烟率(3.1%)远低于男性(62.8%)[55],但女性居民被动吸烟率却高于男性,提示女性是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主要人群。要减少女性被动吸烟,需要加强对吸烟者的戒烟帮助或养成回避的习惯,女性自身不仅应提高对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而且还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阻止或避免二手烟的暴露[22]。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率有下降趋势,这与我国居民现在吸烟率趋势相一致(1996年33.7%,2002年为31.4%,2010年为28.1%)[45,56-57]。城市居民被动吸烟率低于农村,可能与各项控烟干预措施较早在城市开展,而针对农村的控烟干预活动相对匮乏有关[58]。按照研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将35篇文献分为东部地区(27篇)和中西部地区(8篇),东部地区居民被动吸烟率(44.2%)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52.3%),这可能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戒烟和烟草危害健康方面的宣传更全面、有效有关[28],提示应进一步加强中西部相对不发达地区控烟宣传工作。在家中的被动吸烟率(71.0%)显著高于公共场所(28.8%)和工作场所(33.2%),表明家中是被动吸烟的主要场所,家庭中的吸烟在对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健康造成危害的同时,也对儿童的生活行为产生不良影响[34],提示家庭中的吸烟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应积极开展家庭被动吸烟控制的宣传,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制定更严格的家庭禁烟规定。
4小结
由于在纳入文献中,给出被动吸烟人群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月收入和被动吸烟程度的文献较少,未能进行年龄分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月收入和被动吸烟程度等方面的分层分析,使结果解释受到一定限制。针对本研究结果,在今后的预防过程中应根据我国居民被动吸烟的流行病学特征来制定相应、有效的措施,加大力度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干预措施,力求为广大居民创造良好的无烟环境。
参考文献:
[1]Wang CP,Ma SJ,Xu XF,etal.The prevalence of household second-hand smoke exposure and its correlated factors in six counties of China[J].Tob Control,2009,18(2):121-126.
[2]Mackay D,Haw S,Ayres JG,etal.Smoke-free legislation and hospitalizations for childhood asthma[J].N Engl J Med,2010,363(12):1139-1145.
[3]Pell JP,Haw S,Cobbe S,etal.Smoke-free legislation and hospitalizations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N Engl J Med,2008,359(5):482-491.
[4]Mackay DF,Haw S,Newby DE,etal.Impact of Scotland’s comprehensive,smoke-free legislation on stroke[J].PLoS One,2013,8(5):e62597.
[5]Yang G,Wang Y,Zeng Y,etal.Rapid health transition in China,1990-2010: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Lancet,2013,381(9882):1987-2015.
[6]Shaikh N,Morone NE,Bost JE,etal.Prevalence of urinary tractinfection in childhood:a meta-analysis[J].Pediatr Infect Dis J,2008,27(4):302-308.
[7]Li ZJ,Yao Y,Han WQ,etal.Smoking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s well as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towards tobacco control in northeast China[J].Int J Env Res Pub He,2015,12(7):8606-8618.
[8]Cai L,Cui WL,He JH,etal.The economic burden of smoking and secondhand smoke exposure in rural South-West China[J].J Asthma,2014,51(5):515-521.
[9]颜玮,朱丽萍,吉路,等.江西省15~69岁居民吸烟现状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6):648-650.
[10]游凯,张月,赵红叶,等.2012年北京市顺义区居民吸烟与被动吸烟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9):833-835.
[11]刘令初,王良友,王旭,等.浙江省台州市成年人吸烟和被动吸烟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4):341-344.
[12]王欢,曹平,王宗耀,等.西安市社区居民吸烟状况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7):541-543.
[13]刘明,屈宗银,苗菁.重庆市15岁及以上居民被动吸烟现状调查[J].重庆医学,2013(35):4302-4303;4306.
[14]张荔,崔颖,王超,等.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居民吸烟、被动吸烟及戒烟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2):137-139.
[15]李春雨,崔小波,饶英生.2001—2008年北京市居民被动吸烟情况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6):658-659.
[16]何志辉,蔡秋茂,许晓君,等.2007年广东省15~69岁居民吸烟行为流行特征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3,13(4):499-503.
[17]吴为,许燕君,宋秀玲,等.广东省居民二手烟暴露水平及对其危害认知的调查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3,39(2):6-10.
[18]Wan X,Stillman F,Liu H,etal.Development of polic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o asses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tection from exposure to secondhand smoke in China[J].Tob Control,2013,22(Suppl2):ii9-15.
[19]Zhao WH,Wang LM,Jiang Y,etal.Cigarette smoking and exposure to passive smoking in Chinese adult population:the China metabolic risk factor study[J].Circulation,2013,127(12):186.
[20]侯刚,韩宇,蔡睿,等.沈阳市35岁以上居民吸烟、被动吸烟及戒烟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596-5598.
[21]王昕,王健,刘言训,等.山东省3县农村居民被动吸烟情况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0(4):110-114.
[22]何君,陈小芳,邓颖,等.四川省慢病监测点18岁以上居民吸烟状况调查[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2,27(5):274-277.
[23]徐越,吴青青,徐水洋,等.浙江省被动吸烟暴露流行现况研究[J].疾病监测,2012,27(11):887-890;897.
[24]高俊岭,余金明,胡恒发,等.浙江省杭州市居民吸烟和工作场所被动吸烟的现状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9):688-690.
[25]蒙晓宇,陈娜萦,杨虹,等.广西城乡居民吸烟和被动吸烟及戒烟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2):206-207.
[26]周海滨,马玉全,彭绩,等.深圳市常住居民吸烟、戒烟与被动吸烟现状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28(5):329-331.
[27]邱桦,阮晓楠,杨黎明,等.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吸烟和被动吸烟现状调查[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1,6(3):173-174.
[28]徐涛,李卫,胡泊,等.中国11省市成年人吸烟和被动吸烟情况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3):229-230.
[29]董忠,李刚,谢瑾,等.北京市成年人吸烟及被动吸烟情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6):755-756.
[30]娄培安,陈培培,余加席,等.徐州市2008年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吸烟与被动吸烟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3):286-289.
[31]周岩,罗廷光,毛文,等.云南省云县不同性别人群吸烟及被动吸烟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0):1189-1191.
[32]王丽娜,周立强,张敬一,等.河北省成年居民被动吸烟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2):98-100;145.
[33]徐继英,李新建,姚海宏,等.上海市居民吸烟、戒烟及被动吸烟现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7(3):234-236.
[34]陈明磊,郑衍玲,鹿子龙,等.2007年山东省15~69岁居民吸烟行为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9,13(2):163-166.
[35]方红,张金玲,何丹丹,等.上海市闵行区居民吸烟现状调查[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9,4(2):33-35.
[36]He Y,Lam TH,Jiang B,etal.Combined effects of tobacco smoke exposure and metabolic syndrome on cardiovascular risk in older residents of China[J].J Am Coll Cardiol,2009,53(4):363-371.
[37]林熙,钟文玲,林曙光,等.福建省成人吸烟的流行病学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8,14(2):1-3.
[38]王春平,徐雪芳,马少俊,等.六个县级地区家庭被动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42(3):186-191.
[39]林永峰,肖平.青岛市农村吸烟与被动吸烟状况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2):381-384.
[40]王春平,王俊芳,徐雪芳,等.中国县级地区被动吸烟暴露现状分析[J].医学与哲学,2008,29(5):43-44.
[41]Zheng PP,Fu YY,Lu YM,etal.Community smoking behavior in Changqiao,Shanghai[J].Asia-Pac J Public He,2008,20(2):94-101.
[42]王浩,胡如英,俞敏,等.浙江省居民吸烟状况及烟草费用调查[J].疾病监测,2007,22(9):633-635.
[43]黄久仪,曹奕丰,郭吉平,等.上海市光明镇40岁以上农村居民吸烟现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4):478-479.
[44]马冠生,孔灵芝,栾德春,等.中国居民吸烟行为的现状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5):195-199.
[45]杨功焕,马杰民,刘娜,等.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2):77-83.
[46]邱桦,朱美英,陈平,等.上海市松江区居民吸烟状况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02,14(12):580-582.
[47]金玉明,黎正伦,李建国,等.海南省国家疾病监测点人群被动吸烟及劝戒烟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2,2suppl:79-80.
[48]袁杰.中国经济区划研究及再划分[J].商业时代,2006(32):44-46.
[49]王佩鑫,李宏田,刘建蒙.无对照二分类资料的Meta分析方法及Stata实现[J].循证医学,2012,12(1):52-55;64.
[50]何倩,王静,朱玉,等.中国内地居民2000—2009年被动吸烟率的Meta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2):159-163.
[51]罗美玲,谭红专,周权,等.在R软件中实现单个率的Meta分析[J].循证医学,2013,13(3):181-184;188.
[52]Cheng JW,Cheng SW,Ma XY,etal.The prevalence of primary glaucoma in mainland Chin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Glaucoma,2013,22(4):301-306.
[53]Li Z,Xue J,Chen P,etal.Prevalence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mainland of China:a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studies[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4,29(1):42-51.
[54]周波,陈欣,时景璞,等.率的Meta分析及软件实现[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4(8):1009-1016.
[55]Li Q,Hsia J,Yang G.Prevalence of smoking in China in 2010[J].N Engl J Med,2011,364(25):2469-2470.
[56]杨功焕.1996年全国吸烟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肿瘤,1998,7(2):3-5.
[57]杨功焕.2010全球成人烟草调查:中国部分[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11:8.
[58]杨功焕.Fogarty项目效果评估(Fogarty项目:“中国烟草控制流行病学、监测和干预能力建设”系列丛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10.
(本文编辑孙玉梅)
(收稿日期:2015-08-04;修回日期:2016-03-11)
中图分类号:R47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0.014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4A-1201-07
作者简介丁荣楣,护师,本科,单位:11002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王平、马丽君、田奕单位:11002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