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农林下脚料林下仿生栽培技术

2016-04-19 19:14丁湖广
科学种养 2016年4期
关键词:菇体下脚料竹荪

丁湖广

竹荪,别名竹参、仙人笼、网纱菌、鬼打伞、僧笠蕈,是我国名贵珍稀食药兼用菌类,被誉为“真菌皇后”。其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可消化率达72.8%,还含有多种无机盐及维生素,对高血压、肥胖症、肝炎、细菌性肠炎、流感等有一定疗效,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现将竹荪利用农林下脚料进行林下仿生栽培的相关技术进行介绍。

一、农林下脚料仿生栽培竹荪经济价值

竹荪原为天然野生真菌,物稀价昂,经科研人员长期驯化引为人工栽培获得成功。福建省古田县菇农在不断实践中,采取农林下脚料林下仿生栽培新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接种后仅70~80天即可采收,生产周期4个月。每亩场地当年可收竹荪干100~130千克,产地市场目前交易价每千克180~200元,产值达1.8万~2.6万元,农林下脚料不算成本,菌种和化肥等成本仅5000元/亩,纯收入可达1.3万~2.1万元,经济效益高。而且栽培原料不需蒸汽灭菌,属于无烟产业,收成后废渣直接回林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属于节能、低碳、环保、高效生态型农业,因而备受欢迎。

二、农林下脚料的选择与处理

适宜竹荪栽培的农林下脚料,每亩地用料量因料质不同而定:竹木料需5000千克,而木屑、竹丝、农作物秸秆、野草等松质料只需3000千克。

1. 农林下脚料种类 常见适于栽培的有以下几种:

①竹类:不论大小、新旧、生死竹子的根、茎、枝叶,以及竹制加工厂的竹屑、竹绒、竹粉均可利用。

②秸秆类:除稻草、麦秆外,其他均可,如棉花、玉米、木薯、大豆、高粱、葵花、油菜等,以及花生壳、谷壳、甘蔗渣、棉籽壳、玉米芯等。

③野草类:常见有皇竹草、类芦、芦苇、斑茅、五节芒等十多种。其中芦苇纤维细长,营养丰富,栽培竹荪现蕾快、产量高。

④木屑类:除含有杀菌和松脂酸、精油、醇、醚,以及芳香性物质的树种,如松、杉、柏、樟、洋槐等不适用外,其他基本都可用,果树枝条、桑枝等营养丰富,用来栽培竹荪十分适宜。

2. 处理方法 栽培前先将农林下脚料集中建堆发酵。建堆发酵一方面可增加培养料含氧量,使其软化、腐熟,利于菌丝吸收;另一方面可消除杂菌,纯化原料。料堆高1.5米、长4~5米、宽3~4米,堆成梯形,发酵时间应按照栽培料和竹荪播种期区别对待,竹木料提前45~50天进行,而农作物等秸秆及芦苇、野草等提前10天即可。堆料时,逐层放料,撒上尿素、碳酸钙,并浇水拌料,保持含水量60%左右。一般分3~4层铺料,并用脚踏实料层。竹木料堆料后20天进行第一次翻堆,以后间隔10~15天翻堆1次,前后共翻堆3次;秸秆、草质料按间隔4天、3天、2天进行翻堆。通过堆料发酵达到料呈褐色、有香味。

三、林下仿生栽培场地要求

1. 仿生 野生竹荪多生长在潮湿、土壤肥沃的竹林或阔叶林地上。人工栽培时,应模仿其生活习性选择场地,人为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以满足其生长需要。

2. 林地选择 林地应选择山坡脚下或半山斜坡,坡向朝外,坡度以小于25°为宜;林木种植密度要适中,一般每亩林地有植株130~180株,林地郁闭度60%;土壤肥沃,腐殖层厚,保湿性好;土质呈弱酸性,为砂质轻壤土,pH值6~6.5;林地应靠近水源,排水方便,无白蚁窝最为理想。

3. 林地整理 先剔除林地上的石头,除去杂草整平,开好排水沟。菇床整成1~1.3米宽,长度视场地而定,一般以10~15米为好,床与床间距为40厘米,畦面整成“龟背”形,畦沟宽25~30厘米。可利用人造防护林带,其林与林之间的宽度十分适合整成畦床。

4. 消毒 畦床内外及四周撒石灰粉消毒杀虫,也可按每平方米用0.2千克的茶籽饼浸水,喷杀蚯蚓和蜗牛,播种前10~15天选择晴天进行施肥,每亩地施用尿素20千克、过磷酸钙40~60千克。

四、林下仿生栽培季节与播种方法

1. 栽培季节 竹荪栽培季节,南方“惊蛰”开始,3~4月播种,当年夏季采收,至10月结束;北方可延长1个月即“清明”播种,夏季采收至“立秋”前结束。

2. 菌种选择 适于林下仿生栽培的竹荪品种,应选择棘托长裙竹荪。其菌丝生长温度5~35℃均可,以25~30℃最适;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23~35℃,以25~32℃最适,属于高温型,抗性强、适应性广,是适于林下仿生栽培的高产优良品种。

3. 畦床铺料播种 林下栽培分为“三层料播两层竹荪菌种”、“两层料中间播一层菌种”两种方式。先把栽培原料铺在畦床上,并踏实,在料面播一层菌种。菌种点播或撒播均可,播种后再铺放一层料,并压料,使培养料与竹荪菌种结合紧密,菌种要分成块状,以利于菌丝萌发,每平方米需要菌种4~5袋。

4. 覆土盖草 播种后当天,在畦床表面覆土3~4厘米厚,土壤最好用林下腐殖土,含水量在18%。然后在畦床覆土层上面覆盖秸秆或草料4~5厘米厚,使其保温遮阴。春季气温低,可在盖草上覆盖地膜保温。

5. 竹蔸挖穴播种 竹荪仿生栽培,除上述林地播种之外,还可在旧竹蔸旁边挖穴铺料接种、覆土,称为返原生态栽培。选择砍伐2年以上的毛竹蔸,在竹蔸旁边上坡方向,挖1个穴位,宽5~6厘米,深20~25厘米,穴中填入林地腐竹叶5厘米厚,播入竹荪菌种后,再填入腐竹叶,然后覆土3厘米厚并压实,上面覆盖杂草。一般每亩毛竹林有旧竹蔸180~200株,占林地面积10%用来栽培竹荪,不仅增加收入,又可使竹蔸分解,一举两得。

五、发菌培养

发菌培养具体掌握以下四项关键技术:

1. 检查定植 播种15天左右,可抽样检查菌种的萌发和吃料情况。正常菌种块呈现白色绒毛状,菌丝已萌发0.2~0.3厘米。检查发现死菌烂菌,要及时补播菌种。菌丝生长阶段,一般不要轻易翻动,以免将其扯断,毁坏菌索与原基,影响竹荪生长。

2. 通风换气 不定期揭膜通风换气,使畦床内空气新鲜。通风时间5~6小时,然后再覆盖。低温期选择晴天揭膜通风,减少通风时间。

3. 保持湿度 春季雨水多,畦床薄膜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5%。若气候干燥或温度偏高,可在畦沟浅度蓄水,但不得高于培养料底部,雨天排干畦沟水,并结合通风换气。

4. 控温发菌 高温型棘托竹荪温度在23~28℃最适。连续晴天、温度超过27℃时,应通过掀、盖薄膜调整畦床温度,同时也是通风换气。若温度低于22℃,除了透气外,盖好地膜,防雨保温,有利菌丝生长。

六、出菇管理

竹荪出菇包括菌球形成发育、破口抽柄、网裙散落,其生长期35天左右,如图1所示。

竹荪由菌蕾生长到子实体形成,管理极为重要,现将竹荪由原基发生至子实体形成阶段管理技术日程表列于附表,以供栽培者在实践中对照参考。

七、采收加工

1. 掌握成熟期 竹荪子实体成熟破口,大部分都在每天6~11时开始,12时后也有少部分出现,但散裙后如不及时采收,就会出现菇体自溶或斜倒地面,失去商品价值。

2. 讲究采收方法 棘托长裙竹荪生长出菇高峰期集中在夏季5~7月,其长速快,因此必须配足人手,抓紧采收。如果采菇人手跟不上,可在菌球破口时提前采摘,然后放于竹筛上,让其抽柄散裙,这样菇体雪白洁净、完整。竹荪鲜品当天采收,当天加工,隔夜会变质。

3. 干制加工方法

①摆菇进机。先将纱布铺在筛上,然后按菇大小分上下层,大摆放下层,小摆放上层,将竹荪整齐排在烤筛上,用松紧带扎住。

②脱水烘干。竹荪进机前,先开机运转20分钟进行预热,排除烘干房内湿气,提高烤房温度。竹荪入烤房后闭门开机,并打开排湿窗,加大火力,使机内温度尽快上升至60~65℃,保持1小时,同时加大通风量,促使菇体水分随着高热空气从排湿窗排出,并观察菇体颜色是否变化。若菇体呈白色、无水珠,温度稳定在55~60℃,保持1~1.5小时,同时将排湿窗关闭1/3,增加机内热风循环。

③间歇捆把。竹荪是采取间歇式烘干,又称二道烘干法,首先是排湿定型,待竹荪脱水烘烤至八成干时,连筛取出,间歇2~3分钟,让竹荪接触空气,稍有回软不酥脆时,将其卷捆成每把100克左右,并用塑料带捆扎。然后是烘干定色,将捆扎的竹荪再入机烘烤。此时应把排湿窗全闭,热风循环,烘箱控温50~55℃,烘烤约0.5小时,不定时检查干湿度,烘至足干后出机。竹荪鲜品从进机至烘干一般3~4小时即成,鲜干品比约为9∶1。

④密封包装。竹荪干品返潮力极强,暴露在空气中受潮即变软,因此干品出机后应立即装入塑料袋内,并紧扎袋口,密封不漏气。干品应储藏于干燥、阴凉库房或保鲜库,防止受潮、高温变色。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古田县城西过河路13号 邮编:352200)

猜你喜欢
菇体下脚料竹荪
两种配方发酵对虾下脚料的效果比较
下脚料
猴头菇生产中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清丰县科技特派员服务队下乡指导基地农户平菇生产
Understanding Chinese Characters:竹
菌中皇后话竹荪
“竹君”食疗菜
四招让春季杏鲍菇多出菇
一碗竹荪汤
制革下脚料酶解物对番茄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