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范画桎梏的幼儿美术教学策略探究

2016-04-17 02:33:09朱云真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范画西瓜蚂蚁

朱云真

(尤溪县实验幼儿园,福建 尤溪 365100)

摆脱范画桎梏的幼儿美术教学策略探究

朱云真

(尤溪县实验幼儿园,福建 尤溪 365100)

幼儿美术教育应尽量少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以释放孩子的艺术天性,培养创造力。孩子的美术教育是在充分感知和欣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表现和创造的,因此,开展美术活动,要感知先行、让孩子熟悉在前;要用巧妙的策略,引导孩子多元欣赏;要注重提供相应的辅助材料和多样材料,作为支撑,为孩子创作创造条件。

幼儿绘画;范画;桎梏;策略

《3-6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特别指出“幼儿绘画时,尽量少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1]这和以往的教育理念有很大不同。那么怎样才能摆脱范画桎梏,释放孩子们的艺术天性,培养孩子真正的绘画能力、美术创造能力呢?

一、感知先行,熟悉在前

“生活即教育”[2],幼儿的学习是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是主动探索的过程,也是经验积累和重组的过程。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孩子们是不会“无中生有”的,一定是曾感知过、熟悉并喜欢的事物,才会画并且画好。所以,笔者认为要让孩子在美术活动之前就去充分观察和熟悉所要画的对象,这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才能画得好。

以大班美术活动《蚂蚁与西瓜》为例。活动之前,笔者先让小朋友们熟悉故事,并把该绘本和蚂蚁的图画及照片投放在区角,供幼儿阅读和观察;此外还鼓励家长带孩子们去观察真蚂蚁。可爱的真蚂蚁和不同风格、动态的蚂蚁图片,让孩子们渐渐熟悉了蚂蚁,不仅喜欢拟人的蚂蚁,也清楚真实的蚂蚁构造。有的孩子在区域活动时就能画出可爱的蚂蚁,有的孩子虽还未动笔,但也是胸有成“蚁”,无形中已为画好蚂蚁打下了丰富的感性基础。

有的绘画主题还来自其他领域内容,但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充分体验和感知,熟悉在前。这样,开展的美术活动才能水到渠成,也不至于显得突兀。

二、巧用策略,多元欣赏

(一)丰富观察对象,重在观察

提供的观察对象要多元、多样,才有助于孩子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事物的认知。课堂上引导绘画时,对所画之物的观察是重中之重,察之有物,方能绘之成形;“每件经过仔细观察的物都会在我们身上打开新的器官。”[3]所以,教师要引导孩子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以获取不同信息、积累不同经验,这样,所作的画自然富有个性和创造力。

(二)请幼儿当小教师,同伴互学

教师若习惯于示范,孩子们就会习惯于模仿,而不是自己画。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理念和做法,一定不要代替孩子来决定画什么、怎么画。否则,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渐渐失去创造性,无法培养起真正的造型能力、构图能力和色彩运用能力,充其量只是培养出一名画匠。

怎样既避免枯燥的示范,又能让孩子们领会并学习如何画呢?笔者还尝试了让孩子当小教师来解决这个问题。在美术活动《蚂蚁和西瓜》中,引导观察后,笔者请了两个孩子来当小教师,同时尝试画小蚂蚁。结果小教师画得很好,没有出现担心的不会画的情况。小教师大胆生动、风格各异的蚂蚁给了大家很大的启发和信心,孩子们画得都非常好,各不相同但同样灵动有趣,富有创意、令人惊喜。

(三)艺术迁移,动态图画帮助理解

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思维的。”[4]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与理解。因此,美术活动时,可以让孩子们进行动态模仿和游戏。例如画蚂蚁时,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学小蚂蚁举重物、推西瓜的动作。通过动作模拟,他们对动态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知,画起来就更容易了。

“动态图画”的另一种方式就是让图画动起来。特别是欣赏大师的抽象派作品时,若能让静止的图画动起来,则会起到佳妙的效果。在大班美术欣赏《星月夜》和《小小波洛克》时,我们找到了相关的视频,当《星月夜》中长短曲直不同的线条旋转、流动起来时,孩子们都很兴奋,很容易就理解了这幅画的线条语言,为线条的美所震撼;当波洛克作品随着强劲跳跃的音乐逐步被“画”出时,孩子们无师自通地理解了滴洒画的方法,并感受到了艺术的自由气息。

由于幼儿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单靠语言不能满足他们感知和表达的需要。所以,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动一动,全方位地调动孩子们的艺术通感,才能增进感受、帮助欣赏,并为孩子的后继创作夯实基础,从而更好地激发创造性。

三、材料支撑,创造条件

(一)提供相应辅助材料,降低绘画难度,增加趣味性

教师不范画,但不能放任不管。特别对于一些难点,要提供相应的辅助材料,适当降低难度,以支持、帮助他们。在《蚂蚁和西瓜》活动中,要画蚂蚁抱着、背着、扛着西瓜,要解决“手”和西瓜之间的关系有点难,因此笔者事先准备了由很多小红卡纸拼贴出的大西瓜。绘画开始后,让孩子们扮演小蚂蚁一人去运一块西瓜(从大西瓜上撕下一小块红卡纸),画好蚂蚁身体后,先撕一小块西瓜贴在蚂蚁的前胸或后背、头顶等处,再画上手和脚抱住西瓜,这样就简单有趣多了。孩子们很喜欢,能轻松画出各种动态,画面生动有趣味。

(二)提供多样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创作

此外,教师应尽量提供多样的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不仅能调动积极性,还有利于孩子多元感知和学习。在美术活动《蚂蚁和西瓜》中,笔者提供了油画棒和水粉颜料及排笔,还有卡纸,幼儿选用不同的材料或几种材料兼用,体验不同材料组成的不同肌理效果。

孩子们在与多样材料的充分互动中,渐渐积累起经验,积累起对不同材料的驾驭能力,积累起对美的感知与体验。也为他们艺术创作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

四、倾听理解,真诚鼓励

孩子们的画光靠看是不够的,一定要成人用心去听。因为每一幅画背后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都有不同的想象和情感,都是独一无二、富有个性、值得尊重的创造。而这正是孩子作品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美育的意义所在。

美术活动中,教师的倾听要贯穿始终。无论是欣赏感受环节,还是幼儿创作环节,教师都要蹲下来耐心倾听。倾听孩子对画的感受与理解,倾听孩子对画的解释与评说。在倾听中,才能读懂孩子的画进而读懂孩子。

此外,孩子们多是通过成人的肯定而肯定自己、建立信心的。所以,教师要肯定他们的努力,并真诚地欣赏、积极地评价。这样,孩子们感受到信任和肯定,就能感受到成功。进而在一次次地体验成功之后,才能逐步建立“我能画”的自信,就能不用范画而自主创造,创作出千姿百态、各具特点和个性的真正的儿童画!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徐莹晖.陶行知论生活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3]蓝剑虹.许多孩子,许多月亮[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

[4]刘彩霞.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中的运用[EB/OL].[2016-02-18].http://www.cnki. com.cn/Article/CJFDTotal-XKJA201506478.htm.

G613.6

A

1673-9884(2016)08-0106-02

2016-07-20

福建省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教师研究课题(XQJY20140403123)

朱云真(1977-),女,福建尤溪人,尤溪县实验幼儿园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范画西瓜蚂蚁
大小西瓜
智慧运用“范画”,让小学美术课堂更有效
学苑教育(2018年23期)2018-02-25 20:10:10
合理运用的适时而止和适可而止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当夏天遇上西瓜
蚂蚁
用范画点亮幼儿美术教学的心灯
好家长(2017年10期)2017-02-26 11:47:37
巧切西瓜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如何运用范画提高课堂实效性
蚂蚁找吃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