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勤
(厦门市第六中学,福建 厦门 361012)
例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原则——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课为例
张美勤
(厦门市第六中学,福建 厦门 361012)
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利用,要基于学习者的现实生活经验,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建构意义的情境和问题,符合教学对象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遵循适切性原则;要以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充分考虑教学时间的节约以及学生知识、技能、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提高,符合有效性原则;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达成,着力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把握好整体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学资源;优化利用;教学原则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直接作用于思想政治课程及教学活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来源。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与之匹配的素材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这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开发利用原则。
适切性原则,是指教学必须立足学习者的现实生活经验,教学情境的选择不仅要生活化,而且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知识是学习者的经验建构的结果,学习是根据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对客体或事件进行解释的过程,它发生于与学习者相关的情境中,是在协作中吸收不同观点的过程。认知冲突或疑问是学习的激励因素,并决定着学习内容的性质和组织。[1]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要考虑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更要重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建构意义的情境和问题的创设。只有这样,才能把学习置于教学情境并利用它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以此建构起能灵活迁移应用的知识经验。特别对于抽象、枯燥的哲学知识,具有一定趣味性的素材资源,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情感交流。
在教学 《生活与哲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框时,笔者改变了以往先讲原理再讲事例的演绎式教学流程,上课伊始,没有急于讲解教材知识,而是先让学生“玩”起了“海上遇险”的智力游戏:
你们小组乘坐一艘游艇航行在太平洋。一场原因不明的大火烧毁了游艇和大部分内部设施。由于关键航海仪器被损坏,无法确知目前所处位置。由于无法有效控制大火蔓延,游艇正慢慢下沉。
最近的一个岛屿大约在西偏南方向,你们距离那里大约有1500千米。在这次大火中未被烧毁的物品还剩15件,此外,还有1个带桨的、可乘坐多人的橡胶救生筏。你们几个人身上仅有的东西为1包香烟和几盒火柴,若干纸币。
请按照求生过程的重要程度(最重要的物品放在第一位,次重要的放在第二位,依此类推)的原则,对这15件抢救出来的物品进行排序,直至排完这15件物品,并妥善保管和使用。
多媒体显示这抢救出来的15件物品 (如下表),并提出活动要求:(一)先由每个人对这些物品按其求生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并记录下自己的排列序号;(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根据题中所设条件,对这些物品重新排序;(三)对照救生专家的排序,找出差距并分析原因。
说明:六分仪是一种用来测量远方两个目标之间夹角的光学导航仪器。
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很高,对学习任务很投入。大家相互交流了对这15件物品不同功能的看法,对照救生专家的排序,发现有的物品的排序出乎大家意料,再反思本组方案,大家有了不小的收获,明白了等待救援船只或飞机发现目标是甄别物品重要程度的依据。
之后笔者将这一模拟案例引入教材知识,请学生结合本框知识,思考如下问题:
案例中的整体是什么?局部又是什么?如果把整个求生过程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它的局部又是什么?从求生过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怎样的?应如何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上述的教学安排,没有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把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融入到教学情境中,使其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由于学生知识建构的时间有保障,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内容、独立地对问题进行探究、与其它同学交流,不同观点的补充、修正,明晰了整体与部分的含义,掌握了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关键部分以及两者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要求。从教学效果看,学生通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反思,达到了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体会和领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
“有效性”原则,是指合理高效地利用教学资源,而不是随意利用甚至损害、浪费资源,即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具体来说,就是学科教学资源在实际课堂教学的使用中,是否提高了教学效果,是否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是否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获得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理念等。[2]因此,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教学应用,必须充分评估其在提高教学质量所起的作用,重视盘活现有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的多重价值,实现教学资源的多功能开发,做到有实效的素材资源才能利用,实效大的教学资源多利用,能够用一个事例讲清问题的就尽量不要用两个事例。
在学完“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一目后,笔者将“海上遇险”案例继续引入“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一目的学习中。请同学们继续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专家的排序才是科学的?它遵循了系统优化的哪些原则和方法?
2.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系统优化的事例,请举例说明。
学生能比较好地把第一环节掌握的知识迁移到本环节,用以说明系统优化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优化趋向的特征,明确了本次求生必须遵循整体性和有序性的方法,学生列举出田忌赛马、三个和尚没水喝、现代国际球赛等相关事例说明遵循系统优化方法的重要性。为了检验他们是否真正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笔者让同学们分组完成下列问题:
有一对年轻夫妇需要做三件家务:(1)用家里仅有一台吸尘器打扫地板;(2)用家里仅有的一台割草机修整草坪;(3)给婴儿喂奶和洗澡。完成这三项家务工作各需30分钟时间。那么,这对夫妇应该如何密切配合才能尽快地完成这三项家务?
由于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小组同学纷纷支招提出解决办法。多数小组的同学能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系统优化知识,运用整体性思维对全过程及诸要素进行协同配置,把总时间通常需要60分钟才能完成的任务缩短为45分钟:妻子先花15分钟用吸尘器完成一般的地板清扫任务,并由她单独完成照顾婴儿的任务(30分钟)。同时,丈夫开始用割草机修整草坪(30分钟),再用15分钟的时间接着清扫地板。分析中,学生不仅领会到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把各要素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优化组合的道理,而且还尝试了运用系统优化方法解决问题,感受了知识的应用价值。
传统的教学,大多通过设置不同的教学情景,来分述不同层次的知识。其问题也大多以接受式的呈现方式出现,表现为对规定性、事实性内容的简单处理。这种碎片化的教学方式,知识的内在联系往往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以致于教学主线不清晰、学生知识掌握不系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教学资源和师生的教学活动充其量不过是验证教材知识的道具,学生探究、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本课在教学处理上,注重同一素材性教学资源的再利用,既保证了教学环节的连续性,又节省了教学资源的投入,优化了教学程序,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由于教学资源选择恰当,教师讲授的时间减少,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的时间增多,单一的“师生互动”教学结构得以优化,较好地实现了各项学习目标。
当然,教学资源也不是越少越好。由于高中思想政治知识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以及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单一的教学资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必须辅之于其它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结合最新时政资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的生活现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结合中央“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政策,运用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说明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实现我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的重要意义;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传统行业、现代制造业的“互联网+”为主题,说明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所体现的系统优化思维。
真正有效的课堂参与是在主动的行为参与基础之上的认知参与,进而达到情感参与。课堂教学不仅需要“教会”,更需要将其发展为“学会”与“会学”。[3]整体性原则,是指课堂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利用,要围绕学科教学目标,规划教学活动内容和环节的实施,使不同的教学资源共同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视它为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综合表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因此,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优化利用素材资源,要倡导问题驱动式、归纳呈现方式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型”课程。“海上遇险”的情境设置,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的主题之中,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建构并抽象出概念和原理等新知,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定合理解决方案的素养。“完成家务”的教学情境则体现了 “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应用知识的价值”的课程理念。在实际运用环节,依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的“用系统优化的观点和方法策划实施一个项目,并说明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道理”的建议,笔者让学生在课堂分享了搞好日常学习和生活,提高学习效率的经验,教学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师要重视挖掘教学资源的育人功能,助力学生的生命成长。在“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环节中,“海上遇险”小组活动中,“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案更科学”的教学方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实现了“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结合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渗透和谐、平等、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因势利导,善于挖掘利用素材资源本身所蕴含的其它教育因素。如在“海上遇险”案例中,教师可以借此开展生命价值教育,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具有同情生命的人文情怀,把教学资源中隐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到显性状态。
[1]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3]孔凡哲.“导学案”与“先学后教”异化现象及其问题诊断[J].教育科学研究,2012(9).
G41
A
1673-9884(2016)08-0081-03
2016-07-23
张美勤(1974-),女,福建龙岩人,厦门市第六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