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 冯 姣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 冯 姣
“小组合作学习”弥补了传统被动教学的不足,有助于促进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和谐友善发展,实现共同提高。但部分教师仍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组织此部分内容和促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在本篇论文中,笔者将介绍“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合作学习;高中英语教学;应用研究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记忆、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学生在参与、讨论和合作中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交流,发展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教育部 2003)。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许多英语教师尝试用合作学习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发言机会,树立了学生参与课堂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经常会出现形式大于效果、成员参与不平衡、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
为此,笔者以国内外先进合作学习理论为思想指导,与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将合作学习引入高中英语课堂,寻求一种真正高效的教学模式。
1.1 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80年代中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它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充分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小组的整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王坦 2004)。
1.2 理论基础
(1)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Social Constructivist Theory)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知识的过程;学习不仅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迁移,更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自己经验的过程。
(2)交际学习法(Communicative Learning Approach)
20世纪70年代,语言学家Hymes提出交际能力理论,为外语教学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由此而生的交际学习法认为,语言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综合能力,特别是交际的能力。因此,它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语言情景、宽松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从模型来看,地方感的3个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具有较强的相互影响,且对根植意愿的作用存在差异。地方依恋对根植意愿的直接贡献为正,而地方满意度和地方认同对根植意愿的直接影响为负。
2.1 话题讨论
现行的高中英语新教材在编排单元教学内容时确立了“一单元、一话题”的模式,教师可以在上新课前提出一些与单元目标相关、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浓厚的兴趣会指引学生积极参与话题讨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平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2 游戏组织
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四Unit 4 Body Language时,教师可以举行猜词竞赛,每个小组选派几个人员来比画和猜词,在规定时间内猜对最多词汇的小组获胜。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会作用于语言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2.3 角色扮演
在每个单元的语言应用部分,教师指导小组成员结合新旧知识,就某一话题进行角色表演。教师根据话题内容,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配角色、编写对话、上台表演、教师点评等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极易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表演和对话中。
2.4 拼图式小组活动
拼图式小组活动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每个小组成员先独立完成资料的查找与收集,然后回到相应的小组,与小组成员分享有关信息,经过集体讨论,得出小组结论,然后选派代表与其他小组,甚至其他班、其他年级进行进一步的分享与展示(刘丽敏 2009)。
3.1 客观条件不允许
一般而言,我国中学班级人数都在五十至六十人不等,甚至有达到七八十人的大班。人数过多,组别过多,不易于管理,给分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另外,大部分学校的班级都是与固定教室对应的,这就给分组学习带来了诸多不便。如果我们只在英语课采用小组教学的模式,那么在课间几分钟内布置课桌椅,安排小组成员就座基本是不现实的。
因此,我们建议学校适当采取小班教学,增加班级数量,减少班级人数,为合作学习提供便利。另外,学校要敢于创新,安排特殊教室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固定教室,这样就可以解决桌椅搬来搬去的问题。
3.2 形式大于效果
一些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全班同学平均分成几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学习,结果在实际的操作中有的学生只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面上,没有真正地讨论和合作;有的小组虽然讨论了起来,大多数时候说的却是与课堂无关的东西;几乎每次合作学习,总有人喋喋不休,也有人一声不吭。
教师适时的点拨指导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催化剂”。教师的适时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当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当学生争论不休时,教师要及时介入;当学生面面相觑、低头不语时,教师要及时指导;当学生思路不清或漏洞百出时,教师要及时呈现清晰的解题思路(王春燕 2001)。
3.3 教师定位不准
虽然合作学习旨在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部分教师在实践中不知如何操作。很多教师都是预先布置好专题,先让学生分组搜索、收集相关信息,然后在课堂上与小组成员分享、交流,最后进行整体的展示与点评。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很多教师都缺乏及时的点拨和适度的指导。教师从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走进了更为消极的“放任自流”模式。
在课堂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角色也应从过去的“教授者”向现在的“指导者”转变,而绝对不能做“旁观者”。教师应该以“合作学习”理论为指导,将自己独特的合作观念渗透到教学的每一部分,通过师生合作来促进生生合作,并且反作用于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促进其和谐、健康、友善地发展。实践证明,教师积极的引导和参与,有利于调控小组合作的进程,帮助学生合理有序地开展小组活动。
3.4 缺乏评价体系
目前,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上,教师是唯一的“独裁者”。一些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小组的整体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还有一些教师只重视小组活动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甚至有的教师使评价在无形中变成一种甄别过程,不仅不能实现合作学习的初衷,还会打击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合理的评价机制应将集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将小组自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而且要不定时地检查小组的功能发挥、团结合作、参与程度、任务完成、学习效果等各项内容,让小组成员意识到每个成员都是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之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能力,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克服和解决,争取在我们的努力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不断地得到完善。
教育部. 2003.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丽敏. 2009.“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48-50.
王春燕. 2001. 浅谈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易出现的问题和对策[J]. 中国科技教育(6):56-58.
王坦. 2004. 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