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网络媒体之窗 引课外阅读之风

2016-04-17 00:13:36张玉琳永泰县第一中学福建永泰3507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引导网络课外阅读

张玉琳(永泰县第一中学,福建永泰 350700)



开网络媒体之窗引课外阅读之风

张玉琳
(永泰县第一中学,福建永泰350700)

摘要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展课外阅读收获的交流活动。对学生的阅读材料、途径不多限制,鼓励使用多媒体的交流方式;教师及时对交流内容及表达方式进行评价、指导,并在课后促进所阅读内容的推广。活动的交流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学生参与积极、主动,能有效促进阅读教学任务的实现。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堂交流;网络;多媒体;引导

信息时代里,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课外阅读方式悄然生变,纸质材料与网络资源的阅读并存,网络阅读甚至有压倒纸质阅读的倾向;而课堂教学也因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而能引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形成更灵活生动的教学形式。另一方面,高中学段,正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旺盛期,需要更广阔与深刻的阅读经验,而多学科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得见效缓慢的语文阅读被边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尝试开展利用课前五分钟,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来交流学生课外阅读收获的语文活动,力求适当借力网络资源、多媒体介质,让课堂方寸之地也能进行课外各种来源的阅读成果的交流,促进学生以更自觉主动的姿态去延伸课外阅读,从而尽可能获得与即将来临的大学教育相匹配的阅读能力。

一、活动的组织流程

教师提出目标以及基本要求,由科代表负责具体的组织工作;每节课前五分钟安排一个学生,让其把自己阅读过的最有收获的内容向全班同学推介;阅读作品的载体、样式不限——可以是纸质或电子版的文章、刊物、书籍,也可以是歌词、影视作品,甚至是阅读网站之类的阅读途径;参加活动的学生名单提前一周经抽签产生,学生有一周时间准备。活动鼓励学生使用多媒体。学生推介之后,师生评点。课后,让科代表组织完成任务的同学,用笔记本记录各自推介作品的信息,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一个阶段后,教师整理其中有价值书目,印发给学生;这样提供给对某些作品感兴趣的学生查阅,以在课余或假期选择阅读。

二、网络媒体的引进带给活动以生机

因为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的使用,阅读交流活动呈现出途径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也比一般的阅读课堂让教师更能“遇见”学生的鲜活生命与创造能力。

1.多媒体的使用,使得推介的读物不止限于传统纸质文字,还可以引进更广阔的内容——从网络阅读途径获得的新闻、电子书刊,图片、影像、音乐等内容。虽然这种新媒介的“阅读”尚有争议,但这种“阅读”无疑是青少年特别突出的“阅历”,与其视之如洪水猛兽,不如以开放的姿态积极疏导,让它登堂入室,与学生一道去芜存真、取利去弊。在这一类的“阅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鲜活的生命状态,感受到学生对新生事物蓬勃的探索精神。

2.被引进课堂的不但有网络新闻、时事、电子书籍,而且还有诸如《中国合伙人》《海上钢琴师》之类的有影响力的中外影视作品,有《超级演说家》的演讲视频、励志短片《永不言弃》,音乐MV《追梦赤子心》等作品;还有韩寒团队的《ONE·一个》、《凤凰新闻》、网易云阅读之类的阅读APP、微信公众号……毋庸置疑,源于网络的阅读内容、途径增加了学生获取信息的宽度,丰富了阅读方式。可以说,此活动也在引导学生良性使用网络媒体,促进学生自觉利用网络来开发优质的阅读资源。

3.学生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以及创造性使用的能力也令人咋舌。学生或者使用投影机投影原文稿,辅以板书解说;或者择要制作成PPT来演绎讲解;或者组合文本、图画、动画、视频、音乐等多样式来演说比较庞杂的内容。多媒体手段组合方式或简约或丰富,是因了阅读内容的繁简,因了推介者的创造性,也因了演绎者对阅读内容的逐层深入的理解。

当然,技术的眼花缭乱,也不能掩藏教师在交流形式下对学生阅读内容的咀嚼程度的观察。交流内容的取舍、方式的选择,越是精要越能看出学生对其推荐的作品的理解程度。能在各种视听形式与文字之间自由转化的学生,其阅读中筛选信息、构思表达等能力也得到极大的锻炼;阅读不够深入的同学,其交流内容简单,形式加工也粗糙。

三、教师对活动各环节进行有效导引

教师作为活动导引者,需要对学生使用网络持开放性姿态才能深度介入活动。教师对学生活动的导引包括以下部分:

1.阅读指导

通过学生在交流内容选择、赏析角度、阅读途径等方面的表现,观察阅读个性,分析群体性特征,以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指导。有学生喜欢科普、技术的,推介的是诸如“科学松鼠会”、《新发现》之类的作品;喜欢文艺的,推介《目送》、《追风筝的人》之类。有喜欢深沉、宏阔主题的,有喜欢清新、细腻风格的;有读短小篇章的,有读长篇大论的;有推荐经典也有时文……在不同的阅读个性中,教师可以感受到学生精神、人格的生命特质;观察、研究学生阅读心理图式特点。而了解学生阅读基础,把握学生阅读心理,能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助推学生阅读经验的成长。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所处的是“后喻文化时代”,年轻一代人在新信息、潮流文化方面的敏感以及接受力度,有着教师难以企及的优势,尊重学生的原初体验,跟上学生的活泼思维,则学生异彩纷呈的阅读内容、方式,也能给予教师以冲击,使得教师自身的阅读视野因之扩展开来,从而保持自身与学生共成长。

2.价值判断

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价值判断,对学生的阅读方法适时进行评价。教师秉持科学的态度进行评价:尊重学生阅读个性以及基础、能力的差异性,尽量不以自己的阅读喜好来左右评价;尊重学生原初水平,这样利于保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评价的原则是:基于学生的发展,肯定其优点,指出可以更进之处,这样可以让各层次的学生乐于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生长自己。在评价方法上,主要是对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引导,对阅读以及表达方法进行指导。在阅读内容的价值评判引导方面,教师现场进行同步阅读,或者利用自己的储备,介入学生阅读之中,肯定其读解,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补充学生的读解。同时,教师有意识地褒扬意义比较深厚的经典,褒赏视野开阔的科技学识,倾斜于道德精神、探索求知之类的人文、科技经典的阅读;对于青春流行类、娱乐休闲性等属于学生生活情境同级层面的阅读内容、主题,不打击但也不多鼓励,以让学生的阅读品位的提升有正常的从量到质的循序渐进过程。在阅读方法上,重视在评价中贯注对作品构思、写法等鉴赏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的方法。评价力求帮助学生从生命发展的高度,建构属于自己的阅读价值体系。

3.手段指导

对学生的多媒体使用手段进行指导。细节上如字体、字号、颜色的选择与搭配,可以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梅耶提出的多媒体学习与教学设计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多媒体有效表达的技术指导。比如,注意把推介内容的文字与画面对应,同时以临近并列的格局呈现;在屏幕上呈现文本但不同时解说;对动画进行解说而不同时出现文本等等细节。基于科学理论的指导,能够避免多媒体技术的误用而造成学生对信息进行主动加工的妨碍,真正让技术有效促进赏听者对内容的接受与构建。

以上各评价的角度,是依学生个性选取其突出的方面进行,不求面面俱到,但也注意阶段性地对比、归纳、总结,上升为经验、规律,以更好地引导后续者。除了评价推介者,教师还可以评价赏听同学的听讲的态度与方法,培养学生对演说者的尊重,以及听讲中及时梳理、吸收的能力。

4.调整走向

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活动的走向。活动中强化学生阅读展示的精品意识;注意听取阶段性的意见,及时调整活动方式。比如做民意测验,调查最易被同学接受的案例,分析其可推广之处,反馈给同学们,比如对课堂后续的巩固阅读环节的关注。各环节环环相扣,使得活动后更多学生能保有阅读兴趣,有想法的学生可以在多环节的交流和讨论中不断地拓展和延伸阅读。但是,此类活动在高中三年的课前语文实践活动的序列安排中,应该是在高中起始年段进行,因其主要是为了激发阅读兴趣,使得高中三年的课外阅读能有一定的量的积累,所以活动尽量顺随学生的阅读个性进行。

四、结语

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阅读水平,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引进网络时代新技术,力求借此开发出广阔的阅读领域,促进学生接触主题积极、风格丰富的阅读材料,重视阅读技巧的归纳,培养阅读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说,这个活动是借网络、多媒体技术打开课外领域阅读的天窗,在相对封闭的课堂教学中,引进新鲜、富氧的阅读之风,学生在吐故纳新中强健灵魂、深邃思想。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E·梅耶.多媒体学习[M].牛勇,邱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曹明海.本体与阐释——语文教育的文化建构[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3]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石修银)

猜你喜欢
引导网络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28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22:51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0:36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