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研讨训练拓展”教学模式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6-04-17 00:13:36张林华福安市第一中学福建福安3550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张林华(福安市第一中学,福建福安 355000)



“导学研讨训练拓展”教学模式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张林华
(福安市第一中学,福建福安355000)

摘要当前,课堂改革主要走两条路线:一是教学内容的改革,一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其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表现为教学模式的探索。本文主要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运用“导学研讨训练拓展”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新路子,从而解决传统文言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

关键词导学研讨;训练拓展;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在很多教师的观念中是偏于传统的教学,认为只有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串讲文章,字字落实,积累文言知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其实,这种保守的想法未必正确,甚至弊端明显。传统文言文教学,一般基于教师预设,面面俱到地疏通全文,看似十分卖力,实际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忽略,往往因针对性不足而“高耗低效”。同时,这样的课堂更倾向于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多重互动,导致课堂单调乏味,久而久之,自然使学生产生惧怕和厌恶文言文的心理,进而败坏了学习语文的兴致。

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不是不能改革,而是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导学研讨训练拓展”教学模式,“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基于学生主体的教学,要求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由学生发现问题,互动研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训练中巩固,在归纳中深化,在拓展中提升,既让课堂更有针对性,又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文言文的教学一样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一、导学:课堂的启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说:“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文言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离不开对学生课前的指导,所以“导学”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把“导学”真正落实到教学中,使之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传统文言文教学,布置预习作业时相对笼统,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往往与教学脱钩。而且,完全按教师预设进行的课堂,对学生的课前学习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后测,长期这样,学生会觉得反正教师上课都会讲,到时再学也不迟,从而大大削弱了学生的自主性。例如《游褒禅山记》的教学:传统的预习布置一般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口头翻译。但在参考书琳琅满目甚至泛滥成灾的今天,很多学生为图方便,往往对照参考译文阅读课文,容易掩盖很多真实问题。因此,我们的“导学环节”不仅设计了切实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要言不烦的“课文助读”,还根据文言知识点——一词多义(“以”“其”的用法)、活用(“名”“险远”)、古今异义(“非常之观”的“非常”)等精选练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了有效指导和评测。通过导学环节,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学生“先学”所暴露出的问题,从而更有针对地确定教学内容。把学生自我诊断和反思总结出的问题当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际上是对学生“先学”价值的肯定,也是对“学生主体”的尊重,更是基于学生学情教学的必要准备。没有了这点,我们的教学仍然是教师主导下的教学,忽略了学生主体性,注定无法走出传统经验教学的困局。

二、研讨:课堂的突破

前面我们已经肯定了学生先学的价值,我们的课堂如何发挥这一价值呢?互动研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把学生们庞杂的问题整合、归类,进而生成新课的课堂目标。这样的阅读课堂,不只停留在解决生字词、了解作家作品的浅层上,而是在开课之后即可直接进行阅读思维的碰撞、阅读感悟的交流。”[1]学生的阅读层次是有差异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思维碰撞,自主解决一部分问题,再以小组的形式提出更高质量的问题,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新一轮的思维碰撞,进一步解决部分难题,最后才由师生的互动来解决全班普遍的问题,三个层级的互动一步步将问题引向高层次,也将学生的学引向高层次,教师的“教”(点拨、讲解)也就明显更具有针对性和突出重点了。

语文是注重实践的科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习得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三层互动,是言语的实践活动,也是语文言语性特征的反映。荀子的《劝学》(节选)是传统经典课文,它的特色在“反复设喻”的写作方法,我们的教学应该把重心放在这里进行重点突破,若是把重心放在串讲上,就浪费了不少宝贵的课堂时间。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一篇文章,学生大体能看懂,教师只要三言两语的指点一下即可,不宜啰里啰嗦。传统文言文教学就是过于“啰里啰嗦”,学生能自主解决的问题也大多由教师包办解决,自然让学生产生依赖,怎么有利于学生自主看书读书能力的培养?“互动研讨”,则将课堂的话语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言说中展示自我,也让教师更为经济地突破学生真正需要解决重、难点问题,从而达到“开窍”和“提高看书读书能力”的目的。

三、训练:课堂的巩固

当下有很多专家批判很多课堂的“讨论”为“假讨论”,是“虚假的热闹”。我们的教学因为种种原因,的确存在为表面的“活跃气氛”而讨论的现象。但是,如果能在“互动研讨”后进行相应的训练,应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假讨论”的问题。训练这一环节,不仅是互动研讨成果的巩固,也是教师对学生学情的更进一步了解,还是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观测手段。文言文阅读,是高考必考内容,而且近年来文言文考查的题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有实词解释、文化常识、特征、断句、翻译、鉴赏等,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必须加强学生各方面的训练。

训练,还是学生知识的应用过程,思维的深化过程和能力的培养过程。钱梦龙老师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即以“训练为主线”,强调“语文作为工具学科,也必须把训练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基本线索——学生的知识在训练中获得,能力在训练中培养,智力在训练中发展”。[2]黄厚江老师在《语文教学必须突出语言训练》中也强调了训练的作用。“互动研讨”环节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言说交流,从实质上看,是一种的动态的语言训练,容易使学生处于亢奋的状态,亢奋之后我们有必要用相对静态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反思前面讨论的成果,把成果迁移到新的实践中,切实提高语文水平。

四、拓展:课堂的提升

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语文教学也常说:得法于课内,得意于课外。语文,无非就是让学生会写字、会读书、会写点东西;语文课,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爱上读书善于读书,学生爱上写作善于写作(王立根老师语)。语文课的功效,往往不是即时性的,而是持续性的。文言文教学,在课外拓展的设计上,我们应该从传统的解题习惯中摆脱出来,指向阅读。可以从作者、题材、体裁、写法等不同角度为学生设计一些相关的阅读。例如:同是唐宋八大家,教完《游褒禅山记》后,我们可以对比苏轼《石钟山记》的阅读,比较写法上的异同;同是《劝学》,教完荀子的《劝学》后,我们可以对比尸子的《劝学》,比较比喻手法的妙处。“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到一定程度,文言文阅读也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学生的自主性高了,依赖性自然降低,依赖性降低也说明我们的课堂得到了更长远的提升。

正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任何的教学模式,都有其存在的条件,当其存在条件发生变化时,教学模式本身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经历“建构-解构-重构”的进化发展。也许,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在教师拥有绝对“知识权威”的时代里曾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变,我们更需要解构那种僵化的教学模式,并重构新的教学模式,尽管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一样要遭到“更新”的解构和重构。我们走在探索的路上。

参考文献:

[1]冷晓红,由学情生成语文课堂教学目标[J].中学语文教学,2014(10).

[2]余文森、林高明.经典教学法50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石修银)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导学研讨训练拓展课堂教学模式深化应用研究”(项目编号:FJJKCG14-50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
不识“文言”真面目只缘身在“剖析”中
新一代(2016年17期)2016-12-22 12:47:25
《管子》形容词貌词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启示
探究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文言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9:40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