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感悟

2016-04-16 23:50郭新芳大田县实验小学福建大田3661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语文主题学习质疑

郭新芳(大田县实验小学,福建大田366100)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感悟

郭新芳
(大田县实验小学,福建大田366100)

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只教教材,眼睛不能光盯着教材,要树立“大语文”观,把目光放在教材以外的课外阅读。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一个个教学细节,引入课外阅读材料,把语文课上厚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教材;教学细节;阅读;主题学习

教材只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例子”,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者,阅读方法的指导者,阅读书目的推荐者,阅读过程的参与者,阅读过程的评价者。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个个细节,引领学生从教材走向群文,从书本走向生活,让语文学习既有深度也有广度,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笔者就从三个方面具体谈谈,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是如何以教材这个“例子”做为辐射点,通过“抓细节,引阅读”形式,实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策略,让大量阅读回归课内,为语文课堂教学增量,彰显课堂活力。

一、质疑问难,介绍阅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是从质疑开始。质疑,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寻求答案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进入三、四年级后,就应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质疑习惯。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质疑”这个看似平常教学细节,介绍相应篇目的阅读,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课题题眼中质疑,引入阅读

课题是课文的文眼,有的点明文章的主旨,有的指明描写的事物,这些都为学生质疑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学生的疑问提出后,有的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的却需要查阅相关资料。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无法搜集到需要的资料,这时主题丛书就派上了用场。书中的相关文章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解答疑难,教师适时地介绍给学生阅读,将会为学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在全国语文主题研讨活动中,有一位教师在执教《虎门销烟》一课时,让学生读课题后,紧扣课题提问:“烟”是我们平常说的“抽烟”的“烟”吗?虎门销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进行虎门销烟?这些问题可以说都涉及到那段时间的历史,只言片语难以解释清楚,这时他相机地推荐学生在学文前先来阅读主题丛书上“鸦片风云”中的相关文章。学生读文后对课文的历史背景有了大致的了解,再进行课文的学习也就容易得多了,对课文所表现的民族精神也就更容易把握了。可以说,针对这样的历史性题材的文章,在质疑课题后,适时介绍阅读,将使课文的学习变得更为顺利。同时也说明,这样的阅读引入,不再是一篇文章的学习,而是一组文章的阅读,一个主题的学习。

2.在文章质疑,介入阅读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上进。”在使用教材这个“例子”学习时,如何做到朱熹倡导学习要求——有疑者要无疑?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引读学生阅读教材中,会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句或中心句的关键词质疑,在质疑中介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阅读,来释疑解惑。

如学习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第三自然段时,可以抓住普罗米修斯的举动惹怒了宙斯中一词“气急败坏”进行猜测质疑:一个小小的火种而已,宙斯为什么那么生气呢?关于宙斯生气的原因还得从普罗米修斯取火前的《人神聚会的故事》开始说起,而后相机引入这个故事阅读,在读中思考,宙斯为何如此气急败坏?

再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文第四自然段中“因为人们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这一细节时,可以抓住“严重威胁”一词质疑后,引入丛书“警钟长鸣”中三篇文章《父亲的家乡》《咸水托城》《杀人怪楼》的阅读思考:这三处发生了什么现象?是什么造成的?通过这样阅读补充,进一步理解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加语文课堂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在语文主题学习中,正是通过这样方式的质疑,补充阅读,为语文课堂教学增量,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厚实,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彰显细节,及时阅读

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图文并茂,而且文中许多细节处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这些细节处,若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或补充相关资料,充分彰显细节,将会使课文内容更加饱满,并较好的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1.在文中略写之处,补充阅读。如《九寨沟》一课,文中重点介绍了九寨沟的湖泊、瀑布和珍稀动物,对九寨沟不可缺少的森林植被只是略微一提。为使学生对九寨沟有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在讲到“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这句时,一位教师试着先启发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之后推荐他们阅读主题丛书中《九寨沟外天》的“空山幽谷”部分,这样学生就对九寨沟的原始森林有了充分的了解,使九寨沟在学生的脑海中变得更加丰满了。

2.在文中重点之处,扩充阅读。如学习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一课时,教学中可以通过抓住词眼“喜”字,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在这首诗词中所要表达的村居生活幸福和谐、悠闲舒适的意境,感悟作者对村居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的基础上,引入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林升《题临安邸》两首诗的阅读体验,丰富了学生对当时历史背景的了解,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的忧愤与无奈,更好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体会了作者别样的心情,喜中有忧,喜尽悲来的情感就升华了,把一首词就读厚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英雄人物形象出现在学生脑海之中,打开学生走进辛弃疾人物的闸门。

3.在文中理解难点之处,补充阅读。如《伯牙绝弦》一文,它用77个字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本文言文语言凝炼,情真意切,对小学生来说有理解难度。比如说,俞伯牙、钟子期是何许人?他们怎么成为知音的?这时引入丛书《俞伯牙坟头摔琴谢知音》的阅读,对学生理解文本起到辅助作用,同时也使语文教学内容更丰厚。

4.在归纳文中写法时,拓展阅读。如一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走近人物”本单元的主题时,以《菩萨兵》一文引路,先让学生找出能直接描写朱德总司令的语句,再找出描写藏胞们反应的语句,通过朗读感悟,归纳出本课写法,让学生明白作者是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让主人翁的形象立体化,具有真实感的。紧接着老师以文带文,让学生自主阅读《李广射虎》《少年王勃》《大作家的小老师》三篇文章,找出文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语句,采用小组合作、朗读体会、比较分析等方式,结合具体的课文,多次进行相关训练,让学生体会到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的。高效达成了单元教学目标,增加了课的容量,同时让语文课烹饪出充满“语文味”的美味佳肴。

三、引发思考,拓展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给学生留下了拓展学习的空间,只要教师适时引发学生的思考,及时拓展阅读,将会使语文学习得到较好的深化。

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我们可以先这样引发学生思考:“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源自于爱的表现,那么我们该怎么理解父母的爱呢?而后再选择了《闪光的母爱》《地震中的撑起》《父爱没有力学》《爱,助你飞的更高》四篇文章。让学生阅读,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体会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学完了《泉城》一课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济南还有哪些泉水?一共有多少处?等等,学生对这些都急于想知道,然后推荐他们阅读主题丛书中的《泉城济南》一文,读后学生对济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还学到了更多的好词佳句。学完了《田园诗情》一课后,由于学生原先对荷兰知之甚少,学文后都觉得意犹未尽,这时可以及时推荐阅读丛书中的《荷兰的风车和牧场风光》来丰厚学生的阅读体验。

学习《普罗米修斯》一文后,可以这样激发学生阅读:在希腊那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像普罗米修斯、大力神、火神这样正义者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去打开这本经久不衰著作《希腊神话故事》,阅读一个个传奇的神话故事,去领略一场场正义与邪恶动人心魄的较量。这样一来,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使课文的学习得到了深化,还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可谓是一举多得。

[1]陈耀方.以“语文主题学习”推动学习课改[J].人民教育,2012(8).

[2]刘燕婷.语文主题学习,给学生一个精神的底子[J].新课程学习(下),2014(12).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喜欢
语文主题学习质疑
发挥教育督导作用,护航“语文主题学习”
“语文主题学习”让我们踏上阅读的快车道
“语文主题学习”中的文本整合
我的“语文主题学习”探索之旅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与课本的有机整合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山区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