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小小说 提升中职生作文境界

2016-04-16 23:04:15阮巧鸯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作文教学

阮巧鸯

(周宁职业中专学校,福建周宁355400)



引入小小说提升中职生作文境界

阮巧鸯

(周宁职业中专学校,福建周宁355400)

摘要:小小说是最贴近现实生活,又最接近中学生作文的一种文学形式。多读小小说既能增加中职学生的阅历,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更能在语言、结构模式、表现手法乃至立意上都给中职生写作提供生动有益的借鉴。将小小说引入中职语文作文课堂,是迅速提高中职学生作文境界的可行、有效、便捷的途径。

关键词:中职语文;作文教学;小小说

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是英文Flash Fiction的直译,是顺应现代人繁忙生活而发展成的一种篇幅短小的小说。小小说从民间崛起,她撷取生活长河里的一朵浪花,演绎出生活的波涛汹涌,为广大的读者包括在校学生所喜闻乐见。语文是中职学校一门主要的文化基础课,作文教学被认为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与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弱息息相关。但目前中职生源多数来自农村,大部分阅读量少、知识视野狭窄,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内容空洞、结构混乱、词汇贫乏,令人难以卒读。鉴于以上现状,笔者认为,将小小说引入中职语文作文课堂是提升中职生作文境界的一条可行、有效、便捷的途径。

—、通过小小说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职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单薄与贫乏的生活阅历有关。北宋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谈到: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那怎样养气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能“行万里路”,获得直接的阅历当然最好,但对从小在校读书的绝大多数中职生而言,都是不现实的。若想获得更多的生活阅历,他们就不得不“读万卷书”,借助阅读间接获得,而小小说就是中职学生的最佳选择之一。小小说塑造的形象从时间上看贯穿古今;从构成上看,上至帝王将相(国家领导人)、社会名贤下至市井人物甚至乞丐,乃至动物、植物。小小说中涉及的地点,也是天南海北、中外不论,各有其鲜明的地方色彩。至于小小说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社会层面,可谓包罗万象,能在故事主干之外,给予超越故事本身的许多价值。以上这些往往都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无法直接感知的,因而多读小小说势必能够增加学生的阅历,开阔学生的视野。

笔者要求班上的学生订阅《小小说选刊》或者《微型小说选刊》,并硬性要求看完和做读书笔记,每周的作文课上交流心得体会。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显著。学生几次交流之后,观察生活的能力普遍提高,写作中觉得完全无物可写的现象消失了。

二、通过小小说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一)感悟精彩的语言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翻白眼”“天上不会掉馅儿饼,有时会掉鸟粪”“骗子的真诚就是真诚地骗人”。当教师在作文中看到这样的或幽默或富含哲理的语言时,会感觉眼前一亮。完美的表达就是好文章的魅力服饰,能给读者精神上的愉悦感,具有勾魂摄魄的力量,这也是学生要重视的写作基础能力之一。小小说能为中职学生提供一场精美的语言盛宴,赏心悦目又容易吸收。

幽默风趣的语言,如《老公我也混抖了》:“我从体彩中心领了巨额支票后,兴奋过度走不好路了!两条腿乱抖!据说现在混抖的人都有不会正常走路的优点,有的混抖的人甚至是横着身子走路。你千万别小看这反常的走路姿势,这可是当今成功男人的标志啊!”夸张的语言营造出幽默的效果。

形象生动的语言,如《娘的打工梦》:“春天里百花噼里啪啦开满了枝头,草儿眨眼间绿了山野。一座又一座山坡,一丘又一丘水田,抖着满身的露水看天地间我娘渺小的身影。我娘埋着头锄一阵地,又扶着锄头望一望南边的山,她的眼神很遥远。”“噼里啪啦”写出百花争先开放的繁盛景象,“绿”字活用词语,“山坡”“水田”和“我娘”到底谁看谁?

整散结合,节奏明快的语言,如《花戏楼》:“乐队的琴师是翠儿的男人,一把板胡拉得如同山涧溪水般恣情肆意、跌宕有致。男人熟悉翠儿的嗓子,就像熟悉板胡上的音律节拍,高亢低缓都有讲究。高亢时那板胡将翠儿的嗓音烘托得犹如红云层叠、松涛翻卷,低回时又好似玉帘卷翠、清夜摇烛,拿捏得不偏不倚,伺候得恰到好处。”整散结合使文章有一种古典美,读起来韵律感强,朗朗上口。

小小说中精彩纷呈的语言不胜枚举。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彩文章语言浸润,班上学生的作文语言有了很大的改观,作文中时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的精彩佳句。比如,一个学生写《元宵》,文中写两个因与父母赌气离家出走的学生,文末出现这样的佳句:“我们勾肩搭背,却像一叶孤独的扁舟,在元宵节灯的河流中从流飘荡。街上灯火通明的宾馆店铺,像码头一样在招呼着来来往往飘忽不定的船只,但我们却不知道该在哪儿停桨上岸”,类似这样精彩佳句在学生文中的涌现,小小说功不可没。

(二)重视结构的创新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常向学生讲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并列式、总分式、对照式、递进式。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文无定法,文章的结构奥妙无穷,只要能把意思表达得清楚、生动、有趣,大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小小说就能为学生提供最丰富最具创意的作文结构模式。

比如《素质》就是以葫芦串的结构,串联了三个生活的片段,向人们展示了素质就是你所接受的所有的教育沉淀下来的,在你的言行中表现出来的那个东西,但素质和接受学校教育的程度不一定成正比的道理。

《一只蚊子嗡嗡嗡》分为一、二的两部分,分别描写了一只高考考场上的蚊子造成的两种迥然不同的命运,对比中告诉人们人一生中的重大转折往往是由一些偶然因素造成的,给人们无限的思辨空间。

《女贼》写了一个有猎艳之心的男人同一个有钓鱼之技的女人之间的心理交锋。两个主人公,两个“我”;每个段落既是对话,又是内心独白,巧妙地穿插交织在一起,构思极其精巧。

以上三篇文章的结构模式,是我们学生在语文教科书上难以见到的,因为我们的语文教材在选择课文上,更多考虑的是内容,很少会从结构的角度选择。小小说所能展示的异彩纷呈的创新结构模式,教科书是望尘莫及的。这些精彩范例的成功展示,使学生作文传统的第一人称三段式文章结构明显少了。很多学生开始重视层次的清楚和结构的完整,追求文章结构形式的创新。

(三)学习灵活的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常用的作文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对比、衬托、渲染、夸张、讽喻、拟人、联想、想象等。可是,在语文课堂上支离破碎的讲解,往往不能给学生,尤其是中职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若能利用作文课,引进小小说中鲜活的例子进行专项的展示训练,效果立竿见影。

比如,在上夸张手法的时候,笔者就成功引用了《一个理工男的表白》。这篇小小说所写的内容是时下年轻人热议的理工男,而有关表白的话题又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所感兴趣的。因此这篇小小说就光题目就能吸引学生眼球。文中内容,理工男在喜欢他的女孩思嘉问他“猫多大”时回答“5.2千克”;在送错生日礼物时问“你喜欢的是不是海绵宝宝?我翻了你所有的微博,统计了一下,海绵宝宝出现五次,机器猫三次,米老鼠三次,其他少于三次的忽略不计。”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理工男对数字的执着,蠢萌可爱、低情商。最后理工男爱情表白时说“我是来跟你说我喜欢你的”,这种没有任何铺垫和修饰的直接表白就将他的这一特点推到极致。学生读了《一个理工男的表白》之后,在欢笑声中对夸张手法的妙用是心领神会,再无疑惑。

除此之外,笔者还常选择多篇表现手法相同的小小说,让学生在类比中领悟那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和精妙之处,从而为运用和掌握该表现手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拟人的手法。《鱼是怎样咬钩的》就是以一只博士鱼自叙的口吻,运用拟人的手法,向人们阐释了看得破,忍不住的人性弱点。《行走在岸上的鱼》以一只生活在白洋淀的红鲤的悲惨“鱼生”经历,控诉了人类破坏环境的滔天罪行。《蟹领导》也是运用拟人的手法讽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眼睛长头顶上,横行霸道的所谓领导。在作文的表现手法教学上,笔者曾经展示讲解这三篇小小说,使学生在比较之后,迅速明白了拟人这种常用的表现手法的写法和妙处,事半功倍,效果良好。

(四)提升立意的境界

中职的学生毕业之后就面临着就业,他们之中很多人对人生都有着不正确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比别的学校的学生更加迫切。另外,“文为心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利于作文的立意,可以使立意更积极上进,而免于消极颓废。小小说中有很多文章都可以给学生精神上的正面影响,如《一个感动世界的请求》写的是德兰修女的感人事迹,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高尚。《感动人的并不是苦难》写了两个遭遇不幸的家庭面对苦难的不同态度,教育学生面对苦难要从容、乐观、自立自强。《最后的面试》写一个青年在去面试的途中,为了不迟到,推开别人,无视别人的求助,结果是——被录取了,但是被派去一个在持续内战的国家的分公司。“就是发生万一,对你来说也没有问题!因为,只要像早晨那样冲开他人回来就行了!”结尾人事部长的话充满讽刺意味,教育学生走入社会,不能以自我为中心采取行动,要有爱心,方能如鱼得水。

在作文的立意教学上,笔者将选中的文章与学生中典型的立意问题文章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慢慢地,学生习作中立意混乱和立意颓废甚至黑暗的情况减少了。

三、通过小小说写作,提升学生整体作文境界

有欣赏才更有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笔者总是尽最大的努力来展示学生的习作。比如,将学生虽不太完美但有闪光点的作品粘贴班级墙上,让别的学生发现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把自己的欣赏点用便利贴写出贴旁边。此外,修改好的佳作推荐到校刊发表;在赶上校刊尚未编辑的空档,就发到本地网络论坛的“情感美文”或者“笔墨添香”板块去,让他们在与读者的互动中吸收经验。更重要的是,这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写作热忱,促使他们更认真地对待写作这件事。事实上,到这里,佳作频现的局面已经水到渠成,有些学生的进步甚至让人惊叹不已。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小小说是一株深扎根于民间的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的小草,虽不像名著那么抢眼,但它胜在贴近生活、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若将它引入中职语文教坛,一定能开花结果,绽放异彩——在写作的各个层面给学生熏陶借鉴,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作文境界。

参考文献:

[1]何翠.中职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2]李蓉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黄赛.浅谈小小说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08(02).

中图分类号:G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84(2016)02-0026-03

收稿日期:2015 - 11 - 26

作者简介:阮巧鸯(1979-),女,福建周宁人,周宁职业中专学校讲师。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53:08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07:01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1:1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6:26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0:05